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黄帝内经》有言:“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衍生到现代中医观念里,五不再代表规定的五种食物,而是指一个种类。其中,谷、果、菜都有生长的季节性,大家应季而食,问题不大。
而肉类已无界限,鸡的地位直线上升,食用程度正如俗语说的那样“无鸡不成席”、“鸡功最巨,诸菜赖之”。 那阿福为什么在暮春这个节骨眼提醒大家少吃鸡肉呢?
《易经》里说:巽为鸡,东方风沐之畜也。东方日出的地方,呼应日出最早的动物就是鸡。巽为木,木对应肝,所以鸡肉入肝、脾、胃经,益气养血、温中健脾。
通常女人产后会炖一只鸡来帮助恢复。因为生产的时候会出很多血,中医认为肝藏血,这些血都是肝血。
但是,在暮春时节,天地间阳气上升,鸡随日出而鸣,汲取一日之阳、命里带火,人吃鸡会加重体内肝火和肝阳。特别是以下3种人,少吃鸡肉更健康。
1、多动的小孩
孩子本就是纯阳之体,白天吃鸡肉,晚上就睡觉不安稳;鸡肉吃多了,还容易有多动症,整天不是坐不住,就是注意力不集中。
有一个例子,专家给多动症小孩调理了肝胆和脾胃,过了一段时间,他的奶奶高兴的说:孩子指甲长了11年,终于长出了一毫米。
为什么呢?多动症的孩子喜欢咬指甲,一长出来就咬,把指甲扼杀在萌芽状态。东方主生长,但是他肝火、肝阳太旺,就不自觉地去“咔”掉了。
以上情况要少给孩子吃鸡肉,多吃黑豆、绿豆、莴笋、鸭肉等清热降火,克制肝火,配合莲子、山药、胡萝卜、小米等健脾和胃。
2、经期提前的女性
很多女性不是不来“姨妈”,而是经常提前,甚至一个月来两次。可能是血热、肝火旺的原因,如果此时再吃老母鸡、烤鸡、宫保鸡丁等,简直火上浇油。
可清热祛火、滋阴养血来调理,多喝银耳羹、白萝卜汤、百合莲子粥等,每天坚持半小时运动,以瑜伽、慢跑、太极为佳;千万要控制好情绪,以免助燃肝火。
3、失眠的人
有一种失眠,不是睡不着,是睡到半夜两三点以后,突然睁开眼,满脑子乱七八糟的事儿,然后怎么也睡不着了。
这种人也要少吃鸡肉。鸡是所有动物中醒的最早的动物,且鸡肉吃多了,肝火旺盛,凌晨1-3点正是肝经当值,肝火扰心,无法入眠,所以早早睁着一双茫茫的双眼。
如果长时间存在这样的情况,除了少吃鸡肉外,吃点滋养肝阴的中药会很有帮助,比如玉竹、石斛花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