《金融的解释:王福重金融学通识课》(中信出版社)由经济学家王福重撰写,涵盖了整个金融学理论的基本框架,旨在完整、系统解释金融学原理,通俗地说,就是让读者明白金融是怎么回事,帮助所有人建立金融思维。
金融是一种制度
无论是过去的铸币,还是后来的纸币和电子货币,都不是“真东西”,本身并无多少价值,却能撬动和替代比自己大得多的那些“真东西”。是因为货币让人信任。而信任的基础,是制度的力量。
货币的实质,不过一种过渡的手段,一种观念上的东西。于是,政府以其强制力,规定人们必须接受,因此,纸币就是一种制度安排。
银行也是一种制度,现代商业银行,不但是存贷款的机构,还通过部分准备金制度,在中央银行的诱导下,创造出新的、大量的货币。一个经济中的货币,主要并不是印刷出来,而是这样凭空产生的。这表面上是变戏法,但这种戏法,对人们福利的增进,却是实实在在的。因为金融学会告诉你,有时仅仅是货币多一点,你的生活就会真的好好一点。
金融的本来含义,是资金的融通即流动。因为自打货币出现,并作为财富的主要保有形式之后,就有了资金的盈余者(潜在供给者)和赤字者(潜在需求者)。有钱的人,不一定善于赚钱,而善于发现赚钱机会的人,不见得有钱。没有银行,资金的需求者和供给者,就是瞎子摸象地互相寻找。
有了银行,出借者和借款人,就都不用再东奔西走。银行促进了资金盈余者和赤字者的沟通,实现了“金融”。
利率也是一种制度。资金的需求者和供给者,进行的是现在和未来之间的现金流交换,如何均衡供求或者让双方都如愿?靠利息。利息的作用是压抑需求而鼓励供给,利率上升则需求下降,供给上升;利率下降则需求增加供给减少。所以,必然存在一个双方都满意的利率,也就是均衡利率,这样就平衡了借贷关系。
金融是一种技术
货币、银行、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都是本来没有的,都是聪明睿智的人思想出来的,都是技术的产物。
商业银行的技术,是银行把任何一小笔资金,在理论上,都投入到了无数个项目上去,而且这无数个项目之间,没有关联性,因此出借人或者储户的资金的安全有了质的提高,可以放心将资金交给银行,银行利用的是概率论的原理。
保险公司设计产品,也需要用概论和数理统计以及更高级的数学工具,这是为了保证保险产品的安全可靠,不是故弄玄虚。保险公司首先自己得保险,不能破产,才能保险别人。保险精算就是这样的技术。
期货和期权、互换,这些金融衍生工具,也都是“高技术”。衍生工具有很复杂的数学模型,很多人为此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搞这么复杂,是为什么?为了发现商品和资产的真实价格。如果价格不正确,则一切资源的配置就会扭曲。计划经济失败,就是因为完全否认价格的作用,只凭计划当局的指令行事。
金融是认识世界的方式
货币能存在几千年是因为顺应了人性的需要。比如利率和利息。为什么存在利息?因为人的正常心理,是高估现在,低估未来。既然借贷是同种东西的现在价值和未来价值的交换,那么未来价值就低于现在的价值,中间的这个差额,必须弥补,弥补之物,就是利息。
比如保险,多数人的心理,是厌恶风险,但风险不会因为人们厌恶就自动消失,所以,只能希望减少风险。当必须在“以很大的概率损失一小笔钱”和“以很小的概率损失一大笔钱”之间做出选择时,大多数人选择前者,保险正是基于此心理特征而产生。
一般地,因为不同的人,对世界的看法不同,对未来的预期有差异,有人看好有人看淡。正是洞悉人们认识世界的差异,股票、债券、期权合约、期货合约,才循此设计出来,以便每个人都能亲自验证自己的想法是有正确,是否比他人更聪明。你会看到,金融产品,有的是利用人们厌恶风险的心理如保险,有的是利用人们喜欢冒险,如金融期货。
金融不是十全十美的。金融危机,至今还不能明确地说,是金融自身的缺陷所导致。但每次危机之后,金融的创新,都没有停止。金融危机,会使人们认清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设计中的漏洞,找到解决和防范的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