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01月08日今晚报《日知录》后事先表的尴尬

 我执斋 2019-04-12
刘绍本
张桢梓 刻
  古装电视剧《芈月传》开播以后,观众一边追剧一边吐槽。有位自称“资深吃货”的观众钱浩宇,逐项指出剧里先秦时代宫内就有桂花糕,而其原料大米那会儿正长在东南亚,还没传入中国;同样芈月煮的那道绿豆汤,也不靠谱,因为绿豆原产印度,直至北宋才见于中原大地。至于使用铁锅炸食、泡茶待客、萝卜拼盘等项,都是晚些年才有的,剧中竟提前几百年、近千年让古人享用了。

  而据媒体人刘江平归纳,“后世成语信手拈来,物品穿越随处可见,历史人物任其调配”已成为《芈月传》电视剧中被密集吐槽的三点。紧接着,在都市报《艺壹周》周刊专版发出讨论专文:“《芈月传》8分钟用错16个成语,古装剧‘今文古用’是否妥当?”那场朝堂辩论立嗣的八分钟戏内,竟有十多个不合史实的包括成语典故在内的词汇冒出。举例为:“成何体统”出自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徒有其表”出自唐代郑处海《明皇杂录》,“信口开河”出自元代王实甫《西厢记》,“蜚短流长”出自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封三娘》,“无稽之谈”出自宋代郑樵《通志·总序》,“巧舌如簧”出自唐代刘兼《诫是非》诗,“股肱之臣”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用心良苦”出自清代李渔《闲情偶寄·结构第一》等等。

  这些成语典故关系和凝聚古典文学、古代史学和古汉语发展成就,成为一种特殊的汉语词汇。它脱胎于华夏历代典籍,应用于后世诗文笔记,具备鲜明的历史性、文学性和语言艺术价值,带有含蓄、概括、凝炼等特点以及孕育形成的“特定性”。如果把使用成熟、含义确立的特殊词汇硬要搬到尚且混沌、处于酝酿的前期时段,给人印象就是“后事先表”,“差壶了”。

  文中除了对成语典故等词汇穿越乱飞提出质疑外,还对台词里胡诌搬引后人语表示不敢苟同。“一场黄歇与众世子辩论的戏中,在辩到诗言志诗传情时,其所引用的‘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以及‘诗缘情’等,其实分别出自汉代的《毛诗序》和西晋陆机的《文赋》,并非战国时期应有的诗文”。同时文中还转述了一位张姓作家细数过的《芈月传》“低级”错误,比如: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在秦国的四方馆辩论时,居然有人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那可是见于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的。他还指出“楚威王、秦惠文王还活得好好的,就对他们以死后的谥号称呼”,简直乱套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