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读《催眠中利用方式》的47条语句摘抄

 莺歌老师 2019-04-11

这是一篇原原本本的书本摘抄,如果你没看过原文或认为这没必要看,就不用戳进来了,不小心戳进来了,到这就可以关闭了。

如果你想复习下或者看看别人对哪些句子有感觉,你可以继续往下看。

艾瑞克森的治疗案例常常被当成奇闻趣事传播,这或许足以说明治疗的高效和戏剧性,但据我了解目前大陆从事艾瑞克森催眠治疗的人并不多。

案例被广泛传播,而“从业者”不多,这是为何呢?我认为这和艾瑞克森催眠治疗强调个性化和间接暗示有关。这让学习者很难按照某个既定范式来“依葫芦画瓢”。

我在学习中也常常遇到困难——好不容易有了些感悟、突破,过不了多久又会陷入新的平台期。我最近似乎又面临着瓶颈。每次遇到瓶颈时,我都会再次回来看《催眠中的利用方式》——我认为这是艾瑞克森催眠的底层纲要。(这是第Ⅱ本书《催眠疗法》第1~14页内容的摘抄。)

我认为如果我尝试做任何解读和阐述,都很可能会误导人和自己。我一般是对着书用尽可能慢的速度看,常常看着看着就发呆了。

今天我就把这次触动我的语句摘抄出来。你看看,哪些语句也曾经触动过你。

一共有47条,有点多,我建议你没必要一口气看完。想看的时候就随便看看。我相信,看明白一条都有收获。

1

准备

1. 第一阶段的催眠治疗工作包含一段精心观察和准备的时间。

2. 共同创造一种新的治疗性参考框架,它会成为一种成长的媒介,患者的反应将会从中发展起来。

3. 患者在学着观察,并达到一种反应专注状态。——我脑补的情形是,催眠师很专注地观察被试(看、听),以至于被试也不得不专注。

4. 问题、储存的生活经验、将用于治疗性目的的知识。

5. 习得性限制是哪些——ta凭什么这么想、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困惑,意识层面、潜意识层面上分别是什么。

6. 心理定势、参考框架、信念系统、习得性限制,是近义词吗?

7. 理想的治疗性变化是被试被允许、鼓励和探索他们的潜能,一定程度上解除习得性限制。

8. 治疗性催眠是一段患者可以突破其限制性框架和信念系统的时间(经历),这样,他们可以在他们自己的内心体验到其他的运行模式。这些其他的模式通常是反应潜能,它们是从先前的生活经验习得的,但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却不为患者所用。

9. 治疗性催眠是个体平常的参考框架和信念被暂时改变的一个时期,这期间,个体更易于接受有利于问题解决的其他联结模式和心理功能。

10. 治疗师可以探索患者(如何探索,催眠状态下?清醒状态?)的个人经历、性格和情感动力、他们的工作领域、兴趣、爱好等,评估对实现治疗性目标有用的生活经验和反应能力的范围。

11. 治疗师处于一个持续的探索过程中,探索患者的问题在其本源上的限制是什么,探索可以打开什么新视野,帮助患者摆脱那些限制。

12. 在催眠期间,暗示经常起到类似钥匙的作用,可以打开早已建立起来的某些心理框架的锁中患者联结过程的锁栓。

13. 有效的催眠工作通常是在我们帮助患者为达成治疗性目标而创造一种最佳的态度和信念系统的准备阶段之后。

14. 最佳的态度,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便是期待。

15. 期待→搁置习得性限制

2

治疗性催眠

1. 我们认为催眠诱导和利用的心理动力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体验,治疗师可以藉此帮助患者发现他们自己的独特方式。

固定注意力

2. 一个有趣的故事、或一个令人陶醉的事实或白日梦,就可以如正式诱导一般,非常有效地锁定注意力。

3. 固定和聚焦注意力最有效的手段是识别和了解患者当下的体验。当治疗师正确地描述出患者此时此地的体验时,患者常常会立刻心存感激。(某次催眠时,被试颈部持续难受,ta当时痛楚的样子,唤起了自己明显的焦虑,当时直接隔离了自己。)并也会对治疗师可能说的任何其他事情保持开放。

弱化习惯框架和信念系统

4. 在那个搁置的瞬间,潜在的联结模式和感知觉过程有机会以一种可以开启被称为“恍惚”或“催眠”的变动意识状态方式,来评估它们自己。

5. 作者已经描述了分心、疑问、解离和失衡怎样全都成了弱化患者习得性限制的方法,它们可以让新的体验和学习方式变得易于接受和有效,这是催眠治疗的本质。

6. 创造性瞬间就是这样一个个体习惯意识模式中的缺口。

7. 艾瑞克森也曾把催眠性恍惚本身描述成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它在被试的意识和习惯性联结中产生一种类似的中断效果,这样,创造性学习便可以发生。

无意识搜索和无意识过程

8. 你可以用典故或隐含式暗示来强加另一种对同一情景的理解方式。(或许是“加强”)

9. 在本质上,间接暗示开启无意识搜索。

10. 这些间接暗示形式是心理联结和无意识过程的助长因素。

催眠性反应

11. 催眠性反应是治疗师开启无意识搜索和无意识过程的自然结果。

12. 其实,催眠性反应无须由治疗师开启。

13. 利用自然发生的催眠现象来作为威力、声望、影响力和控制力(就像它被用于舞台催眠的样子)的证明,这在催眠历史上是一个最令人遗憾的变化。

14. 与这种错误观念不同的是,被催眠的人还是原来的那个人。只是他的反应被催眠状态改变了,但即使如此,这个改变了的反应还是来自于患者的生活体验,而不是催眠师的。

15. 催眠术不能改变一个人,也不能改变他过去的生活经验。

16. 催眠有助于允许他更多地了解自己,并更充分地表达自己。

17. 但是,这样一种“治愈”只是对暗示的一种反应,并不一定蕴含对真正的治愈来说并不可少的对意念、认知和记忆的重新联结和重新组织。

18. 正式对他的生活经验进行重新联结和重新组织,才导致一种治愈,而并不是这种应答性反应的临床表现,后者至多只能让观察者满意。

19. 经由这样一种间接暗示,患者可以历经那些艰难的瓦解、重组、重新联结的内心过程,将内心真实的体验投射出来,满足暗示的需求。

20. 换句话来说,催眠式心理治疗对患者来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一个再教育的过程。

21. 在催眠式心理治疗或催眠治疗中,有效的结果只能来源于患者的内在原动力。

22. 治疗师只是激发患者进入其内在动力中,却常常并不知道那种内在动力是什么,然后,他引导患者,并练习临床辨别力,确定为达到满意治疗效果所需做的工作数量。

23. 如何引导和辨别就是治疗师的问题了。

24. 当然,这种再教育必须用患者的生活体验、他的认知、记忆、态度和理念的语言来说,而不能从治疗师的理念和观点出发。

25. 因此,患者必须学习在催眠中允许他们自己的无意识反应潜能变成显能。

26. 因此,治疗性催眠可被认为是一段心里探索的自由时间,治疗师和患者在这段时间相互合作来搜寻那些将会导致治疗性改变的催眠性反应。

3

治疗性变化的确认

1. 对治疗性催眠所助长的变动运行模式进行识别和评估,是治疗师最微妙、也是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2. 对催眠工作的识别和评价是必要的,以免患者旧的否定性态度中断和破坏仍处于脆弱发展状态中的新的治疗性反应。

3. 并在需要时,把它们向患者指出来,核实和确认他们的催眠变动意识状态。

4. 我们会多么经常地没有意识到我们实际上正在做梦?

5. 因为治疗性催眠实际上只是常见日常恍惚或白日梦的一个变种……如果没有这些证明,患者的负性态度和信念会经常性地破坏催眠性暗示的价值,并使已经开始的治疗性过程中断。

6. 我们把年龄退行、遗忘、类僵等自动产生的催眠现象,视为比这些相同现象被“暗示”时更为真实的催眠指征。(识别被试的自发催眠现象。)

摘抄就到这里了。在第15页有总结,你可以借助这总结来帮助自己简化思绪。如果你觉得很烦,我会悄悄告诉你“我也很烦”——已经看了很多遍了,依然不能很好地理顺它。期待有一天,我可以理顺它,用不超过1000字的篇幅。

(图片转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编辑助理:Ella Lee

THANKS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