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闻名史书的大夏统万城和鲜卑伏俟城,真实面貌到底是如何的?

 鹿文康金 2019-04-12

字数:1194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公元407年,匈奴族首领赫连勃勃窃据朔漠,僭称天王大单于,国号夏。413年因汉奢延城改建统万城为都城,成为北朝十六国都城之一。故址在今陕西省靖边县白城子的无定河北岸原上。分东西两城,两城外围有郭城。

郭城依无定河北岸地形,呈西南向东北方向延伸,破坏严重,南垣、北垣情况不明,东垣西垣相跨5公里,可知范围相当广阔。西城是内城,呈南北长东西窄的长方形,东南北三垣平直,西垣有一处曲折,周长2470米内城四面各开一门,南北东三门仅存基址,西门瓮城尚存,门道宽3米。

城垣四隅有突岀城外的墩台。墩台作长方形或方形,高岀城垣。西南隅墩台最高,达31.62米。四隅墩台上建角楼,角楼已毁。从墩台顶面平坦,中央置一大础石,以及残存的柱槽、板道等遗迹考察,推知角楼围以栏杆,其下有层层板道,状若架设于峭壁上的栈道。

每面城垣外侧均建“马面”。东西北三面各有马面十座,南垣八座,较宽厚,每座长188米、宽16.4米。正中有方形竖坑,从岀土的高粱米、木材等遗物判断,应为仓储建筑。这在我国城市建筑史上是非常罕见的。城內中部偏南处有长方形夯土台基一处,残高1.2~1.5米,从出土的花纹方砖及大瓦判断,应是大夏宫殿遗址。

东城后建,略大于西城,周长2566米。两城毗连,东城西垣即西城东垣,亦有城门(北垣无门)、墩台、马面等设施。保存较差。郭城和东西城的城垣、墩台和马面,均由三合土夯筑,呈青灰色,质地极为坚硬。经化验,主要成分是石英、粘土和石灰保存在统万城址內的遗物相当丰富,瓦砾成堆,生活日用的陶瓷片俯拾皆是。

遗物的年代比较杂乱,汉晋唐宋都有。据《魏书·食货志》记载,赫连勃勃营建时,这一带是水碧山青的绿洲。魏灭夏后,这里成为牧场。唐初为农业区,唐末以后,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于是底沙泛起成流沙。至北宋末,这里已是一片沙漠。具有六百年历史的统万城,从此沦为废墟,湮没在一望无垠的毛乌素沙漠里。

从统万城的变迁,可以看出鄂尔多斯高原自然面貌剧烈变化之一斑。吸取毁林造成严重恶果的历史教训,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西晋末,慕容鲜卑首领吐谷浑率所部西迁,抵今甘肃青海间。

至六世纪,其王夸吕始称可汘,居伏俟城。据1960年和1981年的调查研究,今青海湖西岸铁卜卡古城即吐谷浑伏俟城故址。伏俟故城由郭城和内城组成。郭城面长方形,城垣用砾石垒砌,东西宽1400米,北垣被切吉河冲毁,长度不眀。郭城內偏东有南北内墙一道。內城在郭城西部,平面方形,每边长约200米。墙上无雉堞,仅东墙正中开门。城內偏西北处发现大型台基,方形,每边长70米,似为宫殿遗址。

城内有通衙,布局与城墙方向一致,东西向与南北向交叉呈方格状。城门和宫殿皆东向,可能是沿袭鲜卑“以穹庐为舍,东开向日”的旧俗。地面遗迹稀少,反映了慕容鲜卑西徙青海后仍然过着“有城郭而不居,随逐水草,庐帐为屋”的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