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药线又名药捻,是中医外科常用的一种外治法。对于一般溃疡、窦道、瘘管、痈疖等,大部分可以使用药线治疗而避免手术痛苦,短期获得良好效果。中医药线可根据所用材料和制作方法的不同而分许多种,常用的为4种:①棉纸药线:用软棉纸(常用河南棉纸),剪裁成各种长短宽窄不同的纸条,撒上药粉,搓成线状。亦有用棉纸直接搓成线状,另蘸药粉用者。②棉花药线:将洁净棉花搓成条状,另蘸药粉外用。③丝线药线:取粗细不等之丝线,用糯米汤调药粉后涂于丝线上,放平直,阴干备用。④药粉药线:用药粉与赋形剂(常用为面糊)调成糊状,搓成细条,阴干备用。 (2)临床上常用的为棉纸药线,多应用于促进疮口引流与化腐提毒。使用时要辨证阴阳以及病情从而选择药线种类。一般阴证,红肿不著,脓液清稀,用红肉药线或京红粉药线;如将愈合之阴证,可用回阳生肌药线。阳证痈疖脓腐未脱,常用红血药线;将近愈合生肌收口时,可用收干药线;如虽近愈合,但肉芽水肿,嫩肉不健康及增生胬肉时,常用银粉散药线。 (3)棉纸药线制法:一般选用质软、弹性大、韧性强的棉纸,沿纸的长轴剪成1.5~3.0cm宽,10~15cm长的纸条。将药粉撒匀于纸上,然后对折,左手平持勿使药粉掉下,右手另持一端,折成25°角,按同一方向捻成线状,要求药线平、直、硬、紧。 (4)药线用法:根据疮口窦道方向插入,每次插至疮底后再稍抽出,勿使直接压迫疮底肉芽,妨碍愈合。每日或隔日更换一次。使用时应注意,如窦道清洁,肉芽生长良好,应撤销药线,否则药线本身将成为异物,妨碍愈合。 (5)药线的作用:①药线本身有物理引流作用。②药线中药物有清热、解毒、化腐、提脓、生肌等作用。③曾选择三种药线以其所含药粉用纸碟法作抗菌试验,发现回阳生肌药线及红肉药线所含药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有抗菌作用;收干药线所含药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亦有抗菌作用。 附方 京红粉(红升丹)药线(经验方) 【处方】京红粉一味。 【制法】棉纸捻成药线。 【用法】按需要长度剪成小段,用镊子夹持插入疮口内,于疮口外留约0.5~1cm长为度。 【功能】化腐提毒,去瘀杀虫。 【主治】阳证损害包括窦道、瘘管、脓疡、痈、疖脓腐未净者。 【注意事项】脓腐已尽及汞过敏者勿用。 白降丹药线(经验方) 【处方】白降丹一味。 【制法】棉纸捻成药线。 【用法】同上。 【功能】腐化坚皮。 【主治】痈疽腐肉过多或形成瘘管者。 【注意事项】汞过敏及有新鲜肉芽疮面者禁用。 红血药线(经验方) 【处方】京红粉、利马锥、轻粉各15g,血竭4.5g,乳香6g,蟾酥适量。 【制法】共研细末,棉纸捻成药线。 【用法】见引言。 【功能】解毒杀虫,化腐排脓,活血定痛。 【主治】阳证或半阴半阳证,痈疖等脓腐未脱者。 【注意事项】汞过敏及有新鲜肉芽疮面者禁用。 红肉药线(经验方) 【处方】京红粉、肉桂粉各15g,雄精、煅珍珠各3g。 【制法】共研细末,棉纸捻成药线。 【用法】见引言。 【功能】活血提脓,回阳生肌。 【主治】一般阴证窦道、瘘管、脓疡、瘰疬、鼠疮以及阴疽久溃不敛者。 【注意事项】阳证及汞过敏者禁用。 回阳生肌药线(经验方) 【处方】人参、鹿茸各15g,雄精1.5g,乳香30g,琥珀7.5g,京红粉3.75g。 【制法】共研细末,棉纸捻成药线。 【用法】见引言。 【功能】回阳生肌,养血定痛。 【主治】阴证窦道、瘘管、脓疡之趋愈合疮口。 【注意事项】汞过敏者禁用。 银粉散药线(经验方) 【处方】银粉散一味。 【制法】棉纸捻成药线。 【用法】见引言。 【功能】收干消瘀,解毒止痛,坚实虚肉。 【主治】阴证窦道、瘘管、脓疡将敛疮但嫩肉水肿者。 【注意事项】阳证初起、脓水淋漓,虽近愈合但肉芽新鲜健康者勿用。 收干药线(经验方) 【处方】银粉散、甘石粉各30g,雄精3g。 【制法】共研细末,棉纸捻成药线。 【用法】见引言。 【功能】收干消瘀,解毒止痛,煨脓长肉。 【主治】阳证、阴证疮口趋于愈合,肉芽健康或有水肿者。 【注意事项】阳证初期及阴证初期均不宜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