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聪明反被聪明误――我读《三国演义》

 心静自芬芳 2018-10-05

本文参加了【我喜爱的一本好书】有奖征文活动

作者:刘春红

      《三国演义》中,最让人感慨的是聪明人多。刘备有诸葛亮,孙权有周瑜,曹操有杨修。当然这几个人只是其中的代表,各为其主,各有千秋,诸葛亮最后是累死的,周瑜是气死的,只有这个杨修居然是聪明死的。
   论文才杨修当时的文章名满天下,论官职是曹营的行军主簿,深得曹操赏识,可见其聪明非同一般。不仅得到管钱粮的肥差,还受命教曹操的爱子曹植的诗文,可谓身兼数职,春风得意。
   可聪明人的毛病就来了,曹操给了一点阳光,杨修便灿烂得满天霞光,不知天高地厚了。
   曹操建了一所花园,去看过之后不置褒贬取笔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众人皆不晓其意,只有杨修立马叫人拆了门重新扩建,说门内一个“活”字为“阔”也,是丞相嫌园门子不够大气,曹操嘴里说美,称杨修懂吾意,但心中却忌之。又一日塞北送酥一盒,曹操在点心上写了“一盒酥”置之案头,杨修等入见,他竟取匙与众人分而食之,曹操问其故,杨修说:“盒上写着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了丞相之命。”曹操虽然脸上喜笑颜开,心里却恶之。能猜度上司的心意固然不是什么坏事,但这样卖弄小聪明,全没有尊重领导的意思,难怪要遭曹操生厌。
   在《三国演义》中,一个聪明的人,要么有涵养,就像诸葛亮,他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也能一起共事;要么有较好的修养,如刘巴;要么言行谨慎听话如蒋琬、费祎;即使才能不凡,也要学姜维,夹紧尾巴,不喜外露。但杨修恃才傲物,哪里体察得出自己的这点小聪明,不仅不值钱,还将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
   曹操疑心重,恐人暗算自己,常吩咐左右,说梦中好杀人,在他睡觉时切勿近前。一天,曹操正睡觉,被子掉地上了,一个近侍慌忙捡起来给他盖上,曹操一跃而起拔剑将其杀死,然后又上床睡了。后醒来,佯装惊问是谁杀了近侍,众人依实相告,曹操听后痛哭,命人厚葬之。众人皆以为是曹操果然会梦中杀人。只有杨修叹道:“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这不是当众揭领导的短么,公然说领导假仁假义,让人颜面何在,曹操对杨修愈发的厌恶。
   曹操也是文人,知道杀杨修必会留下千古骂名。况且曹操也是聪明之人,他有识才之目,用才之术,容人之胸。但他识杨修,用杨修,却最终没有容下杨修,将他杀死,究其原因,还是杨修自己聪明反被聪明误。
   让曹操忌恨,最终下决心处决杨修的,是他干预立嗣这件事。曾丕曹植都是曹操的儿子,也都是立皇太子的人选,杨修是曹植的老师,自然要帮他。当曹操试曹丕曹植之才干时,杨修为曹植作答教十余条,每每曹操考试他们时,曹植便依教条对答入流,曹操便欲立曹植为太子。曹丕暗中收买了曹植左右,偷来了教条呈给了曹操。这下,曹操勃然大怒道:“匹夫安敢欺我耶!”可见那时曹操已有杀杨修之心。自古皇家对立皇太子这样关乎江山社稷的大事,是最忌外臣参与的,但杨修偏偏逆天而行,为曹植出主意,争太子位,自以为是。曹操是让他教儿子,而不是让儿子什么都听他而言,结果弄的适得其反,曹操对曹植失望之极。
   于是乎,当曹操与蜀军僵持不下之时,杨修说出“鸡肋”之意:“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并命士卒们收拾行装,班师回朝,曹操借以杨修造言扰乱军心为由,将其处死。就算曹操是有班师之意,但你一个行军主簿,擅作主张,手伸的太长,领导何以立威;你一个文人,在某些时候耍点小聪明,招点嫌厌也就算了;在政治军事权威这里也要插一扛子,摆不正自己的位置,这不是聪明过头了么。
   杨修字德祖,死时仅三十四岁,他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最好例子,后人有诗作证:
   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