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聪明人接纳它,普通人压抑它,愚笨人发泄它

 格物方可致知 2019-04-11

作者丨菜花 来源丨laobanguanlizhexue

01

有一句话叫“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孩童时期,通过发泄自己的情绪,就能得到糖果,甚至是父母的关怀。但是成年之后,“会哭的孩子有糖吃”这一套完全行不通了,我们只会觉得随意发泄自己情绪的人不成熟。

一个人成熟与否的最大标准就是能否管理自己的情绪。

最近很火的电视剧里《知否》里也有一位情绪化的角色。盛墨兰虽然是盛家的五小姐墨兰,她的母亲非常娇纵她。平日里看着知书达理,但是私底下,一有不如意就发脾气,摔东西。因为她不能处理好自己的脾气,自己的姐妹们都不喜欢她,对她敬而远之。

而她的六妹盛明兰,因为从小丧母,所以从小懂得察言观色,也懂得自我管理。她喜怒不形于色,也懂得调和人际关系,所以她总被人夸懂事,兄弟姐妹们也愿意和她相处。

后来,五小姐虽然如愿嫁入豪门,但是因为性格的原因,日子过得一点都不如意。而六小姐虽然年少时,过得辛苦,却因为会做人,知情识趣,最后得到了好归宿。

情绪失控了,人生也就失控了。

02

《荀子》里讲过:“怒不过夺,喜不过予”。

意思是不能因为自己愤怒了就给别人过分的惩罚,不能因为自己开心就给别人过分的奖赏。

曾国藩在未得势时,曾受自己的上司百般刁难,甚至连生了严重的皮肤病,要回家休养,都不给假期,还对他百般嘲弄。

但是曾国藩从不生气。后来曾国藩升官,曾经的上司战战兢兢,生怕他给自己穿小鞋,后来忍不住派同僚去探曾国藩的口风,曾国藩却说:“自己已经不记得这些事了。”

智者,不为烂事纠缠,也不被情绪牵挂。

03

季羡林有一个逸闻。

据说有一回,他和和臧克家出去吃饭,领桌是一对母子,母亲离开了一会,留下小孩独自下。

小孩想伸手去够花生米,结果一个不小心,从凳子上摔下去,当即开始大哭。

季羡林见状,便起身扶起小孩。好巧不巧,小孩的母亲回来了,看见自己的孩子在哭,以为季羡林欺负他家小孩,便气冲冲地道:“你这么大个人,怎么欺负小孩。”

季羡林不予理会,默默地回去吃饭。

妇女不依不饶。最后围观的吃瓜群众出来主持公道了。

后来,妇女羞愧,也不再说什么,灰溜溜地走了。

臧克家问季羡林:“为什么被误解了还不解释?”

季羡林解释到:“如果我回嘴了,就是无休止的争吵来了。”

情绪并不是坏事,是个人都会有喜怒哀乐。聪明人接纳它,普通人压抑它,愚笨人发泄它。

情绪不是猛兽,甚至是我们的红绿灯。每一个情绪背后都蕴藏着很多的信息。

当我们因为与人吵嘴感到愤怒,可能因为我们受到冒犯;当我们因为失恋感到悲伤,可能是因为我们不想失去;当我们因为获得某物感到开心,情绪在提醒我们,我们需要它。但是往往情绪来临的那一刻,我们被铺天盖地的情绪笼罩,根本无法细细思考,情绪产生背后的动机,和内心的需求。

会被情绪吞噬的人,缺乏自我反思,也无法自控,也就无法成长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