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古籍特藏藏品定级标准第1部分:古籍》(以下简称《标准》)《术语和定义》的2.3.2对朱印本定义如下: “在雕版上敷以红色,经敷墨覆纸刷印而成的古籍传本”。此话令人费解。 首先,先后两次敷上的“红色”和“墨”,肯定都是红色的,否则印不出朱印本。既然是同一种颜色,却分为两道工序说两次,只能有一种解释,“红色”和“墨”虽颜色相同而成分有异。那么二者各是何种物质,功效有何区别,应予说明。如果“红色”和“墨”是颜色相同的一种东西,上述定义便有故弄玄虚或语言逻辑混乱之嫌了。 其次,上述定义中出现“墨”字,极不妥当。中国古代,以墨形容颜色时,就是黑色的专称,其他颜色都不能称之为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那一时期的社会共识。在古代版印领域,向来都以朱墨代表红黑两色;红、黑二字反倒很少用来形容印本的颜色,尤其是“黑”字,难得一见。明末吴兴套版印刷的开创者闵齐伋,在其第一部朱墨套印本《春秋左传》的《凡例》中说:“旧刻凡有批评圈点者,俱就原版墨印,艺林厌之。今另刻一版,经传用墨,批评以朱,校雠不啻三五,而钱刀之靡,非所计矣。置之帐中,当不无心赏。其初学课业,无取批评,则有墨本在。”以上所云,“墨”均指黑色。又如朱墨套印本《四书参》《凡例》谓,“是《参》字从朱墨,刻极精研。”类似案例举不胜举。就连《标准》自己也曾如此称之。《标准》2.3.4.2 《套版印本注》云:“常见以朱、墨两色印成的朱墨套印本。”如果墨不单指黑色,这里应该说“常见以红、黑两色印成的红黑套印本”才符合逻辑。 墨作为各种颜色的统称,始于近代印刷机械所用的油墨,墨是油墨的简称。油墨的成分与中国古代版印使用的墨及其他颜色的颜料,性质截然不同(各位可去百度查阅资料)。后者属于“木版水印”范畴,墨仅为黑色。 《标准》对蓝印本和套印本的定义,均存在上述问题。 作为中国古籍的行业标准,对专业术语的定义应该尊重历史,充分了解各相关术语名词的时代差异,才能真正符合标准。如将“墨”的现代含义引入古籍的标准制定,势必出现许多无法解释的问题。 其实朱印本是红色印本,蓝印本系蓝色印本,根本没有必要作为术语去定义。真正需要定义的是古代的墨和其他颜色颜料的成分是什么,与现代的油墨有何区别。 下面请欣赏几幅漂亮的古籍书影。 图1 铜活字蓝印本墨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