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语文老师为啥不敢告诉学生,'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干了什么

 人生之初ABC 2019-04-12

在小学课本中,总会有很多名人求学的励志故事,比如悬梁刺股的孙敬、囊萤夜读的车胤、断齑画粥的范仲淹等待,这些人在后来的成长中,要么是著名的是人,要么是当代出名的政治家。而且,没到看到学生上课不认真的时候,老师都会用这些故事教育孩子,要刻苦学习。但是,当课本中出现“凿壁偷光”的匡衡的故事的时候,老师却避而不谈,那么,长大后的匡衡都干了些什么呢?

小学语文老师为啥不敢告诉学生,

其实,匡衡同样是一个极其爱好读书的人,因为家里很穷,买不起油灯和蜡烛,而白天的匡衡又忙于农活无暇看书,只有晚上才有时间,但却没有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匡衡发现隔壁邻居家点着油灯,他一时恍然,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借助邻居家的灯光看书。这便是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主人公匡衡勤奋苦读的事迹流传千古,成为后世很多读书人效仿的榜样。

小学语文老师为啥不敢告诉学生,

当然,匡衡因为自己的努力,自己在仕途上也有过一番成就。匡衡在第九次考试时,中了丙科,被补为太原郡的文学卒史;后来汉元帝十分喜好儒术文辞,有欣赏匡衡的才华,便提拔他做郎中,官至丞相。在这段时间,匡衡算的上是一个为民造福的好官,不但多次谏言改革,而且在国家经济上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后期的匡衡没能秉持自己的做官理念,忘记自己出身于卑微家庭,反而仗着天子对自己的信任和喜爱,开始结党营私,怂恿皇帝加重百姓赋税。在汉元帝去世后,无人再罩着他,最终被变为庶人,从此走完了自己的仕途之路。

小学语文老师为啥不敢告诉学生,

虽然匡衡“凿壁偷光”的求学精神值得后人学习,但有权谋私、行贿受贿的举措玩玩是不能学习的,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老师都不愿意给学生讲述长大后的匡衡究竟干了什么的原因。其实,对于学习而言,贵在坚持和努力,但是就做人而言,还是重在“育”,教是规则,育才是培养人才的根本,匡衡之所出现会以“贪官”而结局,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自己的为官路上没有名师指导。虽然自己苦学知识求得仕途,但却因为持心不正而一无所获,所以,有时候学习不一定看成绩,孩子的为人处世和自身修养同样重要。对于匡衡的故事,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