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和班固也许是伟大的文学家,但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记者,《史记》《汉书》都没写明汉高祖的本名。 《史记》的《高祖本纪》里是这样写的:“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中华活页文选》第四册是《史记》专辑,注释里引述“司马贞引项岱说高祖小字季,即位后易名邦。”
字季,或刘季,在秦末都只相当于刘三。司马迁连汉高祖的名字都没记下,当然就更不会记下汉高祖的父母名字了,只说汉高祖姓刘,父亲是刘老先生,母亲是刘老太太。
《汉书》的《高祖纪》更不规范,只说:“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也,姓刘氏。”干脆连名字都省略了。
按《史记》《汉书》都记载了得天下后汉高祖志满意得问他父亲自己的产业比兄弟如何的一番话,显然他有兄弟,但史书也没记下汉高祖兄弟的名字。这应当不是无意遗漏,也不会是失误,而肯定事出有因,不知有何深意?
我又找出朱东润主编的《历代文学作品选》里的元曲《高祖还乡》,查汉高祖的名字,结果此书的注解说:“刘三,刘邦排行不详,此当因其兄字仲,故称。”意思是汉高祖被乡亲称为刘三,乃是因为有个叫刘仲的哥。这样注释舍近求远了,汉高祖姓刘氏,字季,叔伯季,季就是老三的意思,至今现代汉语里还有季军的用法。
《两汉纪》是汉献帝嫌班固《汉书》难读,让荀悦编撰的简写本,梁启超称赞“善抄书者可以成创作”,开篇《高祖皇帝纪第一》直接就“汉高祖讳邦,字季”了,班氏《汉书》没这样写过,可见抄书者并非简单地照抄,而是会改写。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终汉一代,开国皇帝究竟原名是什么,就这么被官修史书神不知鬼不觉地篡改了。后代史书便都异口同声把汉高祖认定为刘邦,可是汉高祖未即位之前并不叫刘邦。
新闻要素的“五个W”头一个就是“WHO”,司马迁、班固的皇皇巨著对汉高祖这么一个大人物,却连其名字都未写明,甚是费解。
(本栏长期征集“日知录”三字篆刻,投稿邮箱:rizhilu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