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对这帮离退休学员有进一步的了解,我要求大家每人上交一张习作,尽管有很多的不如意,但我坚信自己有在吴鸿清教授坐下受学的课程体验,无论硬笔写字课还是毛笔书法课,足以让我在家乡开辟学书市场。我承接着伏羲云书院南昌站线下辅导的令牌,不忘初心,牢记承传中华文化的使命,实现“书法进万家”的梦想。在有志之士爱心人士的扶持帮助下创建了墨京书苑。这清晰的线条是一位名叫徐桂英老大姐的作业。她对我说“老师呀,我是第一次写毛笔字,真的不会写,只能画线条交给老师了。”在波动而又规矩的线条中透露出老大姐对学习的渴望和对老师的恭敬。我们以每周一次课程/两小时,完成了3月份的课程——特殊笔画。开始正式进入‘’楷书基础40部件‘’的学习。虽然大家的作业还有欠缺,但是一张出自徐桂英老大姐的手笔,再一次让我坚信伏羲云书院教学方法成功所在!开始时,大家有些不太情愿且带着自己的知见进行描红练习,甚至不用描红直接临写,就是不肯放下自己那一点点学书经历的傲慢。一张张带有个性书写的作业,催促我对下一步教学如何调整的深入思考。给全班每人发一支红笔,要求每人购买硫酸纸,采取先双勾后描红的方法进行练习。在没有开通投影频幕的情况下,我利用云书院乾坤格磁贴板教学工具,将课程一一口述并现场演示,让学员对笔法有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针对老年群体,我将原来A4的范本放大到A3,给大家带来更大的方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