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思邈养性论探析

 学中医书馆 2019-04-12

                                        洪文旭

           孙思邈养性论探析 孙思邈养性论探析

              孙思邈养性论探析

    
代伟大的医学家孙思邈,不但对中医药学有精深的研究,而且对养生学有独到的见解。他在倾注毕生心血完成的《备急干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巨著中,系统地阐发了养性的理论和实践,对后世养生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仅就两书中有关养性论的内容,从意义和方法两个方面作一探析。

1  养性的意义

养性,是养生学内容之一,它是古代一种涵养本性的保健方法。主要通过涵养性情、调理身心,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孙氏在其《备急千金要方》“养性”、“食治”和《千金翼方》“养性”、“退居”,以及“养生铭”、“枕中记”等篇中,发展了《内经》、扁鹊、老子、列子、彭祖、嵇康、葛洪等医、道家们的养性思想。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和见解,形成一整套养性理论和方法,为祖国医学宝库增添了丰富的资料。归纳起来,其养性的意义有两点:

1延年益寿  孙氏在“养性”中,开宗明义说:“吾尝思一日一夜,有十二时,十日十夜,百二十时,百日百夜,一千二百时,千日千夜,一万二千时,万日万夜,一十二万时,此为三十年。若长寿者九十年,只得三十六万时,百年之内,须臾之问”。因此,“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用详细的计算来说明养性与长寿的密切关系,强调只有善于养性,才能延年益寿。他自己深知其奥理,身体力行,能历数代而逾百岁,确是极好的例证。

2预防疾病  孙氏还说:“夫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自为善,不习无不利也。性既自善,内外百病。自然不生,祸乱灾害。善无由作,此养性之大经也。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这里明确指出养性保健可以预防疾病的道理,符合《内经》“恬憺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之旨。

另外,孙氏还一再告诫我们,养性之关键在于“德”。要求“百行周备”,视名利为“若存若亡”。如果德形不充,纵服玉液金丹,也难以延寿。所有这些,对于养生学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  养性的方法

孙氏的养性方法很多,他对法七情、饮食、起居皆要求有一定之规。而且要练导吐纳之术,才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现将其主要方法简述于下:

1精神调养  精神乃指人之精力神志。孙氏指出,养性首先要精神愉快,情志安和,且莫大怒大欢,悲愁不宁,“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神疲心易役,气弱病相侵”。需要常修善事,适性调养。还要做到“十二少”,即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否则,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并说:“此十二多不除,则荣卫失度,血气妄行,丧生之本也”。

若能喜怒有节,保持心情欢愉,一定能身体健康,百病不生。

2饮食调养  饮食,乃人体赖以生存之本。《素问·藏气法时论》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气”。因此要做到饮食有节,方能襦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孙氏对饮食调养有很多精辟的论述,综合起来有:美食需熟嚼,生食不粗吞,食欲数而少,勿使酒脂入肠,食上不得语,夜勿过醉饱,食毕当漱口,食饱行百步,当以手摩腹,以及“常欲令饱中饥,饥中饱耳”。要求吃饭时须细嚼慢咽,不宜过饱,不要吃难消化的食物,饭后要漱口、散步。并指出,如不这样做,便会发生各种疾病,如损伤胃肠,消化不良,重结积聚,损伤牙齿,以致伤神损寿等。还说“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否则五味偏嗜会损伤五脏: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咸多伤心,甘多伤肾。这些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均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3起居调养  他说;“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对于四时起卧,他阐述得可谓淋漓尽致:春季要晏卧早起,夏秋要侵夜乃卧而早起,冬季要早卧而晏起。如按这样去做,均对人身体有益。并且规定早起莫在鸡鸣之时,晏起莫在日出之后。在睡卧之时,冬季宜冻脑,春秋季宜脑足俱冻,夏不宜露面,冬不宜覆头,坐卧奠当风,频于暖处浴。还要卧时常习闭口,不要大声说话,其姿势以“屈膝测卧,胜正偃卧”等等。此外,他还要求“从四正”,即言行坐立的准则,要求谨慎言语,不要浮思妄念,不宜久行、久坐、久立,否则久行伤筋,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主张劳逸适度,“常欲小劳”,达到行不疾步,坐不久处,立不至疲等。以上详尽地论述,真乃前所未有,值得整理总结,加以推广。

4导引调养  孙氏运用各种导引吐纳按摩之术养性,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内视  即黄帝内视法,是一种导引方法。首先要求“存想思念,令见五脏如悬罄,五色了了分明”,然后再于“每旦初起,面向午(),展两手于膝上,心眼观气上入顶,下达涌泉,旦旦如此”。“常以鼻引气,口吐气,小微吐之,不得开口,复欲得出气少,入气多,每欲食,送气入腹,每欲食,气为主人也”。详细地叙述了先静念,后练迎气、食气的养性方法,经常练习可以健身。

 ②炼精  孙氏说:“朝朝服食玉泉,琢齿,使丁壮人有颜色,去三虫而坚齿”。具体方法是在早晨未起床之前,使口中津液贮满后吞之。再琢齿二七遍。长此以往,可以令人面色红润、身体健康,牙齿坚固而不龋坏。

③吐纳  即练六字气诀。具体方法是:先解带正坐,叩齿36次,定神后再搅口中浊津,漱练二三百下,候口中成为清水,即低头向左而咽之,以意送下,候汩汩至腹问,即低头。然后开口先念“呵”字,以散心中毒气而补心元;再念“呼”字,以散脾中毒气而补脾元;又念“口四”字,以泻肺毒气而补肺元;叉念“嘘”字,以泻肝中毒气而补肝元;又念“嘻”,以泻胆中毒气而补胆元;又念“吹”字,以泻肾中毒气而补肾元。如此各6次,每天早晨练1次,可以防治五脏六腑之病。

④按摩  即天竺国按摩法,共有18势,即两手扭捩,如洗手法,两手浅相叉,反复向胸;两手相捉,按摩月坒(一云胃脘,一云大腿)部,以手如挽弓状;重从月坒部而馀徐捩身,作拳向前筑(用力);作拳却顿,此是开胸;如拓石法;以拳反捶背,两手扶地,缩身曲背,向上三举,两手抱头.宛转月坒部,大坐伸两脚,即以一脚向前虚掣,两手扶地回顾,此为虎视法;立地反拗身三举;两手急相叉,以脚踏手中;起立以脚前后虚踏;大坐伸两脚,两手相勾,所伸脚著膝中,以手按之等。如果老人日练3遍,1月后能除百病,补益延年。

另外。还有药物调养,方法是:春季服小续命汤5剂,及诸补散各l剂;夏季大热服肾沥汤3剂;秋季服黄芪等丸一两剂;冬季服药酒两三剂。这样按四时调治,可起到防病延年之作用。其他如节欲保精、食养食治、老年摄养等,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总之,孙思邈养性论的内容非常丰富,应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值得进一步的发掘整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之对于人民的健康长寿有所裨益,从而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