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年12月31日今晚报《日知录》正确看待舆情

 我执斋 2019-04-11

正确看待舆情

王来华
刘洪奇刻
  近些年来,舆情研究迅速走进了一个深入和广泛的状态,包括了舆情学科建设、舆情产业开发和舆情信息工作等。不过,对舆情概念的认识,仍属于一个既关系到舆情工作实践,又关系到舆情研究学科建设的热门话题,仍是舆情研究的重要起点。

  认识舆情一词的来龙去脉,从中国传统政治角度解释,即民情民意;正确研究舆情,即由情知意——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分析,获得正确认识,从而作出合理而积极的应对和决策。在现代语境中,舆情研究的基本特征,即从民生、民主多个角度来解析舆情。

  现代舆情有两种基本形态,即舆情支持和舆情危机。舆情支持,是指民众对党和政府在制度和政策及工作等不同层面上“接受”和“参与”的认同态度。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形态?如何形成这样的形态?怎么维持和提升这样的形态?都是舆情研究工作的聚焦点。

  舆情危机,深化了我们对舆情现象的认识。舆情,是分正确与不正确、健康与不健康、积极与消极等不同类型的;换句话说,民意也有着复杂的情况。强调舆情危机的存在,是强调民众对党和政府决策中存在实际问题的反映以及诉求。相关的研究者和工作者,不应讳疾忌医、一味回避,而应正确积极地看待舆情危机。我们要了解此类问题为什么会发生?民众的情绪和思想方面的“危机”,是否会向公共危机事件的转化,构成巨大的社会风险?怎么减少和克服这样的形态?这是舆情研究的聚焦点,能体现舆情研究服务于党和政府决策的存在价值。

  目前,此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够。我建议,将舆情研究与协商民主结合起来。在实践层面,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是否真正通畅,或者舆情表达是否充分和有效,构成了协商民主(尤其是社会基层协商)正常开展的一个必要条件。

  在现实生活中,舆情表达机制建设可以具体地推动各个层面和领域协商民主的发展。例如,有助于丰富协商民主的工作内容、丰富协商民主工作议题以及规范协商民主工作方式,等等。在这个意义上,舆情研究似乎已超越了舆情研究与新闻传播学之间的交叉,形成了与政治学研究的交叉。

  (本栏长期征集“日知录”三字篆刻,投稿邮箱:rizhilu999@163.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