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价值线综合 编辑|价值线 小精 美国东部时间3月27日,美国计算机协会(ACM)宣布,“深度学习三剑客”——尤舒亚·本吉奥、杰弗里·辛顿,和雅恩·乐昆因其在神经网络方面的成就赢得了2018年的图灵奖。 他们的研究和想法为这一轮以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为主的人工智能浪潮打下了基础,加速了人脸识别服务,数字语音助理,仓库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等技术的发展。 图灵奖诞生于1966年,这一奖项名称取自计算机先驱艾伦·图灵(AlanMathison Turing),被称为诺贝尔计算机奖,获奖者将获得100万美元的奖金。 长跑后发明计算机,因同性恋被迫害致死 1954年6月8日星期二,女管家在早上5点打开了图灵家的大门。他干干净净地躺在床上,嘴里吐出白沫。房间里有一个果酱罐子,里面装满了氰化钾,床边放着一个咬过的苹果。 半个世纪后,许多人追问图灵的粉丝乔布斯:你的那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来自图灵吗? 大部分人都愿意相信是真的。 图灵 (1912-1954) 1935年,一个夏天。英国剑桥郁郁葱葱,23岁的图灵在此读书。 这位年轻人性格内向,做人偏执,还是一名天赋异禀的马拉松跑者。他的马拉松最好成绩是2小时46分,还差点代表英国国家队参加奥运会。 某次长跑后,图灵瘫倒在草地上,大口呼吸着剑桥的空气,心跳逐渐平复,脑中却出现了一场风暴。 他一跃而起,跑回宿舍,在狂热的心跳中写下了脑中的风暴。 他假想出一台“图灵机”:它可以从一条纸带上读取命令、进行操作,从而模拟任何“明确程序”。 他进一步证明人们可以设计出通用图灵机,模拟任何图灵机的运作,然后他进一步证明了即便通用图灵机也无法让所有命题可判断——我们不能用一个算法来判定一台给定的图灵机是否会停机。 (图灵参加马拉松比赛) 图灵机的整个构造是一场思想实验。它用纸笔和头脑完成,不是一台真的机器——在图灵证明了存在通用图灵机后的十来年,第一台可编程的计算机被建造出来了。图灵机后来成为整个电子计算机的蓝图。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加入了英国绝密的破解德军谜团密码(Enigma)计划。在图灵的领导下,秘密工作小组几乎破解了所有使用谜团密码的情报,构成二战转折点,成为战胜纳粹的重要因素。 战后,图灵的兴趣又回到他脑中的世界。这位天才科学家继续着他纯粹意义上的头脑风暴——用思考,而不是手,去实现不完美世界中“可以自行迭代的机器”。如今的互联网、人工智能与整个计算机世界,和彼时图灵的设想高度吻合。 1950年,图灵发表了题为《机器能思考吗》的论文,在论文里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试”。 测试过程由主持人提问,计算机和被测试的人分别做出回答。被测人在回答问题时尽可能表明他是一个“真正的”人,而计算机也将尽可能逼真的模仿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如果试验主持人听取他们各自的答案后,分辨不清哪个是人回答的,哪个是机器回答的,则可以认为该计算机具有了智能。 这一划时代的作品,使图灵赢得了“人工智能之父”的桂冠。。 可悲的是,图灵因为与男性发生关系而被逮捕,被化学阉割,也被取消了接触政府机密的权力。1954年,他吃下一口含氰化物的苹果,告别了人世。 2009年,在超过3万人的签名请愿下,英国首相布朗向全国人民正式颁布对图灵的道歉。 2013年,英国女王宣告了对图灵“严重猥亵”罪的赦免。这位被历史亏待的人,终于等来了被公正评价的那天。 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 对于每一个行业和领域来说,几乎都存在一两项令其领域内所有人视为“终极荣誉”的大奖,例如电影业的奥斯奖、新闻领域的普利策奖,数学领域的沃尔夫奖和费尔兹奖等等。 而在计算机行业,图灵奖则是当之无愧的最高奖项。 图灵奖,由美国计算机协会(ACM)于1966 年设立,有'计算机界诺贝尔奖'之称。 奖杯,是一个银色的碗。 从1966年到2009年,图灵奖已经走过了近半个世纪,这也是计算机科学走过的半个世纪,获奖成果串连起来,就是一部计算机科学史。 这条旅途跌宕起伏,光影变幻,人类历史上从没有过哪个学科,在破壳而出后的短短半个世纪里推进如此之远。 图灵奖的奖金设奖初期为20万美元,1989年起增到25万美元,奖金通常由计算机界的一些大企业提供。目前图灵奖由Google公司赞助,奖金为100万美元。 近年来图灵奖获得者: 哪所大学获奖人数最多?华人仅一人获奖 从1966年颁发图灵奖至今,已有50多个年头,共授予了70位科学家。 据相关资料统计,截止201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图灵奖人数(校友或教职工)位列世界第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并列世界第二;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分列世界第四和第五名。 其中美国学者最多,此外还有英国、瑞士、荷兰、以色列、挪威等国少数学者。 华人学者目前仅有2000年图灵奖得主姚期智一人(现在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获奖时为美国籍,2017年2月放弃美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 他的主要贡献领域为计算理论,包括伪随机数生成,密码学与通信复杂性。 |
|
来自: wenxuefeng360 >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