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季寒凉,呃逆反胃的针灸取穴

 1966clz 2019-04-12

李某,男,39岁,2010年3月26日初诊。反胃频作3天。3天前,饮食不节,加情志不遂,胃脘胀满,口干口苦,热灼感,呃逆频繁,口臭便秘,影响工作,口服胃复安,未见效。来诊时,频繁发生,胸腹随之抽动,舌质淡红,苔白兼黄,脉弦滑。

辨证:脾胃湿热、升降失调。

治则:降逆和胃、清热利湿。

治法:选内关穴针刺。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1.5寸不锈钢毫针,直刺内关穴,得气后,用平补平泻捻转,1~2分钟,胸脘胀满减轻,留针60分钟,治疗过程中,分4次运针捻转,症状明显减轻,连续针3天,呃逆消失,胸脘胀满稍有不适。继续巩固2次,随访诸症悉除,两个月未复发。

按:本案发病由于饮食不节,加情志不遂所致。选内关穴针刺治疗,内关穴属于手厥阴心包经,具有宽胸理气、降逆和胃、解痉止痛等功能,针内关穴获愈,关键在于降逆和胃,胃气下降,胃肠功能逐渐恢复。因此,针刺内关穴膈肌痉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临证心得

呃逆一证,发生部位在中焦,乃胃气上逆动膈而成。治疗采取降逆和胃法。临床常用穴位:中脘、足三里、内关、期门、太冲、承浆、后溪等。而临床实践发现,见效快,疗效高,其中承浆、内关、后溪3穴尤其显著。后溪穴属于手太阳小肠经,八脉交会穴之一,上行通督脉,下行沿着食管,穿过横膈到胃,属小肠,“经脉所过,主病所及”,故取后溪穴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