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吟诗作赋今何在?一曲弦歌天下闻。

 潮大叔 2019-04-11

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首都师范大学“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传承基地揭牌仪式在首都师范大学本部实验楼报告厅隆重举行。

      首都师范大学自2004年开始进行吟诵的抢救和研究工作,2010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吟诵的抢救整理与研究”,迄今共采录整理了1000多位老先生的吟诵,累计达数万小时的音视频资料,以及大量的文字记录和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之上,研究和总结了中华吟诵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出版了一批吟诵学专著。

       2009年,在中宣部、教育部和国家语委的支持下,首都师范大学展开了面向大中小学和社会的吟诵复兴工作,推广普通话吟诵,传承传统吟诵。迄今已编辑出版了多种吟诵教材,培训了掌握吟诵基本方法的数万名教师,带动了上万所中小学开展吟诵教学。

       2016年,吟诵被教育部、国家语委列入“十三五”工作规划。2018年底,教育部公布首批55所高校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首都师范大学成功入选。经过周密的筹备和组织,今天,“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传承基地在首都师范大学隆重揭牌!

       出席揭牌仪式的有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国务院参事室中华诗词研究院副院长杨志新、北京市教委卫生与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处副处长陈晓莉、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吟诵专家陈少松,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孟繁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马自力等,以及来自全国各地30多个市县的教育部门领导、教研员、语文专家,以及30多所高校的吟诵教师,还有首都师范大学各部处院系的领导。

仪式在首都师范大学鹤鸣吟诵社和北京左家庄街道五龙亭朗诵吟诵艺术团吟诵的《诗经·小雅·天保》声中展开,这是我们的祖先恭贺祝福的一首赞歌。这首诗的最后是这样一句:“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像松柏一样,永世长青,那是因为有我们这些子孙代代传承。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最大的祝福,并不是个体的长寿,而是生命的传承、文化的赓续!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司长致辞

王登峰司长首先代表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司对基地揭牌表示热烈祝贺!随后他表示教育部从2018年开始,在高校设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基地,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考核,真正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往圣的绝学里面,能够在我们的学科和日常生活中能够真正地去发挥它的,去焕发它的生命力。

如何才能够树立文化?至少要从三个方面去把工作落实。第一个是把往圣的绝学,真正地去挖掘、整理,并且向全社会推广;第二个方面,要真正让广大青少年能够形成对自己文化的自信,这种优秀的文化传统,中国的智慧,中国的所有的优秀的留给世界的文化遗产,应该进入到孩子们的学科中去,学校的学科中去;而第三个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要真正地进入日常生活。

教育部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在高校建这样的一个基地,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就是要创新性地转化。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要把它整理、挖掘出来,再结合现代社会去进行宣传、推广。通过这样的传承基地的研究、整理和实践,再去推广到一定数量的中小学,也就是拿首都师范大学来讲,这个“中华古诗文的吟诵和创作”传承基地,除了在首都师范大学的各个校区、各个学院师生中进行传承研习之外,还要在小学、初中和高中去增加自己的粉丝,我们的老师和同学也要去跟这些中小学的学生中去宣传、去推进。

过去的15年的时间,首都师范大学的吟诵学会,我们的老师们、专家们,包括我们的研究生、青年学生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不仅在北京,还在全国做了非常好的推动。现在有很多的老师学会了吟诵,这些老师在课堂上教会了很多的孩子,这既是一种绝学的继承和整理,又是一种回归到日常生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的建设,也要为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复兴贡献教育的力量。

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孟繁华致欢迎辞

孟校长宣布首都师范大学关于成立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基地组织机构的决定。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郑萼担任基地建设委员会主任,聘请中央文史馆馆长袁行霈先生担任基地专家委员会主任,冷卫国教授担任基地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马自力教授担任基地工作委员会主任。同时,孟繁华校长在致辞中表示:首都师范大学的吟诵和创作工作,始终是在教育部的关怀和支持下进行的。吟诵和创作的研究和教育工作,都是依托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和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开展起来的。而这次教育部将“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传承基地,纳入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是对首都师范大学工作的莫大鼓励!也是吟诵和创作工作发挥学术优势,形成学校特色,造福社会的重要机遇。首都师范大学一定会举全校之力,百倍努力、持之以恒地做好这件事情。也希望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同办好这一流惠后世的光荣事业。


北京市教委卫生与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处陈晓莉副处长致辞

首先她表示了对首都师范大学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的祝贺,同时表示,北京市教委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一定会对首都师范大学开展吟诵与创作工作,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教育工作予以大力支持。

国务院参事室中华诗词研究院杨志新副院长代表中央文史馆袁行霈馆长致辞

著名吟诵专家、南京师范大学老教授陈少松先生

陈少松先生现场展示了吟诵《五柳先生传》《送元二使安西》,悠然古雅的吟诗声仿佛让大家穿越回了唐宋盛世。

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孟繁华和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原国家图书馆馆长詹福瑞,共同为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首都师范大学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传承基地揭牌。

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原中宣部副部长王世明

基地揭牌仪式之后,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原中宣部副部长王世明做了题为“奋斗精神与传统文化”的专题演讲。他指出,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中庸”是中华文化区别于西方文化的标志性符号,吟诵是文化传播、塑造心灵的重要方式;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首都师范大学“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传承基地一定能够贡献其独特的“校园力量”!

高端论坛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任赵敏俐教授

赵敏俐教授介绍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吟诵的抢救整理与研究”的结项报告,对全国吟诵的状况和规律进行了总结。他指出,吟诵的采录与整理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在教育部领导、首都师范大学吟诵项目小组和全国各地吟诵专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将一大批珍贵的吟诵资料保存了下来,为中华吟诵的研究与教学奠定了重要基础。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檀作文老师做了“大学诗词写作教程”的项目汇报。他分析了已有诗词写作教材的类型,并对基地要编写的诗词写作教程的特点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愿意加入教程编写的专家、老师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国学教育学院朱立侠老师就“大学吟诵教程”的编写意义、思路、计划和相关工作安排和建议做了详细的报告。他表示,这套教程的编写,将在吟诵的学科化道路上迈进一大步,尤其是普通话吟诵将有望形成标准和体系。

冷卫国教授介绍基地的实验区、校计划

徐健顺副教授介绍了语文吟诵项目的情况,并向全国发出了语文古诗文吟诵调的征集通知。首师大将组织全国吟诵界的力量,共同打造语文古诗文的吟诵教学资源。

 来自全国各地的语文和音乐教研员对实验区、校计划和语文吟诵项目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希望基地能为吟诵和创作的复兴,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