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期间,美国和德国都有着对原子弹研究的计划。比如著名的“曼哈顿计划”和德国的“铀计划”。既然两国都开始了对原子弹的研究,而且当时的德国也有着大量的先进技术和科学家,为什么会在这至关重要的一场竞赛中输掉了呢?美国又是如何赢得头筹的呢? 小编就在此跟大家简单分析一下。 一、重视程度不同 虽然双方都对原子弹的研究感兴趣,但是至于兴趣的多少,却是有明显的区别的。 美国陆军部在1942年就开始了对于原子弹的研究计划。美国集中强大的西方科学家团队,投入20多亿美元,进行相关研究。时任美国的罗斯福总统赋予了这一计划以“高于一切行动的特别优先权”。这个研究小组分工明确,系统划一,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相关的研究。同时,美国还设立特别行动组,用来搜集其他国家关于原子弹研究的信息。 美国的原子弹 而德国就不一样了。当时的纳粹领导者希特勒并没有对原子弹的研究太多希望,他认为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研究出能够投入战场的原子弹。反而把主要的经费投入在其他武器的研究上面。比如德国当时的V-2火箭和飞艇等等。同时,德国投入进去的人力也相差远。自然就没法与美国相比。 二、关键性人物的影响 曼哈顿计划的促成,不能够少了一位重要人物的推动,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对人类科学技术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 在二战时期,当时的纳粹集团种族歧视十分严重,他们对犹太人进行了残忍的屠杀,也对爱因斯坦进行了不公正的对待。他们烧毁他的书籍和资料,到处抓捕他。忍无可忍的爱因斯坦最终加入了美国国籍。他对纳粹的邪恶战争,通过联合其他科学家给美国写信,促进了曼哈顿计划的形成。而原子弹的研究也离不开爱因斯坦关于质能公式的研究。 对于德国来说,同样有一个人十分重要,他就是科学家海森堡。海森堡由于热爱国家所以留在了德国,并且作为“铀计划”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将原本只需要十几公斤的铀算成了几吨。这个巨大的需求也使得德军减少了对原子弹研究可能的信心。战后,海森堡曾表示自己是为了不让纳粹的邪恶目的得逞而故意算错。当时最一流的科学家究竟是一时糊涂还是有意为之呢?这已经成了一个永久的谜。 三、关键性战役 在原子弹竞争中,有一场关键性的战役使得德国错失了最后的研究机会。 当时,德国占领了挪威的一个水电站,并建立了工厂,并且意外得到了一种新的水的形态——重水。经德国科学家研究,这种重水对制造原子弹有帮助,就干脆就地取材,在这里生产重水。 《重水之战》电视剧海报 得知情报的英国派出了特别行动组,他们借助挪威当地人的地图,找到了德军生产重水的工厂,并且将其炸毁。后期,德国重新修建了工厂,并且准备偷偷将重水运回国。英军得知了情报后,立刻再次派出了小队,将德军的运输船炸毁。就这样,仅仅用了5分钟的时间,德国最后一批珍贵的重水连带制造设备一同沉入了挪威的廷斯贾克湖湖底。 这场著名的战役让德国措施了最后一次机会,使他们彻底失去了制造出原子弹的可能。 历史就是这样不可捉摸,种种巧合和失误,使得德国最终也没能研究出原子弹。 |
|
来自: wenxuefeng360 > 《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