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背景曹操用计攻打徐州之后,刘备、张飞与关羽随即被打散。关羽守下邳城,刘备与张飞则投奔袁绍去了(当然关羽不知道)。 刘备在此“撇下”两位夫人,将她们丢给了关羽照看。 曹操爱惜关羽的忠义与本领,特遣与关羽有过一面之缘的张辽张文远前来说服关羽,投至曹操麾下。这一切都是程昱的注意,从攻打徐州到说服关羽。 影视剧照 张辽在这次的说服任务中可谓让人刮目相看:
兄长武艺超群,熟读经史,不想办法跟刘使君一起匡扶汉室,却只想赴汤蹈火,以逞匹夫之勇这怎么称得上忠义呢?这是第三条罪过。兄长有这三条罪过,小弟不能不告诉您。 张辽说:现在四面都是曹丞相的人马,兄长如果不投降,就定会战死。但这样死了没有任何益处,不如暂且归顺曹丞相。等打听到刘使君的音信,再去投奔他。这样的话,一则可以保护两位夫人,二则不违青桃园的誓约,三则可以留下有用之身。有了这三大便利兄长实在是应该好好考虑一下。 关羽则“约三事”以待探听刘备的消息,关羽思虑片刻,说:你说了三大便利,我也有三个约定。如果丞相能答应,我就即刻投降。如果不答应,我宁愿身受三罪而死。 张辽说:曹丞相宽宏大量,有什卜么不能包容呢。兄长请说,是哪三件事? 关羽说:第一,我和皇叔一起发过誓,要共同扶保汉室,我现在只投降汉帝,不投降曹操。第二,把皇叔的俸禄赡养两位嫂夫人任何人不许到家惊扰。 第三,只要知道了刘皇叔的去向,我不管千里万里,都要前去投奔。这三件事缺一件,我誓死不投降,请文这赶快回去禀报。 张辽答应一声,回去见到曹操,报告了关羽提的三件事。前二件事曹操都痛快地答应了,但听了第三件事以后,摇头说:既然这样,我要他投降还有什么用?这件事我不能答应。 影视剧照 这时张辽只说了几个字:岂不闻豫让“众人国士”之论乎。 众人国士的含义三国演义很多版本都有自己的注释,对读者不明白的地方给出了解释,“众人国士”也不例外。 说得简单点就是,你怎么对我我就怎么回报给你! 豫让其人豫让,春秋晋国人,公元前453年,当时晋国的正处于内部纷争的时候,国内有六大家族争夺政权,豫让曾经在六大家族中的范氏、中行氏手下工作,但是郁郁不得志;后来投靠智伯,智伯非常看重他。 影视剧照 但是智伯有个仇人:赵襄子。而此时赵襄子正欲联合韩、魏两家,消灭智伯。豫让认为:
这就是“士为知己者死”的来由!智伯伐赵襄子没有成功,被赵襄子战败身亡。 赵襄子消灭智伯后,豫让下定决心要为智伯复仇。 刺杀开始更名改姓混入朝堂,想趁着整修厕所的机会,刺杀赵襄子。 这一天赵襄子来上厕所时,正欲离开,偶感身后有人,转身一看是豫让拿着匕首向自己刺过来。一来二去,豫让被制服,赵襄子命令手下逮捕豫让。 赵襄子身边的人都建议立刻将豫让处死,但是赵襄子却认为豫让肯为智伯报仇,是个有义之人,就把他放了。 二次刺杀第一次刺杀失败,豫让仍不死心,于是在全身涂抹上油漆、口里吞下煤炭来改变相貌、声音,还乔装成乞丐,找机会报仇。 他的朋友劝他:
豫让却说:
豫让还是要依照自己的方式完成复仇的使命。 有一次,机会来了,豫让事先埋伏在一座桥下,准备在赵襄子过桥的时候刺杀他。赵襄子的马却突然惊跳起来,使得豫让的计划又再次失败。捉了豫让后,赵襄子责备他说:
豫让说:
赵襄子听了非常感慨,便说:
豫让知道这一次是非死不可,于是就恳求赵襄子:
赵襄子听完就问他,以前你服侍范氏、中行氏,智伯杀了他们,你怎么不找智伯报仇呢? 重点来了,豫让回答道:
赵襄子听后,点头表示同意,于是答应了豫让的要求,豫让拔剑,连刺了衣服三次,然后就自杀了。 豫让身死的那一天,整个赵国的侠士,都为他痛哭流涕。 豫让成为比荆柯刺秦还要早若干年的"赵燕慷慨悲歌之士"的代表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