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会要》1

 轻风无意 2019-04-12
宋·王溥

●卷一
○帝号上
献祖宣皇帝讳熙。(凉武昭王曾孙,嗣凉王歆孙,宏农太守重耳之子也。)武德元年六月二十二日,追尊为宣简公。咸亨五年八月十五日,追尊宣皇帝,庙号献祖,葬建初陵。(在赵州昭庆县界,仪凤二年五月一日追封为建昌陵,开元二十八年七月十八日,诏改为建初陵。)
懿祖光皇帝讳天赐。宣皇帝长子。武德元年六月二十二日,追尊懿王。咸亨五年八月十五日,追尊光皇帝,庙号懿祖,葬启运陵。(在赵州昭庆县界,仪凤二年三月一日,追封为延光陵,开元二十八年七月十八日,诏改为启运陵。)
太祖景皇帝讳虎。(光皇帝第二子。)武德元年六月二十二日,追尊景皇帝,庙号太祖,葬永康陵。(在京兆府三原县界。)
世祖元皇帝讳。(景皇帝第二子。)武德元年六月二十二日,追尊元皇帝,庙号世祖,葬兴宁陵。(在京兆府咸阳县界。)
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讳渊。(元皇帝第四子,母曰元贞皇后独孤氏。)隋义宁二年五月二十日,受禅於太极殿。(年五十三。)武德九年八月八日,传位,称太上皇。贞观九年五月六日崩于大安宫垂拱前殿。(年七十。)其年十月庚寅,葬献陵。(在京兆府三原县界。)谥曰大武皇帝,庙号高祖。哀册文,(秘书监虞世南撰)谥册文,(阙)谥议。(阙)咸亨五年八月十五日,追尊高祖神尧皇帝。天宝八载六月十五日,加尊高祖神尧大圣皇帝。十三载二月九日,加尊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年号一。(尽武德九年。)
宰相十六人:秦王、裴寂、刘文静、萧、窦威、窦抗、陈叔达、杨恭仁、封德彝、裴矩、高士廉、齐王元吉、宇文士及、长孙无忌、杜如晦、房元龄。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第二子,母曰太穆顺圣皇后窦氏。)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生於武功别馆。武德元年六月一日,封秦王。九年六月七日,册为皇太子;八月九日,即位於东宫显德殿。(年二十九。)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崩於翠微宫含风殿。(年五十二。)其年八月庚寅,葬昭陵。(在京兆府醴泉县界。)谥曰文皇帝,庙号太宗。哀册文,(中书令褚遂良撰。)谥册文,(阙。)谥议。(阙。)咸亨五年八月十五日,追尊太宗文武圣皇帝。天宝八载六月十五日,加尊太宗文武大圣皇帝。十三载二月九日,加尊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年号一。(贞观,二十三年。)
宰相二十九人:裴寂、萧、陈叔达、李靖、封德彝、宇文士及、长孙无忌、杜如晦、房元龄、高士廉、温彦博、岑文本、魏徵、侯君集、杨师道、戴胄、刘洎、李世、张亮、马周、褚遂良、崔仁师、杨宏礼、王、杜淹、杨恭仁、许敬宗、高季辅、张行成。
高宗天皇大圣大宏孝皇帝讳治。(太宗第九子,母曰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贞观二年六月十三日,生於东宫丽正殿。五年,封晋王。十七年四月七日,册为皇太子。二十三年六月一日,即位。(年二十二。)咸亨五年八月十五日,称天皇。宏道元年十二月四日,崩於东都贞观殿。(年五十六。)文明元年八月庚寅,葬乾陵。(在京兆府奉天县界。)谥曰天皇大帝,庙号高宗。哀册文,(天后武氏撰。)谥册文,(阙。)谥议。(阙。)天宝八载六月十五日,追尊高宗天皇大圣皇帝。十三载二月六日,加尊高宗天皇大圣大宏孝皇帝。年号十五。(永徽七年正月七日,改为显庆。显庆六年二月三十日,改为龙朔。龙朔四年正月一日,改为麟德。麟德三年正月五日,改为乾封。乾封三年二月二十九日,改为总章。总章三年三月十八日,改为咸亨。咸亨五年八月十五日,改为上元。上元三年十一月三日,改为仪凤。仪凤三年四月二十二日,敕改来年正月一日为通乾元年,十二月十日敕停不行;四年六月十五日,改为调露。调露二年八月二十三日,改为永隆。永隆二年十月六日,改为开耀。开耀二年二月十三日,改为永淳。永淳二年十二月四日,改为宏道元年。)
宰相四十七人: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张行成、高季辅、李世、柳、宇文节、韩瑗、来济、崔敦礼、李义府、许敬宗、杜正伦、辛茂将、任雅相、卢承庆、许圉师、上官仪、刘祥道、窦德元、乐彦玮、孙处约、姜恪、陆敦信、戴至德、刘仁轨、杨武、李安期、张文、赵仁本、阎立本、李敬元、郝处浚、来恒、薛元超、李义琰、高智周、张大安、裴炎、王德真、崔知温、郭待举、岑长倩、郭正一、魏元同、刘齐贤。
中宗孝和大圣大昭孝皇帝讳显。(高宗第七子,母曰则天顺圣皇后武氏。)显庆元年十一月五日生。二年二月二日,封周王。仪凤二年十月三日,徙封英王,改名哲。永隆元年八月二十三日,册为皇太子。宏道元年十二月六日,即位。(年二十八。)嗣圣元年二月六日,改为庐陵郡王,房州安置。(圣历元年六月,遣职方员外郎徐彦伯迎于房州。)圣历元年九月十五日,册为皇太子,依旧名显。二年腊月二十五日,赐姓武氏。神龙元年正月二十四日,即位於通天宫端殿。(年五十。二月五日,国号依旧称大唐。)十一月,上尊号应天皇帝。三年八月三日,加尊号应天神龙皇帝。景龙四年六月二十二日,崩於神龙殿。(年五十五)景元年十一月己酉,葬定陵。(在京兆府富平县界。)谥曰孝和皇帝,庙号中宗。哀册文,(工部侍郎徐彦伯撰。)谥册文,(阙。)谥议。(阙。)天宝八载六月,追尊中宗孝和大圣皇帝。十三载二月,加尊中宗孝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年号三。(神龙三年九月,改为景龙。景龙四年六月四日,改为唐隆元年。)
宰相三十八人:刘景先、岑长倩、郭待举、韦宏敏、安国相王、姚元之、韦安石、唐休、崔元、杨再思、张柬之、房融、韦承庆、袁恕己、桓彦范、敬晖、武三思、祝钦明、魏元忠、李怀远、豆卢钦望、韦巨源、李峤、于惟谦、苏瑰、宗楚客、萧至忠、纪处讷、张仁、韦嗣立、崔、赵彦昭、韦温、郑、张锡、裴谈、岑羲、张嘉福。
睿宗元真大圣大兴孝皇帝讳旦。(高宗第八子,母曰则天顺圣皇后武氏。)龙朔二年六月一日,生於蓬莱宫含凉殿。十一月十八日,封殷王。乾封元年七月,徙封豫王。总章二年十一月十二日,徙封冀王。初名旭轮,改名轮。上元三年正月,徙封相王。永隆二年,又改封豫王,改名旦。嗣圣元年二月七日,即位。(年二十二)太后临朝,天授元年九月,降为皇嗣,仍名轮。历元年,封相王,又名旦。神龙二年正月六日,立为皇太弟,辞不就;二月十四日,改封安国相王。唐隆元年六月二十四日,即位於承天门楼。(年四十九。)延和元年八月二十五日,传位。开元四年五月二十日,崩於百福殿。(年五十五。)其年十月庚午,葬桥陵。(在京兆府奉先县界。)谥曰大圣元真皇帝,庙号睿宗。哀册文,(紫微侍郎苏撰。)谥册文,(阙。)谥议。(阙。)天宝八载六月,追尊睿宗元真大圣皇帝。十二载二月,加尊睿宗元真大圣大兴孝皇帝。年号三。(景二年正月十九日,改为太极。太极元年五月,改为延和元年。)
宰相二十五人:平王、李峤、萧至忠、张仁、韦嗣立、赵彦昭、韦安石、苏瑰、唐休、裴谈、张锡、岑羲、崔、刘幽求、锺绍京、李日知、薛稷、姚元之、崔日用、宋、郭元振、张说、窦怀贞、魏知古、陆象先。
元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讳隆基。(睿宗第三子,母曰昭成顺圣皇后窦氏。)垂拱元年八月五日,生於东宫之别殿。(以其日为千秋节,後改为天长节。)三年闰正月二日,封楚王。长寿二年十二月,降封为临淄郡王。唐隆元年六月二十一日,进封为平王。七月二十六日,册为皇太子。延和元年七月五日,即位。(年二十八。)先天二年十一月,上尊号开元神武皇帝。开元二十七年二月七日,加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天宝元载二月十一日,又加尊号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七载五月十三日,又加尊号开元天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八载闰六月五日,又加尊号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十二载十二月七日,又加尊号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孝德证道皇帝。至德元载七月十二日,传位,册为太上皇帝。乾元元年正月五日,加尊号太上至道圣皇天帝。元年建巳月五日,崩于神龙殿。(年七十八。)广德元年三月辛酉,葬泰陵。(在京兆府奉先县界。)谥曰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庙号元宗。哀册文,(左散骑常侍王缙撰。)谥册文,(阙。)谥议。(阙。)年号三。(先天二年十一月一日,改为开元。开元三十年正月一日,改为天宝。天宝十五载八月十五日,传位。)
宰相三十四人:刘幽求、韦安石、魏知古、崔、陆象先、窦怀贞、岑羲、萧至忠、郭元振、张说、姚元之、卢怀慎、源乾曜、宋、苏、张嘉贞、王、李元、杜暹、萧嵩、宇文融、裴光庭、韩休、裴耀卿、张九龄、李林甫、牛仙客、李之、陈希烈、杨国忠、韦见素、崔圆、房、崔涣。
使相八人:源乾曜、张说、王、张嘉贞、王琚、杜暹、萧嵩、哥舒翰。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讳亨。(元宗第三子,母曰元献皇后杨氏。)景三年九月三日,生于东宫之别殿。(以其日为天平地成节。)初名嗣。先天元年九月封陕王。开元十五年三月徙封忠王,改名浚。二十三年七月,改名。二十六年六月三日,册为皇太子,改名绍。天宝三载,又改名亨。十五载七月十二日,即位于灵武郡。(年四十六。)至德三载正月五日,上尊号光天文武大圣孝感皇帝。乾元二年正月一日,加尊号乾元大圣光天文武孝感皇帝。上元二年九月二十一日,诏去乾元大圣光天文武孝感等尊号,惟称皇帝。宝应元年四月十八日,崩于长生殿。(年五十二。)宝应二年三月庚午,葬于建陵。(在京兆府醴泉县界。)谥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庙号肃宗。哀册文,(兵部侍郎裴士淹撰。)谥册文,(阙。)谥议。(阙。)年号五。(至德三载三月五日,改为乾元。乾元三年闰四月九日,改为上元。上元二年九月二日,改为元年。以今年十一月建子为岁首,以斗所建辰为名。至建巳月,改元宝应。後以正月为岁首,建巳月仍为四月。)
宰相十六人:韦见素、崔圆、房、裴冕、崔涣、李麟、苗晋卿、张镐、王、吕、李岘、第五琦、李揆、萧华、裴遵庆、元载。
使相八人:裴冕、郭子仪、李光弼、崔涣、崔圆、张镐、王、吕。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讳豫。(肃宗长子,母曰章敬皇后吴氏。)开元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生于东都上阳宫之别殿。(以其日为天兴节。)二十年八月二十一日,封广平郡王。名ㄈ。至德二年十二月十五日,进封楚王。乾元元年三月,改封成王。五月十九日,册为皇太子;十月五日,改名豫。宝应元年四月二十一日,即位。(年三十七。)二年七月七日,上尊号宝应元圣文武孝皇帝。大历十四年五月二十日,崩于紫宸之内殿。(年五十四。)其年十月己酉,葬元陵。(在京兆府富平县界。)谥曰睿文孝武皇帝,庙号代宗。哀册文,(中书侍郎崔佑甫撰。)谥册文,(阙。)谥议。(阙。)年号三。(宝应二年七月二十日,改为广德。广德三年正月一日,改为永泰。永泰二年十月十二日,改为大历。)
宰相十二人:雍王适、苗晋卿、裴遵庆、元载、李辅国、刘晏、李岘、王缙、杜鸿渐、裴冕、杨绾、常衮、
使相十九人、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李怀仙、王缙、辛京、杜鸿渐、崔圆、裴冕、田承嗣、朱Г、李正己、李宝臣、李忠臣、李抱玉、来、马、崔宁、薛嵩。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讳适。(代宗长子,母曰睿真皇后沈氏。)天宝元载壬戌岁四月十九日,生于长安大内之东宫。(不置节名。)元年建丑月,拜特进,封奉节郡王。宝应元年五月,充天下兵马元帅,进封鲁王。八月,改封雍王。十月,出镇陕州。广德元年,拜尚书令,元帅如故,食实封二千户,赐铁券,图形凌烟阁。三年,册为皇太子。大历十四年五月,即位。(年三十八。)建中元年正月,上尊号曰圣神文武皇帝。贞元二十一年正月,崩于会宁殿。(年六十四。)十月,葬崇陵。(在京兆府阳县界。)谥曰神武孝文皇帝,庙号德宗。哀册文,(刑部侍郎许孟容撰。)谥册文,(阙。)谥议。(阙。)年号三。(建中尽四年,兴元一年,贞元尽二十一年。)
宰相三十五人:崔佑甫、常衮、李勉、杨炎、卢杞、马燧、关播、萧复、乔琳、刘从一、姜公辅、卢翰、李晟、张延赏、韩、崔造、柳浑、李泌、董晋、赵憬、陆贽、贾耽、卢迈、崔损、赵宗儒、郑馀庆、杜佑、齐抗、高郢、郑瑜、张镒、刘滋、齐映、浑、窦参。
使相二十人,郭子仪、朱Г、李宝臣、李正己、李忠臣、梁崇义、李希烈、李怀光、陈少游、李抱真、张孝思、王武浚、刘元佑、浑、李纳、严震、田绪、刘滋、韦皋、李师古。
顺宗至德宏道大圣大安孝皇帝讳诵,(德宗长子,母曰昭德皇后王氏。)上元二年辛丑岁正月十二日,生于长安之东内。(不置节名。)大历十四年六月,封为宣王。建中元年正月,册为皇太子。贞元二十一年正月,即位。(年四十五。)七月,以疾未瘳,令皇太子监国。八月,传位,居兴庆宫,称诰。元和元年正月,上尊号曰:“应乾圣寿太上皇。其月十九日,崩于兴庆宫之咸宁殿。(年四十六。)七月,葬丰陵。谥曰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庙号顺宗。哀册文,(礼部侍郎赵宗儒撰。)谥册文,(礼部侍郎崔汾撰。)谥议。(太常寺少卿崔枢撰。)大中三年十二月,追崇尊谥曰至德宏道大圣大安孝皇帝。谥册文,(中书侍郎马植撰。)谥议,兵部尚书归融撰。年号一。(永贞一年)
宰相七人:贾耽、杜佑、郑瑜、高郢、韦执谊、杜黄裳、袁滋。
使相五人:刘滋、韦皋、李师古、张茂昭、吴少诚。
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讳纯。(顺宗长子,母曰庄宪皇后王氏。)大历十三年戊午岁二月十四日,生于长安之东内。(不置节名。)贞元四年六月,封为广陵郡王,开府仪同三司。名淳。二十一年四月,册为皇太子,改名纯。七月,权勾当军国政事。永贞元年八月,即位。(年二十八。)元和三年正月,上尊号曰睿圣文武皇帝。十四年七月,又上尊号曰元和圣文神武法天应道皇帝。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崩于大明宫之中和殿。(年四十三。)五月,葬景陵。(在京兆府奉先县界。)谥曰圣神章武孝皇帝,庙号宪宗。哀册文,(门下侍郎令狐楚撰。)谥册文,(户部侍郎杨於陵撰。)谥议。(权知礼部侍郎李建撰。)大中三年十二月,追崇尊谥曰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谥册文,(左仆射、平章白敏中撰。)谥议。(兵部尚书、太常卿归融撰。年号一元和尽十五年。)
宰相共二十九人:贾耽、韦执谊、杜佑、杜黄裳、袁滋、郑馀庆、于ν、郑、武元衡、李吉甫、韩宏、裴洎、李藩、权德舆、李绛、张宏靖、韦贯之、裴度、李逢吉、王涯、崔群、李、李夷简、皇甫、程异、令狐楚、萧亻免、段文昌、崔植。
使相十一人:刘济、李师古、张茂昭、吴少诚、王士真、田季安、高崇文、裴均、王锷、刘总、田宏正。
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讳恒。(宪宗第三子,母曰懿安皇后郭氏。)贞元十一年乙亥岁七月六日,生于大明宫之别殿。(不置节名。)二十一年四月,封为建安郡王。名宥。元和元年八月,进封遂王。七年十月,册为皇太子,改名恒。十五年正月,即位。(年二十六。)长庆元年七月,上尊号曰文武孝德皇帝。四年正月二十二日,崩于寝殿。(年三十。)十一月,葬光陵。(在京兆府奉先县界。)谥曰睿圣文惠孝皇帝,庙号穆宗。哀册文,(右仆射、平章李逢吉撰。)谥册文,(中书侍郎、平章事牛僧孺撰。)谥议。(阙。)年号一。(长庆,四年。)
宰相十四人:韩宏、裴度、李夷简、皇甫、令狐楚、张宏靖、萧亻免、段文昌、崔植、杜元颖、王播、元稹、李逢吉、牛僧孺。
使相五人:刘总、田宏正、李光颜、李、刘悟。
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讳湛。(穆宗长子,母曰恭僖皇后王氏。)元和四年己丑岁,六月九日,生于东宫之别殿。(不置节名。)长庆元年三月,封为鄂王,寻改为景王。二年十二月,册为皇太子。四年正月,即位。(年一十六。)宝历元年四月,上尊号曰文武大圣广孝皇帝。二年十二月八日,中官苏佐明等作难,帝遇害。(年十八。)太和元年七月,葬庄陵。(在京兆府三原县界。)谥曰睿武昭愍孝皇帝,庙号敬宗。哀册文,(司空、平章事裴度撰。)谥册文,(右仆射窦易直撰。)谥议。(阙。)年号一。(宝历,尽二年。)
宰相七人:杜元颖、王播、李逢吉、牛僧孺、李程、裴度、窦易直。
使相三人:李光颜、刘悟、乌重胤。
●卷二
○帝号下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讳昂。(穆宗第二子,母曰贞献皇后萧氏。)元和四年十月十日生。(以其日为庆成节。)长庆元年,封为江王。名涵。宝历二年十二月,即位,改名昂。(年十八。)开成五年正月四日,崩于大明宫之太和殿。(年三十二。)八月,葬章陵。(在京兆府富平县界。)谥曰元圣昭献孝皇帝,庙号文宗。哀册文,(中书侍郎、平章事崔郸撰。)谥册文,(中书侍郎平章事李撰。)谥议。(太常少卿杨敬之撰。)年号二。(太和尽九年。开成尽五年。)
宰相二十四人:杜元颖、王播、李逢吉、牛僧孺、窦易直、裴度、韦处厚、杨嗣复、李、路随、李宗闵、段文昌、宋申锡、李德裕、李固言、郑覃、王涯、李训、贾饣束、舒元舆、李石、陈夷行、崔珙、崔郸。
使相五人:乌重胤、史宪诚、王智兴、李载义、刘从谏。
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讳炎。(穆宗第五子,母曰宣懿皇后韦氏。)元和九年甲午岁六月十一日,生于东宫。(以其日为庆阳节。)长庆元年三月,封颖王。名澧。开成五年正月,立为皇太子。其年即位。(年二十七。)会昌二年正月,上尊号曰仁圣文武至神大孝皇帝。五年正月,又上尊号曰仁圣文武章天成功神德明道大孝皇帝。六年三月,改名炎。其月二十三日崩。(年三十三。)八月,葬端陵。(在京兆府三原县界。)谥曰至道昭肃孝皇帝。谥议。(礼部侍郎陈商撰。)年号一。(会昌尽六年。)
宰相十五人:李固言、李石、杨嗣复、李、崔郸、牛僧孺、崔珙、李德裕、陈夷行、李绅、李让夷、崔铉、杜、李回、郑肃。
使相四人:刘从谏、王元逵、王起、何宏敬。
宣宗圣武献文孝皇帝讳忱。(宪宗第十三子,母曰孝明皇后郑氏。)元和五年庚寅六月二十三日,生于大明宫。(以其日为寿昌节。)长庆元年三月,封光王。名怡。会昌六年丙寅三月二十一日,武宗不豫,立皇太叔勾当军国政事。翌日,即位,改名忱。(年三十七。)大中二年戊辰正月,上尊号曰圣敬文思和武光孝皇帝。大中十三年己卯八月七日,崩于大明宫。(年五十。)大中十四年二月庚辰,葬贞陵。(在京兆府阳县界。)谥曰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宣宗。哀册文,(中书侍郎蒋伸撰。)谥册文,(门下侍郎、平章事夏侯孜撰。)谥议。(兵部侍郎郑颖撰。)咸通十三年壬申,追崇尊号曰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年号一。(大中,十三年。)
宰相二十三人:李让夷、李绅、郑肃、李回、白敏中、韦琮、崔元式、李德裕、卢商、马植、周墀、崔龟从、任铭、魏扶、令狐、裴休、魏、崔慎由、郑朗、萧邺、刘彖、夏侯孜、蒋伸。
使相十一人:魏、杜、崔郸、王元逵、何宏敬、王起、张仲武、崔慎由、卢耽、白敏中、郑涯。
懿宗睿文昭圣恭惠孝皇帝讳ㄘ。(宣宗长子,母曰元昭皇后晁氏。)太和七年癸丑十一月十四日,生于藩邸。(以其日为延庆节。)大中元年丙寅,封郓王。名温。大中十三年己卯八月,立为皇太子,监国,改名ㄘ。翌日,宣宗崩,即位。(年二十七。)咸通三年,壬午正月,上尊号曰睿文明圣孝德皇帝。咸通十二年辛卯正月,再上尊号曰睿文英武明德至仁大圣广孝皇帝。咸通十四年癸巳七月,崩于咸宁殿。(年四十一。)乾符元年二月甲午,葬简陵。(在京兆府富平县界。)谥曰睿文昭圣恭惠孝皇帝,庙号懿宗。哀册文,(中书侍郎、平章事崔彦昭撰。)谥册文,(门下侍郎、平章事王铎撰。)谥议。(礼部侍郎崔沆撰。)年号一。(咸通,尽十四年。)
宰相二十一人:令狐、白敏中、萧邺、夏侯孜、蒋伸、杜审权、杜、毕П、杨收、曹确、高璩、萧、徐商、路岩、于琮、韦保衡、王铎、刘邺、赵隐、萧仿、崔彦昭。
使相十人:卢耽、何宏敬、张允伸、何全、李福、崔慎由、崔铉、康承训、曹确、韦宙。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讳儇。(懿宗第五子,母曰惠安皇后王氏。)咸通三年壬午五月八日,生于东内。(以其日为应天节。)初封普王。名俨。咸通十四年癸巳七月,立为皇太子,改名儇。是月,懿宗崩,即位。(年十二。)乾符二年乙未正月,上尊号曰圣神聪睿仁哲明孝皇帝。光启元年五月,上尊号曰至德光烈皇帝。文德元年三月,崩于武德殿。(年二十七。)十二月,葬靖陵。(在京兆府奉天县界。)谥曰惠圣恭定孝皇帝,庙号僖宗。哀册文,(中书侍郎、平章事孔纬撰。)谥册文,(门下侍郎、平章事韦昭度撰。)谥议。(右丞权知礼部侍郎柳比撰。)年号五。(乾符七年。改广明元年,广明二年,改中和元年,中和五年,改光启元年,光启四年,改文德元年。)
宰相二十三人:萧仿、崔彦昭、郑畋、卢携、王铎、李蔚、郑从谠、崔沆、豆卢彖、王徽、裴澈、萧遘、韦昭度、郑昌图、杜让能、孔纬、张、韦保衡、赵隐、刘邺、裴坦、刘瞻、刘崇望。
使相六十人:王铎、郑从谠、高骈、李可举、王重荣、李克用、陈敬、朱玫、孙惟晟、李匡威、张均、王敬武、陈儒、锺傅、李、李茂贞、朱全忠、王处存、东方达、令狐、杜、路岩、曹确、杜审权、赵隐、李蔚、韦昭度、郑畋、李都、崔安潜、周宝、张允伸、王、刘邺、王重盈、王行瑜、李罕之、李昌言、李昌符、齐克俭、齐克让、杨师立、朱、满存、乐彦贞、刘巨容、诸葛爽、赵德、李思恭、时溥、安师儒、周岌、秦宗权、曹金正、杨守亮、杨守忠、杨守信、顾彦晖、顾彦朗、曹诚。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讳晔。(懿宗第七子,母曰惠安皇后王氏。)咸通八年三月二十二日,生于东内。(以其日为嘉会节。)十三年壬辰四月,封寿王。名杰。乾符四年丁酉,遥镇幽州。文德元年戊申三月,立为皇太弟,监国,改名敏。翌日即位。改名晔。(年二十二。)大顺元年庚戌正月,上尊号曰圣文睿德光武宏孝皇帝。天元年甲子八月,梁王密令蒋元晖等弑于东都椒殿。(年三十八。)葬和陵。(在河南府缑县界。)谥曰圣穆景文孝皇帝,庙号昭宗。哀册文,(中书侍郎、平章事柳璨撰。)谥册文,(右仆射、平章事裴枢撰。)谥议。(太常卿王溥撰。)年号七。(龙纪二年,改大顺。大顺三年,改景福。景福三年,改乾宁。乾宁五年,改光化。光化四年,改天复。天复四年,改天。)
宰相二十五人:韦昭度、孔纬、杜让能、张、刘崇望、崔昭纬、徐彦若、郑延昌、王抟、崔胤、李奚、陆、孙、郑綮、朱朴、崔远、裴贽、裴枢、王溥、独孤损、柳璨、陆希声、苏检、卢光启、韦贻范。
使相三十九人:李、张全义、孙惟晟、王重盈、钱Α、罗宏信、李罕之、雷满、王建、赵匡凝、成、孙德昭、周承诲、李匡威、杨守信、张均、李奚、赵德、崔安潜、董彦弼、徐彦若、韦昭度、王、王处直、陈敬、朱、时溥、王珙、杜洪、刘崇望、朱全忠、李思恭、王行瑜、李茂贞、王抟、杨守亮、杨守忠、顾彦朗、杨晟。
哀皇帝讳。(昭宗第九子,母曰积善皇太后何氏。)景福元年壬子九月三日,生于大内。(以其日为乾和节。)乾宁四年丁巳封辉王,名祚。天复三年癸亥二月,拜开府仪同三司,充诸道兵马元帅。天元年甲子,昭宗崩。翌日,蒋元晖矫遗诏,以帝即位,改今名。(年十三。)天四年丁卯三月,禅位于梁。梁奉帝为济阴王,迁於曹州。明年二月,遇害前刺史氐叔琮之第。(年十七。)葬济阴之定陶乡。谥曰哀皇帝。(後唐明宗初就故陵置园邑,有司请谥曰:“昭宣光烈孝皇帝,庙号景宗。”中书复奏:“据少帝行事,不合称宗,存谥而已。”知礼者亦以昭宣之谥非宜。)年号一。(尽天,四年。)
宰相六人:裴枢、独孤损、崔远、柳璨、张文蔚、杨涉。
使相十三人:王师范、钱Α、韩建、张全义、王、罗绍威、刘仁恭、朱全忠、王处直、李茂贞、赵德、王建、赵匡凝。
○杂录
大历十四年七月,礼仪使、吏部尚书颜真卿上言:“高祖至肃宗七圣,庙号尊号,文字繁多。皇帝则悉有大圣之号,皇后则尽有顺圣之名,使言之者惑於今,行之者异於古。请高祖以下累圣谥号,悉取初谥为定。谨按旧制上谥号:高祖为武皇帝,太宗为文皇帝,高宗为天皇大帝,中宗为孝和皇帝,睿宗为圣真皇帝,元宗为孝明皇帝,肃宗为孝宣皇帝;其庙号如故。仍请准汉魏及国朝故事,於尚书省议定奏御。”乃令尚书省议之。时以谥号前後繁多不经,儒学之臣,思改者久矣,会真卿上奏,皆谓必克正焉。而兵部侍郎袁亻参,官以兵达,不详典故,乃上言:“陵庙中玉册既刊矣,不可轻改。”遂罢之。亻参曾不知陵中玉册,实纪其初号,後虽追尊,而册文如故。
兴元元年正月,上在奉天,颁罪己之诏,让去徽号。其後虽翦大盗,复天步,群臣屡请,终不许焉。
元和十五年四月,礼仪使奏:“群臣告天,请大行皇帝谥,准礼及故事,合集中书门下、御史台五品以上,尚书省四品以上,于南郊告天毕,议定,然後连署闻奏。”
大和七年十二月,宰臣王涯等四人,上表请册徽号,不许。至开成二年二月,因御紫宸殿,宰相郑覃、李固言、李石等,以请诸道节度观察使,频有表章,以加徽号为请。上固谦抑不允。其月自朔至晦,诸道节度观察使请上徽号者,凡二十馀道,或再请三请者,皆报不许焉。
大中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追尊顺宗、宪宗谥号。初,群臣以河湟既复,请加尊号,上深执谦让,三表不许,曰:“河湟已复,继承先志。朕欲追尊顺宗、宪宗谥号,以成功烈,其事如何?”宰臣白敏中等对曰:“臣等愚昧,思虑所不及。”故遂行之。至册日,上御宣政殿,百僚拜讫,乃降阶受玉册于太尉。拜受讫,授礼官,将奉迎以退,上俯偻,不瞬目送使者,流涕呜咽。俟太尉奉策出,升殿,群臣莫敢动焉。(先是,中书门下奏:“追尊二祖仪注,皇帝行事与差官展礼,旧记不同,礼许从宜,不必法古。臣等商量,其日皇帝于宣政殿受玉册,遣宰相已下持节奉册赴太庙,庶协典礼。”诏可之。)
天二年三月,起居郎苏楷议昭宗谥号曰:“皇帝御宇,由治乱以审拢;宗祀配天,资谥号以定升降,故臣下君上,皆不得而私也。有司先定尊谥曰圣穆景文孝皇帝,庙号昭宗。按後汉和帝、安帝、顺帝,缘非功德,遂改尊称,亦允臣下之请。今郊有日,祭惟时,伏望别议新庙之称,庶协先朝罪己之德。”于是太常卿张廷范改谥曰恭灵庄闵孝皇帝,庙号襄宗。(楷,礼部尚书循之子,凡劣无艺。乾宁二年,应进士登第,物论以为滥。昭宗命翰林学士陆、秘书监冯渥复试,黜落,不许再入举场。楷负愧衔怨,至是与起居郎罗、起居舍人卢鼎连署议。楷目不知书,其文罗所作,盖时政出贼臣,哀帝亦不能制之也。)
○追谥皇帝
孝敬皇帝讳宏。(高宗第五子。永徽四年正月,封代王。显庆元年,册为皇太子。上元二年四月二十五日,薨于合璧宫倚殿,五月五日,赠谥曰孝敬皇帝。)
殇皇帝重茂。(中宗第四子。圣历三年腊月,封北海郡王。神龙元年二月,改封温王。景龙四年六月,册为皇太子;七日,即帝位;二十四日,让位于睿宗,降封温王。景二年正月,改封襄王,集州安置。开元二年四月,薨于房州,年十七,追谥殇皇帝。)
让皇帝宪。(睿宗长子。本名成器。文明元年,立为皇太子。及睿宗立,降为皇嗣,改为皇孙。後为蔡王,又为宋王,复为宁王。开元二十九年薨,追册让皇帝,葬惠陵。)
奉天皇帝琮。(元宗长子。本名嗣直。封郯王,改名潭。又名琮,天宝十载,薨,谥靖德皇太子。肃宗元年,追册为奉天皇帝,葬齐陵。)
承天皇帝亻炎。肃宗第三子。本封建宁郡王,薨。宝庆初,赠封齐王。大历三年,追封承天皇帝。葬顺陵。
○杂录
龙朔元年,孝敬命太子宾客许敬宗等,于文思殿博采古今集,摘其英词丽句,以类相从,勒成五百卷,名曰《瑶山玉彩》,表上之,制赐物三万段。总章元年二月,敕征辽军逃亡限内不首,及更有逃亡者,身并处斩,家口没官。孝敬上表切谏,请免其配没,从之。其月,亲释奠司成馆,因请赠颜回太子少师、曾参太子少保,制并从之。咸亨二年,驾幸东都,太子监国。时属大旱,关中饥乏,取廊下兵马粮视之,见有食榆皮、蓬实者,乃令家令等各给米使足。时义阳、宣城二公主,以母得罪,幽于掖庭,太子见之惊恻,遽奏请出降。又请以同州沙苑地,分借贫人,诏并许之。
承天皇帝亻炎既为张良娣所构,肃宗怒而幽死、又欲摇动代宗。时代宗收复两京,遣判官李泌入朝献捷,从容语及亻炎事。泌曰:“臣幼稚时,念得《黄台瓜辞》,陛下闻其说乎?高宗大帝有子八,天后所生四子,自为行第,故睿宗第四。长曰孝敬皇帝宏,为太子监国,仁明孝悌。天后方图临朝,乃鸩杀之,立雍王贤。贤每自忧惕,知必不保全,与二弟同侍父母之侧,无由敢谏,乃作《黄台瓜辞》,令乐工歌之,冀天后闻之哀愍。辞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希三摘尚自可,四摘抱蔓归。’太子贤终为天后所逐,死于黔中。陛下有今日运祚,已一摘矣,慎无再摘。”上愕然曰:“卿安得有是言。自是夺宗之计不行。”
元宗尝与让帝宪及岐王范等书曰:“昔魏文帝诗云:‘西山一何高,高处殊无极。上有两仙童,不饮亦不食。赐我一丸药,光辉有五色。服药四五日,身体生羽翼。’朕每思服药而求羽翼,何如骨肉兄弟,天生之羽翼乎!夫陈思王有超代之才,堪任经国之务,绝其朝谒,卒令忧死。魏祚未终,遭司马宣王之夺,岂神丸之效也!虞舜至圣,舍傲象之愆,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此为帝王之轨则,于今数千岁,天下归善焉,朕未尝不废寝忘餐钦叹也!顷因馀暇,妙选仙经,得此神效方,古老云,服之必验。今分此药,愿与兄弟同保长龄,永无限极。”时申王等皆先薨,唯宪独在,上尤加恩贷。每至宪生日,必幸其宅,移时宴乐。居常无日不赐宪酒酪及异馔等,尚食总监及四方有所进献,食稍甘,即皆分以赐之。宪奏请年终录付史馆,每年至数百纸。开元二十九年冬十月,京城寒甚,凝霜封树,学者以为《春秋》“雨木冰”即是,亦名树介,言其象介胄也。宪见而叹曰:“此俗为树稼者也,谚曰:‘树生稼,达官怕。’必有大臣当之,我其死矣。”其年十一月薨。上闻之,号呼失声,左右莫不掩泪。
●卷三
○皇后
宣皇帝皇后张氏,谥宣献。咸亨五年八月十五日追谥。
光皇帝皇后贾氏,谥光懿。咸亨五年八月十五日追谥。
景皇帝皇后梁氏,谥景烈。咸亨五年八月十五日追谥。
元皇帝皇后独孤氏,谥元贞。武德元年六月二十二日追谥。
高祖皇后窦氏,武德元年六月二十二日,追谥穆皇后。贞观九年五月九日,追尊太穆神皇后。天宝八载六月十五日,追尊太穆顺圣皇后。
太宗皇后长孙氏,武德九年八月二十一日,立为皇后。贞观十年五月二十六日,崩于立政殿。(年三十六。)谥曰文德皇后。咸亨五年八月,追谥文德圣皇后。天宝八载六月,加尊文德顺圣皇后。
高宗皇后王氏,永徽元年正月,立为皇后。六年十月十二日,废为庶人。
天后武氏。贞观十年,文德皇后崩。太宗闻武士女有才貌,召入宫,以为才人。时上在东宫,因入侍,悦之。太宗崩,随嫔御之例出家,为尼感业寺。上因忌日行香,见之,武氏泣,上亦潸然。时萧良娣有宠,王皇后恶之,乃召入宫,潜令长,欲以间良娣之宠。既入宫,宠待逾於良娣,立为昭仪。良娣、王皇后协心谋之,递相谮毁,上终不纳。俄诬王皇后与母柳氏求厌胜之术,昭仪所生女暴卒,又奏王皇后杀之,上遂有废立之意。上从容言王氏无子,以风长孙无忌,无忌竟不顺旨。永徽五年,中书舍人李义府,上表请废王皇后,立昭仪,以厌众庶之心。上悦,谓李曰:“立昭仪之事,褚遂良固执不从。遂良既是顾命大臣,事不可,当止也。”遂密奏曰:“此是陛下家事,何须更问外人。”许敬宗又言於朝曰:“田舍翁积得十斛麦,尚欲换旧老妇,况天子富有四海,立一皇后,有何不可,关诸人何事,妄生异议。”上意乃定,遂立为皇后。显庆五年十月已後,上苦风眩,表奏时令皇后详决,自此参预朝政,几三十年。当时畏威,称为“二圣”。咸亨五年八月十五日,称天后。宏道元年十二月,高宗崩。十二月,皇太子即位,尊为皇太后,临朝摄政。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即位,改国号称周,赐帝姓武氏。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三日,传位於中宗。二十六日,徙居上阳宫。二十七日,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十二月二十六日,崩於洛阳仙居殿。(年八十一。)谥曰大圣则天皇后,国子司业崔融为哀册文。二年五月二十八日,葬乾陵。唐隆元年七月七日,依旧为天后。景元年十月十八日,改为大圣天后。延和元年六月十七日,又改为天后圣帝。八月五日,改为圣后。开元四年十二月,改为则天后。天宝八载六月十五日,追尊则天顺圣皇后。年号二十。(嗣圣二年二月七日,改为文明。文明元年九月五日,改为光宅。光宅二年正月一日,改为垂拱。垂拱五年正月一日,改为永昌。永昌五年十一月一日,改为载初。载初元年九月九日称周,改为天授。天授三年四月四日,改为如意。如意元年九月九日,改为长寿。长寿三年五月十日,改为延载。延载二年三月一日,改为证圣。证圣元年九月二十九日,改为天册万岁。天册万岁二年腊月,改为万岁登封。万岁登封元年四月一日,改为万岁通天。万岁通天二年九月九日,改为神功。神功二年正月一日,改为圣历。圣历三年五月五日,改为久视。久视二年正月五日,改为大足。大足元年十月二十三日,改为长安。长安五年正月一日,改为神龙。)
宰相七十八人:刘仁轨、薛元超、郭正一、姚元崇、裴炎、袁恕己、敬晖、岑长倩、郭待举、魏元同、刘齐贤、韦宏敏、桓彦范、王德真、刘之、武承嗣、骞味道、崔、李景谌、韦方质、沈君谅、裴居道、韦思谦、苏良嗣、韦待价、张光辅、王本立、范履冰、邢文伟、武攸宁、傅游艺、史务滋、宗秦客、格辅元、乐思诲、任知古、欧阳通、裴行本、狄仁杰、杨执柔、李游道、袁智宏、崔神基、崔元综、李昭德、姚、李元素、王、娄师德、韦巨源、陆元方、豆卢钦望、苏味道、王孝杰、武什方、杨再思、杜景、周允元、孙元亨、李道广、王方庆、王及善、宗楚客、武三思、吉顼、李峤、张锡、韦安石、李怀远、顾琮、李迥秀、朱敬则、唐休、韦嗣立、崔元、张柬之、房融、韦承庆。
中宗皇后赵氏。天宝八载六月十五日,追尊和思皇后。皇后初为英王妃,母常乐公主得罪,妃坐废,幽死於内侍省。中宗崩,将葬於定陵,莫知瘗所,将行招魂附葬之礼。太常博士彭景直曰:“招魂葬礼非古,不可备棺椁置せ京,宜据《汉书郊祀志》,葬黄帝衣冠于桥山。”遂以皇后衤韦衣,于陵所寝宫招魂,置衣魂,以太牢告祭,迁衣於寝宫御榻之右,覆以夷衾焉。
皇后韦氏。神龙元年二月十二日,立为皇后,十一月二日,尊为顺天皇后。三年八月十五日,加顺天翊圣皇后。唐隆元年六月二十日,降为庶人。初,神龙元年十二月,侍中桓彦范上表曰:“昔孔子论诗,关雎为始,言后妃者,人伦之本,理乱之端也。故英、皇降而虞道兴,任、姒归而周宗盛。桀奔南巢,祸阶妹喜;鲁桓灭国,惑以齐媛。伏见陛下每临朝听政,皇后必施帷幔,坐於殿上,得闻政事。臣历选列辟,详求往代,帝王有与妇人谋及政者,莫不破国亡身,倾继路。且以阴乘阳,违天也;以妇凌夫,违人也。违天不祥,违人不义,由是古人譬以‘牝鸡司晨,惟家之索’,易曰:‘无攸遂,在中溃。’言妇人不得预於国政也。伏愿鉴古人之言,察古人之意,上以社稷为重,下以苍生为念,宜令皇后无往正殿,干及外朝,专在中宫,聿修阴教,则坤仪式固,鼎命维新。”
睿宗皇后刘氏。唐隆元年六月二十八日,赠皇后。景元年二月二十三日,追谥肃明皇后。天宝八载六月十五日,追尊肃明顺圣皇后。
皇后窦氏。唐隆元年赠皇后。景二年,追谥昭成皇后。天宝八载,追尊昭成顺圣皇后,赠谥日月,并与肃明皇后同。
元宗皇后王氏。长寿二年,纳为妃。先天元年八月二十日,立为皇后。开元十二年二月二十一日,废为庶人。
皇后杨氏。至德二年六月二十四日,追尊皇后,谥曰元献。立庙於太庙之西,四时荐享,皆准太庙一室之仪。至宝应二年四月,迁神主于太庙,元宗室。
皇后武氏。恒安王攸止女。攸止卒後,后尚幼,随例入宫。及王皇后废,赐号惠妃,宫中礼秩,一同皇后。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七日薨。(年四十。)赠皇后,谥曰贞顺,仍立庙於京师昊天观之南。乾元之後,享祀仍停。初,十四年四月,侍御吏潘好礼,闻上欲以惠妃为皇后,进疏谏曰:“臣尝闻《礼记》曰:‘父母之雠,不共戴天。’《公羊传》曰:‘子不复父雠,不子也。’昔齐襄公复九世之雠,丁兰报木母之恩,春秋美其义,汉史称其孝。陛下既不以齐襄为法,丁兰为戒,岂得欲以武氏为国母,当何以见天下之人乎!不亦取笑於天下乎!非止亏损礼经,实恐污辱名教。又惠妃再从叔三思、从父延秀等,并干乱朝纲,递窥神器。豺狼同穴,枭獍同林,至如恶木垂阴,志士不息,盗泉飞液,正夫莫饮,良有旨哉!且匹夫匹妇,欲结夫妻者,尚相拣择,况陛下是累圣之贵,天子之尊乎!伏愿陛下详察古今,鉴戒成败。慎择华族之女,必在礼义之家,称神之心,允亿兆之望。为国大计,其在於兹。且惠妃本是左右执巾栉者也,不当参立之。故《春秋》书宋人夏父之会,无以妾为夫人;齐桓公誓命於葵邱,亦曰无以妾为妻。此则夫子恐开窥竞之端,深明嫡庶之别。又汉成帝欲立赵氏为皇后,刘辅极言;汉桓帝欲立薄氏于中宫,李切谏。又见人间盛言,尚书左丞相张说,自被停知政事之後,每谄附惠妃,诱荡上心,欲取立后之功,更图入相之计。伏愿杜之于将渐,不可悔之于已成。且太子本非惠妃所生,惠妃复自有子,若惠妃一登宸极,则储位实恐不安。皇太子既守器承祧,为万国之主本,何可轻易,辄有摇动?古人所以见其渐者,良以是也。昔汉高祖以戚夫人之故,将易太子之位,时有商山四皓,虽不食汉庭之禄,尚能辅翼太子,况臣愚昧,职参宪府,慷慨关心,感激怀愤,陛下留神省察。”
苏冕驳曰:“此表非潘好礼所作。且好礼先天元年为侍御史,开元十二年为温州刺史,致仕。表是十四年献,而云‘职参宪府’,若题年恐错,即武惠妃先天元年始年十四,王皇后有宠未衰,张说又未为右丞相,竟未知此表是谁献之。”
肃宗皇后吴氏。宝应元年五月十九日,追尊皇后,谥曰章敬。
皇后张氏。至德二年十二月十五日,良娣张氏册为淑妃。乾元元年三月六日,立为皇后。宝应元年,有罪幽死别所。代宗皇后独孤氏。大历十年,追尊曰贞懿皇后,十月十六日忌。
皇后沈氏。开元末,选入宫。天宝末,以胡寇犯阙,元宗西狩弃妃,故为贼所得,拘于东都之掖庭。代宗收东都,见之,留宫中。及史思明再犯河洛,遂失所在,十馀年求之不得。至德宗即位,建中元年八月,追尊为皇太后。遂以睦王述为奉迎皇太后使,工部尚书乔琳为副,平公主宜备起居,候知行在,即严扈法驾奉迎。至二年二月,群臣以皇太后问至,称贺,既而谬焉。四方诈称太后者数四。至贞元元年九月,礼仪使奏:“太皇太后沈氏,厌代登真,於今二十有七年,大行皇帝至孝惟深,哀思罔极。建中初,已发明诏,舟车所至,靡不周遍,岁月滋深,迎访理绝。谨按晋庾蔚之议云:‘寻求三年之外,又俟中寿而服之。’今参详礼经,博稽故事,伏请以大行皇帝启攒宫日,百官举哀於肃章门内之正殿,先令有司造衤韦衣一副,发哀日,令内官以衤韦衣置於幄座,自後令宫人朝夕上食。先告元陵,次告宗庙。上太皇太后谥册,次造神主,择日代宗庙,其衤韦衣,备法驾奉迁於元陵祠殿,置于代宗皇帝衮衣之右。便以今年十一月二日发哀为忌,追册曰睿真皇后,从之。”
德宗皇后王氏。贞元二年十一月,册为皇后,其月二十一日忌。三年正月,上尊谥曰昭德皇后。其谥册文初令兵部侍郎李纾撰,上以纾谓皇后‘为大行皇后,’非也,诏学士吴通元为之,通元又云‘咨后王氏’,亦非也。按贞观中岑文本撰文德皇后谥册文曰:“皇后长孙氏”斯得之矣。其年二月,皇后发引,梓宫进辞太庙於永安门,升せ京车於安福门,从阴阳之吉也。三月,以皇后庙乐章九首付有司,令议庙舞之号。礼官请号《坤元》之舞,从之。其乐章初令宰臣张延赏、柳浑等撰,及进,留中不下。又命翰林学士吴通元为之。时上务简约,不立庙,令於陵所祠殿奉安神主。三年正月十八日,太常博士李吉甫奏曰:“准国朝故事,昭成皇后、肃明皇后、元献皇后并置别庙。若於大行皇帝陵所祠殿奉安神主,礼经典故,检讨无文。伏以元献皇后,庙在太社之西,今请修葺,以为大行皇后别庙。”敕旨:“宜依,仍付所司。”至三年二月二十七日,翰林待诏杨季炎等奏:“奉进止,宜於两仪殿虞祭毕,择日庙。准经勘择,用三月十八日一时,两仪灵座,便请除之。”诏下太常,详求典故。太常卿董晋,与博士李吉甫、张荐等奏曰:“伏惟古礼,合用今年七月卒哭,庙。国朝故事,高祖六月而葬,睿宗十月而葬,并葬讫便卒哭,庙。圣朝典故,伏请遵仍,令所司於今月十八日已前择卒哭位。哭讫,以十八日庙。”制曰:“可。”
顺宗皇后王氏。贞元元年八月,册为太上皇后。元和元年五月,册为皇太后。十一年三月四日忌。
宪宗皇后郭氏。元和十五年闰正月,册为皇太后。大中二年五月二十一日忌。其年七月,上尊谥曰懿安皇太后。
皇后郑氏。会昌六年四月,上尊号曰皇太后。大中元年,上尊号曰孝明皇太后。
穆宗皇后王氏。长庆四年二月,册为皇太后。会昌四年正月十二日忌。五年四月,上尊谥曰恭僖皇太后。
皇后萧氏。宝历三年三月,册为皇太后。大中元年四月十五日忌。其年八月,上尊谥曰贞献皇太后。
穆宗皇后韦氏。会昌时,追册为皇太后,谥曰宣懿,武宗母也。
敬宗皇后。(史阙。)
文宗皇后。(史阙。)
武宗皇后郑氏。
宣宗皇后晁氏。大中十三年九月,上尊谥曰元昭皇太后。
懿宗皇后王氏。咸通十四年八月,册为惠安太后。文德元年四月,上尊谥曰恭献皇太后。
僖宗皇后。(史阙。)
昭宗皇后何氏。光化元年四月册为皇后。天元年册为皇太后,居积善宫。天二年十二月,为梁王密遣人所害。
○杂录
开元四年正月,大理少卿李衢奏:“奉进止,令修皇后谱牒事,伏请降明敕。”奉敕:“宜依,仍令户部量事供其纸笔。”贞元二年十二月,有司以皇后在殡,请禁公私声乐,诏曰:“大行皇后丧,庶民之间,并已除服。缘情制礼,须使合宜。其太常权停教习,京城及诸府,任举乐音。”
三年正月,诏中书门下两省及常参官,各宜撰大行皇后挽歌词三首。其月,诏内外诸亲,设祭於大行皇后,并不假饰花果。已後公私集会,并宜准此。初,皇后母成阝国夫人郑氏等,请设祭,可之。自是宗室诸亲,及李晟、浑,神策六军大将。皆请设祭,自启攒宫後,日有数祭,至於将迁座乃止。
元和十一年三月,顺宗皇后王氏,崩於南内之咸宁殿,谥曰庄宪。初,太常少卿韦进谥议,公卿署定,欲告天地宗庙,礼院奏议曰:“谨按《曾子问》:‘贱不诔贵,幼不诔长,礼也。’古者天子称天以诔之。皇后之谥,则读於庙。《江都集礼》引《白虎通》曰:‘皇后何所谥之?谥之於庙。’又曰:‘皇后无外事,无为于郊。’《传》曰:‘故虽天子,必有尊也。’准礼,贱不得诔贵,子不得爵母。所以必谥於庙者,谥宜受成於宗庙。故天子谥成于郊,皇后谥成于庙,今请准礼;集百官连署谥状讫,读於太庙,然後上谥于两仪殿,既符故事,允合礼经。”从之。其年四月,西川节度使李仪简,遣使往南诏告皇太后哀。凡天子之丧,嗣天子以卿大夫告於四夷;太后皇后之丧,则方镇告之,故事也。(时以太后崩,不听政,欲准故事,冢宰以总百官。宰相、礼仪使裴度献议曰:“冢宰是殷、周六官之首,既掌邦礼,实统百司,故王者谅阴,百官权听之制。後代设官,既无此号,不可虚设。且国朝故事,或置或否,古今异制,不必因循。其诸司公事,望请中书门下处分。”从之。)其年七月,礼仪使奏:“自秦、汉以来,天子之后称皇后,母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加‘太’字者,所以加尊称也。国朝典礼,皆称旧制。开元六年正月,太常奏,昭成皇太后谥号,已牒礼部,礼部以‘太’字非之。太常报曰:‘入庙称后,义系於夫;在朝称太后,义系於子。’并载在史策,垂之不朽。今百司文牒及奏状,参详典故,恐不合除‘太’字,如谥册入陵,神主入庙,即当去之。”奏可。十五年五月,庄宪皇太后弟故左金吾卫大将军王用妻胡氏进状云:“请用姑庄宪皇太后荫,补千牛。申中书门下,称准格无条。伏见贞元中,沈用姑睿真皇太后荫;元和中妾弟二男浩,亦用皇太后荫。伏乞天恩允妾所奏。”可之,仍入格令。
天元年九月,册昭宗皇后何氏为皇太后。中书门下奏请太后宫请以积善为名,从之。
○内职
旧制,皇后之下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各一人,为夫人,正一品;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各一人,为九嫔,正二品;婕妤九人,正三品;美人九人,正四品;才人九人,正五品;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以备《周礼》六宫之数。其外又有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分掌宫中服御药膳之事。宫正纠愆失,彤史纪功书过。龙朔二年,改易官名,置赞德二人;正一品,以代夫人,宣仪四人,正二品,以代九嫔;承闺五人,正四品,以代美人;承旨五人,正五品,以代才人;卫仙六人,正六品,以代宝林;供奉八人,正七品,以代御女;侍栉二十人,正八品,以代采女。又置侍巾三十人,正九品。咸亨二年,复旧。高祖、太宗黜隋之乱政,未下车而大放宫女。正位配尊,惟其旧德;宫阃之职,备员而已,所谓刑于内以正乎外。及高宗永徽之後,政出宫中,公卿大夫,罔不惮服,其取威也多。山陵未毕,而冢嗣再废。遂阙翦王室,改立宗社,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渐矣。及中宗追王韦氏,崇宠三思,使以先朝故事尊诱之。於是庆之瑞,宣於朝廷;桑女之歌,布於天下。防闲之道大坏,乱逆之谋预召矣。卒以祸败,为後王诫。元宗即位,大加惩革,内外有别,家道正矣。
懿宗淑妃郭氏。(生同昌公主。帝在藩郏常经重疾,妃侍医药,见黄龙出入卧内。既间,妃以异告,帝曰:“慎勿言之,贵必不相忘。”)婕妤崔氏,王氏。(此条原本有阙。)
○杂录
贞观十三年二月二十五日,尚书八座议曰:“谨按王者正位,作为人极,朝有公卿之列,室有嫔御之序,内政修而家理,外教和而国安。爰自周代,洎乎汉室,名号损益,时或不同,然皆寤寐贤才,博采淑令,非唯德洽宫,抑亦庆流邦国。近代以降,情溺私宠,掖庭之眩有乖故实。或微贱之族,礼训蔑闻;或刑戮之家,怨愤充积。而滥吹名级,入侍宫闱,即事而言,窃未为得。臣等伏请,今日以後,後宫及东宫内职员有阙者,皆选有才行充之。若内无其人,则旁求於外,采择良家,以礼聘纳。”
永徽六年十月,武后未立,上特号为宸妃。侍中韩瑗、中书令来济奏言:“帝王嫔妃,自有恒数,今若别立妃号,臣等窃以为不可。”乃止。
贞元六年七月九日,太常卿崔纵奏:“谨按《司封令》及《六典》,王母为太妃。高祖宇文昭仪生韩王元嘉,後为韩国太妃。太宗燕妃生越王贞,後为越国太妃。今诸王母未有封号,请遵典故。”其月,吏部郎中柳冕署状,称:“历代故事及《六典》,无公主母称号,臣谨约文比义,公主母既因公主而贵,伏请降於王母一等,命为太仪,各以公主本封,加太仪之上。”旨依。
元和四年,德宗皇帝妃韦氏卒,废朝三日。妃祖濯,尚中宗女定安公主,官至卫尉少卿。父会昌中为义王驸马。妃少入宫,性敏顺,善於承奉,德宗重之,遂册为妃,六宫服其德。崇陵复土毕,於园寝终三年之制,至是卒。
尚宫宋氏葬,奉敕令所司供卤簿。准故事,只合给仪仗,诏以鼓吹赐之。宋氏姊妹五人,皆有文学。贞元中,泽潞节度使李抱真,贡至阙下,德宗召入宫试,兼问经史文义,深加赏叹。自後皇太子及诸王公主等,多从受学。姊妹中,尚宫尤通达人事,自宪宗、穆宗,呼为先生。其名实根本,具在《宪宗实录》。宝历元年,赠梁国夫人。其年七月,敕殿中,上奉御郭环曾祖故陈州刺史崇,可封工部尚书;曾祖母唐氏,可赠晋昌郡夫人;祖母李氏,可赠陇西郡夫人;父右威卫将军义,可赠礼部尚书,以环妹才人有宠故也。未为妃后,一旦褒赠,荣及祖祢,前例无之。
天二年九月六日,内出宣旨:“乳母杨氏可赐号昭仪,乳母王氏,可封郡夫人,第二乳母先帝已封郡夫人,可准杨氏例改封。”中书奏议言:“乳母古无封夫人、赐内职之例,近代因循,殊乖典故。昔汉顺帝以乳母宋氏为山阳君,安帝乳母王圣为野王君,当时朝议,犹或非之。惟中宗封乳母于氏为平恩郡夫人,尚食高氏为国夫人。今国祚中兴,礼仪革旧,臣等商量,杨氏望赐号安圣君,王氏福圣君,第二王氏康圣君。”从之。
其年十二月敕:“宫嫔女职,本备内任,近年以来,稍失礼仪。今後每遇延英坐朝日,只令小黄门候引从,宫人不得擅出内。”
○出宫人
武德九年八月十八日诏:“王者内职,取象天官,上备列宿之序,下供埽除之役,肇自古昔,具有节文。末代奢淫,搜算无度,朕顾省宫掖,其数实多。悯兹深闭,久离亲族,一时减剩各从娶聘。”自是中宫前後所出,计三千馀人。贞观二年春三月,中书舍人李百药上封事曰:“自陛下受命已来,诏示天下,薄赋轻徭,恤刑慎狱,躬行节俭,减损服御,虽尧、舜德音,无以过此。然阴气郁积,亦恐是旱之咎徵。往年虽出宫人,未为尽善。窃闻大安宫及掖庭内,无用宫人,动有数万,衣食之费,固自倍多。幽闭之冤,足感和气,亢阳为害,亦或由兹。”至七月三日,上谓侍臣曰:“妇人幽闭深宫,情实可愍。隋氏末年,求采无已,此皆竭人财力,朕所弗取。且洒埽之馀,更何所用。今将出之,任求伉俪,非独以省费息人,亦各得遂其性。”於是命尚书左丞戴胄、给事中杜正伦等,於掖庭宫西门简出之。开元二年八月十日诏曰:“古者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女,以备内职焉。朕恭膺大宝,颇修旧号。而六宫旷位,未副於周礼;八月算人,不行於汉法。至於姜后进谏,永巷脱簪;袁盎有言,上林引席,此则朕之所慕,未曾忘也。顷者,人颇喧讠华,闻於道路,以为朕求声色,选备掖庭。岂余志之未孚,何斯言之妄作!往缘太平公主取人入宫,朕以事虽顺从,未能拒抑。见不贤莫若自省,欲止谤莫若自修,改而更张,损之可也。妃嫔已下,朕当拣择,使还其家。宜令所司将车牛,今月十二日,赴崇明门待进止。”
大历十四年五月,出宫人百馀人。
贞元二十一年三月,出後宫人三百人。其月,又出後宫及教坊女妓六百人,听其亲戚迎於九仙门。百姓莫不叫呼大喜。
元和八年六月,出宫人二百车,任其嫁配。十年十二月,出宫人七十二人。
长庆四年二月,敕先在掖庭宫人,及逆人家口,并配内园者,并放出外,任其所。其月敕文:“宫中老年及残疾不任使役,并有父母者,并委所司,选择放出。”
宝历二年十二月敕:“在内宫女,宜放三千人,愿嫁及归近亲,并从所便,不须寻问。”
开成三年二月,文宗以旱出宫人刘好奴等五百馀人,送两街寺观,任归亲戚。翌日,因紫宸对,宰相李曰:“陛下放宫女数多,德迈千古。汉制八月算人,晋武平吴,亦多采择,仲尼所谓未见好德如好色者。”宰相郑覃曰:“昔晋武以采择之失,中原化为左衽,千古可为殷鉴矣。”
●卷四
○储君
太子建成,高祖长子。武德元年六月七日,册为皇太子。九年六月四日,伏法,追封息王。初,武德元年六月,万年县法曹孙伏伽上疏谏曰:“臣闻性相近而习相远,以其所好相染故也。皇太子及诸王等左右群僚,不可不择而任之。但是无德义之人,家门不能邕睦,及好奢华驰骋,游声色,不得使亲而近之。臣历观往古,下览近代,至于子孙不孝,兄弟离间,莫不为左右乱之。愿陛下选贤才以为皇太子僚友,如此则克隆磐石,永固维城矣。”
中山王承乾,太宗长子。武德三年六月,封恒山郡王。五年八月,徙封中山郡王。九年十月,立为皇太子。贞观十七年四月六日,废为庶人,居黔州。十八年十二月二日薨。开元二十四年,追封恒山郡王,谥曰愍。初,贞观十三年,黄门侍郎刘洎上疏曰:“太子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未常识忧惧,无由晓风俗。虽复神机不测,天纵生知,而开物成务,终由外奖。是故周储上哲,思望、而加裕;汉惠深仁,引绮、园而昭德。原夫太子,宗祧是系,善恶之际,兴亡斯在,苟不勤始,将悔于终。故晁错上书,令先通政术;贾谊献策,务前知礼乐。臣今不曲陈故事,请以圣德言之。陛下多才多艺允武允文,尚且虽休勿休,日慎一日,求异闻于振古,劳思于当年。乙夜观书,事高汉帝;马上披卷,勤过魏后。陛下自励如此,而令太子优游,臣所未喻一也。如屏机务,即寓目雕虫,屈、宋不足以升堂,锺、张何阶于入室。陛下好古如此,而令太子悠然静处,不寻篇翰,臣所未喻二也。备该众妙,独秀寰中,犹晦天聪,俯询凡议。听朝之隙,引见群臣,降以温颜,访以今古。陛下自行如此,而令太子久入趋侍,不接正人,臣所未喻三也。若谓无益,则何事劳神;若谓有成,则宜申贻厥。蔑而不急,未见其可。”上遂敕刘洎,令与岑文本、马周递日往东宫与太子谈论。十六年二月,谏议大夫褚遂良谏曰:“昔圣人制礼,尊嫡卑庶,谓之储君。道亚霄极,其为崇重,用物不计泉货财帛,与王者共之。庶子体卑,不得为例,所以塞嫌疑之渐,除祸乱之源。而先王必本人情,然後制法,知有国家,必有嫡庶。然庶子虽爱,不得超越嫡子,正礼特须尊崇。如当亲者疏,当尊者卑,则佞巧之奸,承机而动,私恩害公,或至乱国。臣伏见东宫料物,岁得四万段,付市货卖,凡值一万一千贯文,魏王支别,封及廪物,一年几值一万六千贯文,是储君料物,翻少藩王,朝野闻见,以为非是。昔汉明帝披舆地图,等诸国户口,令诸子租岁,不过二千万,明德马后为言,亦不偏得。此则防其嗜欲,节其骄恣。伏愿陛下颇择汉法,宏此无偏,储君之用,微附古昔,则天下幸甚。”因诏曰:“储贰不会,自古常式,近代以来,多为节限,求之故,深非事宜。自今皇太子出用库物,所司勿为限制。”至其年八月十四日,上谓侍臣曰:“当今国家,何事最急?各为我言之。”右仆射高士廉曰:“养百姓最急。”黄门侍郎刘洎曰:“抚四夷最急。”中书侍郎岑文本曰:“行礼义最急。”谏议大夫褚遂良曰:“当今四方仰德,谁敢为非,但太子、诸王,须有定分。陛下宜为万代法,以遗子孙。”上曰:“此言是也。朕年将五十,已觉衰怠。既以长子守器东宫,弟及庶子,数将五十,心常忧虑,颇在此耳。但自古嫡庶,无良佐何尝不倾败家国。公等为朕搜访贤德,以辅储君,爰及诸王,咸求正士。且事人岁久,则分义情深,非意窥觊,多由此作。”于是限王府官寮,不得过四考。十七年三月,左屯卫中郎将李安俨上表言:“皇太子及诸王,陛下处置,未为得所。太子国之本也,伏愿深思远虑,以安天下之情。”上曰:“我识卿意。我儿虽患脚,犹是长嫡,岂可舍嫡立庶乎!”
燕王忠,高宗长子。贞观二十年八月,封陈王。永徽三年七月,册为皇太子。六年十一月,武后既立,礼部尚书许敬宗奏曰:“臣闻元储以贵,立嫡之义尤彰;罔敢同名,正本之文愈显。既而皇后生子,合处少阳。出自涂山,是为吾君之胤;夙娴胎教,宜展问竖之心。乃复为孽夺宗,降居藩邸。臣以愚诚,窃所未喻。且今之守器,素非皇嫡,永徽爰始,国本未生,权引彗星,越升明两。近者元妃载诞,正胤降神,重光日融,爝火宜息。安可以滥兹皇统,叨据大器!国有诤臣,孰逃其责。窃惟息姑克让,可以思齐;刘︹守藩,宜遵往轨。追踪太伯,不亦可乎;踵武延陵,固当安矣。宁可反植枝,久易位于天庭;倒袭衣裳,使违方于震位!蠢尔黎庶,云谁系心;垂裕後昆,将何播美?且父子之际,人所难言,事或犯鳞,必婴严宪。伏自思忖,荷眄前朝,引于陋巷之中,申以後车之礼。台画像,十有八人,三纪于兹,惟臣仅在,常思勉力,少报鸿恩。今兹冢嗣执,下支当璧,孟侯沦屈,大典未申。臣既分职文昌,典司嘉礼,位陪宗伯,不敢旷官,效命之秋,宜在兹日。”及召见,上曰:“卿朕之伯夷,立嫡之义,在礼何如?”对曰:“正国本则万事理,皇太子国之本也,本犹未正,万国无以系心。东宫者,所出本微,今知国家已有正嫡,必不自安。窃位而怀疑,恐非宗庙之福也,愿陛下熟计之。”上曰:“忠已自让。”对曰:“能为太伯,愿速从之。”显庆元年正月六日,降为梁王。官寮皆惧罪亡匿,无敢见者。太子右庶子李安仁,独候忠泣涕,拜辞而去,时论美之。
章怀太子贤,高宗第六子。永徽六年正月,封潞王。龙朔元年九月二十日,改封沛王。咸亨二年五月十三日,敕尚书省与夺事,及须商量拜奏事等文案,并取沛王贤通判;其应补拟官,及废置州县,并兵马刑法等事,不在判限。三年九月,改名德,徙封雍王。上元二年六月三日,改名贤,册为皇太子。调露二年八月二十日,废为庶人。唐隆元年七月七日,追赠太子,谥曰章怀。贤初封潞王,为幽州都督。始出阁,容止端雅,高宗深所叹赏,谓司空李曰:“此儿已读得《尚书》、《礼记》,诵古诗赋复千馀篇,暂经领览,遂即不忘。我曾遣诵《论语》,至‘贤贤易色’,遂再三覆诵,我问何为如此,乃云:‘性爱此言’。及为皇太子,令监国,处分明审,为时所称。仪凤中,手敕褒美。贤又令右庶子张大安等,注范晔《後汉书》,表上之,赐物三万段,仍以其书付秘阁。时正议大夫崇俨,以符劾之术为则天任使,密称英王状类太宗。”又宫人潜议云:“贤是后姊韩国夫人所生,”贤亦自疑惧。则天又常撰《少阳政范》,及《孝子传》以赐之,仍数作书以责让。及崇俨为盗所杀,则天疑贤所为,又使人发其阴事,诏中书侍郎薛元超、黄门侍郎裴炎、御史大夫高智周,与法官推鞫之,于东宫马坊搜得皂甲数百领,乃废为庶人,幽于别所。
节愍太子重俊,中宗第三子。圣历元年腊月,封义兴郡王。神龙元年二月十九日,徙封卫王。二年七月五日,册为皇太子。三年七月五日,兵败自杀。唐隆元年六月二十五日,赠太子。景元年七月,谥节愍,十一月,陪葬定陵。
废太子瑛,元宗第二子。本名嗣谦。景元年九月二日,封真定郡王。先天元年八月十一日,进封郢王。开元三年正月十七日,册为皇太子。十三年三月十日,改名鸿。二十三年七月,改名瑛。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二日,废为庶人。初,二十三年,将废太子,谋于宰臣,张九龄曰:“太子天下之本也,动之则摇人心。且太子之在东宫,未闻大恶。臣闻父子之道,天性也,有过父恕而掩之,无宜废绝。且其状未著,恐外人窥之,伤陛下慈父之道。”宝应元年五月十九日,敕宜复旧封皇太子。初,瑛母赵丽妃,有才貌,善歌舞,元宗在潞州,甚宠遇,及武惠妃宠幸,丽妃恩顾渐薄。时鄂王瑶母皇甫德仪、光王琚母刘才人,皆元宗在临淄邸得幸。及惠妃承恩,鄂、光之母亦渐疏薄,于是瑛与鄂、光自谓母氏失职,常有怨望,遂为李林甫及驸马杨洄所诬。元宗震怒,并废为庶人,俄又赐死,天下冤之。後惠妃屡见三庶人为祟。
惠昭太子宁,宪宗长子。元和元年八月,封为邓王。四年闰二月,立为皇太子。六年十二月薨,谥曰惠昭。
庄恪太子永,文宗长子。太和四年正月,封鲁王。六年十月,立为皇太子。开成三年十月薨,谥曰庄恪。
皇太子裕,昭宗长子。大顺二年六月二十八日,封德王。乾宁四年二月十四日,册为皇太子。天元年薨。
○杂录
贞观十六年六月,苑西守监穆裕,农囿不,太宗怒甚,命于朝堂斩之。侍臣战栗,莫敢进言,太子承乾谏曰:“人者有生最灵,一死不可复活。命即斩之,理恐未尽,请付法司推鞫。”太宗意解,即笞而释之。长孙无忌进曰:“陛下发天威之怒,太子犯颜进谏,斯诚四海之福。”太宗曰:“自朕御天下,虚心正人,即有魏徵,朝夕纳谏;自徵云亡,刘洎继之。太子幼在朕前,每见规谏者,常心悦之,染以成性,故有今日之谏耳。”
十七年闰六月诏曰:“皇太子地惟储副,寄深监抚,兼统禁旅,是允旧章,宜知左右屯营兵马事,大将已下,并受处分。”十九年,高士廉、刘洎等,表称皇太子与百官书疏,先无礼式,请详定其仪。诏曰:“皇太子地在震方,礼绝群后,而令书法式,未著彝章。近代以来,例皆明白。谦过逼下,书依众庶,无以别贵贱之差,将何显尊卑之序?理非通允,宜有更张。凡处分论事之书,皇太子并宜画令,左右庶子以下署名,宣奉行书按画日。其馀与诸亲及师傅等书,不在此限。”二十年,太宗于寝殿侧,置一院,令太子居之,绝不遣往东宫。门下侍郎兼、太子宾客褚遂良上疏谏曰:“臣闻周家问安,三至必退;汉储视膳,五日乃来。”《礼》曰:‘男子十年出就外傅,出宿於外,学书计。’然则古之达者,岂无私爱,欲使成立。凡人尚犹如此,况君之世子乎!且朋友不可以深交,深交必有怨;父子不可以滞爱,滞爱或生愆。伏愿远览殷、周,近遵汉、魏,常许旬日半月,遣还宫,专学艺以润身,布芳声於天下,则微臣虽死之日,如生之年。”太宗从之。长安三年,太子詹事崔神庆上表曰:“臣伏思五品以上,所以带龟者,比为别敕徵召,恐有诈妄,内出龟合,然後应命。况太子元良国本,万方所瞻,古来徵召,皆用玉契,此诚重慎之极,防萌之虑。臣昨见缘突厥使见太子,合入朝参,直有文符下宫,曾不降敕处分。太子当时又报臣云:‘昨日至晚侍奉,不见圣人谕及遣来,今者直准台符入朝,事得安否?’臣又思周礼仪注,例皆奏闻,台符所下,必将非妄。臣又自到朝堂,审知是,所以太子遽往。当今人禀淳化,内外同心。然古人虑事於未萌之前,所以长无悔吝之咎。臣愚见太子既与陛下异宫,伏望召太子,先报来日,非朔望朝参,应须宣唤。伏望降墨敕及玉契,以符重慎之道。”
开元十六年五月敕:“所选皇太子及诸王等妃,既是百官子女,礼合避人。今追就府县,及过本司,未为得所。其应预妃者,宜令所司具名录奏,各令女及近亲随使,于命妇朝堂待进止。”
乾元元年四月,代宗自楚王改封成王。张皇后有子数岁,阴有夺宗之议。宰臣李揆因对见,肃宗从容谓曰:“成王嫡长有功,今当命嗣,卿意如何?”揆拜贺曰:“陛下言及于此,社稷之福,天下幸甚,不胜大庆。”肃宗喜曰:“朕计决矣”。
建中元年二月,国子司业归崇敬土言:“准制,皇太子时幸太学,行齿胄之礼者。伏请每至春秋国学释奠之时,所司先奏听进止。其释奠齿胄之礼,如《开元礼》,或有未荆请委礼仪使更以古议详定闻奏。”
贞元中,裴延龄、韦渠牟以奸佞相次选用。延龄尤狡险,判度支,务克剥聚敛,自以为功,天下怨怒。陆贽、李充以谗毁受谴,阳城等伏阙恳谏,几至得罪。顺宗在东宫,每进见辄言延龄辈不可用,而谏臣可奖。德宗卒不相渠牟、延龄而宥城等者,东宫之力也。德宗尝泛舟鱼藻宫水嬉,命皇太子升舟。舟具皆饰以金碧丹青,妇人盛饰操舟,光彩耀烛,众乐俱发。德宗顾太子:“今日如何?”曰:“极盛。”然後退以奢谏,德宗不悦焉。
贞元二十一年四月,册广陵王为皇太子。时顺宗即位已久,而臣下未有亲奏对者。内外咸言王亻丕、王叔文专行断决,日有异说。又属频阴雨,皆以为群小用事之应。及将行册礼之时,雨乃止,天景清明,有庆见,识者以为天意所归。及睹皇太子仪表,班行悚动,退无不相庆,至有感而泣者。道路欢悦,递相传告,中外有属焉。
元和五年二月,太常礼院奏:“百官避皇太子名讳,详礼经,公卿大夫与太子同名无嫌。盖尊统于上,太子同在臣子之列。国朝故事,东宫官号,并东宫殿及门名,与太子名同皆改,然无百官避东宫名者。德宗在春宫,处州旧名不改,并御史院同姓名者亦不改。伏以宫臣名及宫殿门名,并百官宗姓中,有与皇太子名同者,即干仪制,礼合回避。台官及王公爵土名号,推义比例,并无改文。”诏可。六年闰十二月,皇太子薨。前四年,有司将行册礼,改以孟秋,再卜日,临事皆以雨而罢。至十月方就廷,册才二周岁而薨。
元和十年,皇太子侍读、谏议大夫韦绶奏:“皇太子学书至‘依’字,辄去其傍‘人’字。臣问其故,答曰:‘君父每以此字可天下之奏,臣子岂合书之。’”上深嘉叹之。其年五月,韦绶罢侍读。绶好谐戏,兼通人间小说,太子因侍上,或以绶所能言之。上谓宰臣曰:“侍读者当以经术傅导太子,使知君臣父子之教。今或闻韦绶谈论,有异于是,岂所以傅导太子者。”因此罢其职,寻出为虔州刺史。其年十二月,惠昭太子薨,命国子司业裴ぇ议废朝礼。ぇ奏,故事无皇太子薨礼,请辍视朝十二日,盖用期服易月之制也。其年,惠昭太子既薨,穆宗时为遂王。宪宗以澧王居长,又多内助,将建储罚命翰林学士崔群与澧王作让表。群执奏曰:“大凡已合当之,则有陈让之义,若不合当,因何遽有让表!今遂王嫡子长,所宜正位青宫。”乃从之。(及後穆宗即位,拜吏部侍郎,召见别殿,谓之曰:“我升储位之时,卿为羽翼。”群奏曰:“先帝之意,元在陛下。顷者授陛下淮西节度使,臣奉命草制,且曰:‘能办南阳之牍,允符东海之贵。’若不知先帝深旨,臣岂敢轻言。”)
长庆二年十二月,上御紫宸殿,册皇太子。故事,册太子御宣政殿,时以圣体未康,虑劳登御,故从便也。是日,备宫悬于殿庭,列内仗于两阁门内。群臣辨色序立于宣政门外,俄就外廊食讫,始具衣冠剑履,入自月华门,列位于正衙,辰後一刻方入阁。上临轩,复以中官列侍,太子步自崇明门,以宫寮翼从,驸马二人扶衣冠,礼仪使导以进。及乐作,扇开,群臣拜讫,太子进至龙墀东南,再拜受册。摄中书令杜元颖跪读册文讫,以授太子,太子再拜舞蹈,乃归于崇明门幕殿。群臣贺皇帝讫,退诣崇明门谒太子,太子命举帘执笏答拜,宫寮拜则受之。
开成元年五月,中书门下奏:“臣等累奉德音,令与皇太子於甲族选妃家。今商量于两都及侧近精择甲族,可以选尚者。”敕:“冢嗣元良,家国之庆,人伦之始,在娶元妃。虽吉事尚更于待年,而嘉偶宜深于善教,至于先定,冀选义方,属在德门,遂成好合。在东京委裴度,西京委宰臣,各申旨谕,两月内送中书门下。”
开成三年十月,庄恪太子薨。太常礼院奏:“皇太子薨,礼仪至重。诸祠祭除天地社稷之外,并合权停。其天地社稷祭日,悬而不乐。虞祭已後,依常式。”从之。
○追谥太子
懿德太子重润。(中宗长子,本名重照。)惠庄太子。(睿宗第二子。)惠文太子范。(睿宗第四子。)惠宣太子业。(睿宗第五子。)靖恭太子琬。(元宗第六子。)恭懿太子亻召。(萧宗第十二子。)昭靖太子邈。(代宗第三子。)文敬太子讠原。(德宗之子。本顺宗子,上爱念之,养为子。)怀懿太子凑。(穆宗第六子。)悼怀太子普。(敬宗长子。)靖怀太子汉。(宣宗第二子,会昌六年封王,大中六年薨,追谥靖怀。)
○杂录
懿德太子生於东宫内殿,高宗甚悦,及满月,大赦,改元永淳。是岁立为皇太孙,开府置官属。及中宗迁于房州,其府废。圣历初,中宗为皇太子,封为邵王。大足元年,为人所构,与其妹永泰郡主之夫魏王武延基等,窃议张易之兄弟,何得恣入宫中,则天命杖杀之,年十八。重润风神俊朗,早以孝友知名,既死非其罪,大为当时所惜。中宗即位,追赠皇太子,谥曰懿德,陪葬乾陵。仍为聘国子监丞裴粹亡女为冥婚,与之合葬。
惠庄太子,初生,则天尝以示僧万回,万回曰:“此儿是西域大树之精,养之宜兄弟。则天甚悦,始令列于兄弟之次。”
惠文太子范,好学尚书,雅爱文章之士,无贵贱皆尽礼接待,与阎朝隐、刘廷琦、张谔、郑繇篇题唱和,又多聚书画古迹,为时所称。上禁约王公,不令与外人交结。驸马都尉裴虚己,坐与范游宴,兼私挟谶纬之书,配徙岭外,万年尉刘廷琦、太祝张谔皆坐黜。雅称风格秀整,时士庶冀有所成功,忽然殂谢,远近失望焉。
○皇太孙
贞观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诞皇太孙,宴宫寮于宏教门。太宗幸东宫,自殿北门入,谓宫臣曰:“顷来生业稍可,非乏酒食,而唐突公等宴会。朕有甲观之庆,故就卿为乐耳。”谓太子曰:“尔国之储罚府藏是同,金玉绮罗,不足为赐。但先圣典籍,可为鉴诫耳。”因赐《尚书》、《毛诗》、《孝经》各一部。太子太傅萧曰:“今所赐书,请陈其要旨,申明义趣,可为深诫者。”皆委曲言之。上大悦,以为师傅得人。永淳元年三月十五日,立皇孙重照为皇太孙。将置府寮,上召吏部侍郎裴敬寻、郎中王方庆问:“今立太孙,前代故事如何?”方庆进曰:“臣按《周礼》有嫡孙,汉、魏以来,皇太子在,亦不立太孙,但封王耳。晋太康元年,立愍怀太子第二子临淮王臧为皇太孙。永宁元年,立愍怀太子第三子襄阳王尚为皇太孙,官属即转为太孙官属。齐永明十年,立文惠太子长子南郡王昭业为皇太孙,使居东宫。今皇太子在而立太孙,旁求载籍,未有前例。”上曰:“自我作古可乎?”对曰:“可。”三王不袭礼,五帝不沿乐,苟不失上下之序,亏政理之道,亦何事而不可。《诗》曰:‘贻厥孙谋,以燕翼子。’《礼》曰:‘君子抱孙不抱子,孙可以为王父尸。’以其昭穆同也。今陛下肇建皇孙,创斯盛典,所以彰子孙千载之盛,福祚灵长之应也。上悦,使方庆详求典故,官属员品,乃奏太孙府置师傅,及文学、祭酒,及左右长史、东西曹掾、主簿管记司录以下六曹从事等官,各加王府一级。上後颇以为疑,竟不补授而止也。
宪宗皇帝六七岁时,德宗抱置膝上,谓曰:“汝是何人,在吾怀中?”对曰:“第二天子也。”上大惊喜,由是重之。
●卷五
○诸王
旧制,亲王食封八百户,有至一千户;公主三百户,长公主加三百户,有至六百户。高宗朝,以沛、英、豫三王,及太平公主,武后所生,食封逾於常制。垂拱中,太平至一千二百户。圣历初,皇嗣封为相王,太平公主皆三千户。长安中,寿春王兄弟五人,各三百户。神龙初,相王太平公主同至五千户,卫王三千户,温王二千户,成王七百户,寿春等王皆七百户,嗣雍王、衡阳、临淄、巴陵、中山王五百户,安乐公主二千户,长宁一千五百户,宣城、宜城、宣安各一千户,相王女为县主者,各三百户。卫王升储位,相王加至七千户,安乐三千户,长宁二千五百户,宣城以下二千户。长宁、安乐皆以七千户为限,虽水旱亦不破损,免以正租庸充数。唐隆中,嗣雍王、寿春王封为亲王,各加至一千户。开元中,宁王五千五百户,岐王、薛王各五千户,申王四千户,王一千八百户,皇妹为公主一千户,咸宜公主加至一千户。其後,皇子封王者二千户,皇女为公主者五百户,又诸皇女为公主者例加一千户。其封自开元以後,约以三千户为限。初,贞观中,高宗为晋王,以文德皇后最少子,於后崩後,累年,太宗怜之,不令出阁。高宗朝,睿宗为殷豫王,虽长成,亦以则天最少子,不令出阁;嗣圣纂大位,圣历初,封为相王,始出阁。中宗时,以谯王重福失爱,出迁外藩。卫王重俊为太子,又与成王千里等起兵,将诛韦后,故温王重茂虽年十六七,竟亦居宫中。先天之後,皇子幼则居内,东封後,以年渐长成,乃於安国寺东附苑城为大宅,分院居之,名为“十王宅”。令中官押之。於夹城中起居,每日家令进膳。又引词学工书之士入教,谓之侍读。“十王”谓庆、忠棣、鄂、荣、光、仪、颍、永、延、盛、济等,以十举全数。其後,寿、信、义、陈、丰、恒、凉七王,又就封,入内宅。开元二十五年,鄂、光得罪,忠王继大统,天宝中,庆、棣又殁,惟荣、仪十四王居内,而府幕列於外坊,岁时通名起居而已。外诸孙长成,又於十宅外置百孙院。每岁幸华清宫,侧亦有十王宅、百孙院。十王宫人每院四百馀人,百孙院三四十人。又於宫中置维城库,以给诸王月俸。诸孙纳妃嫁女,亦就十宅中。太子不居於东宫,但居於乘舆所幸之别院;太子之子,亦分院而居,婚嫁则同亲王、公主,於崇仁里之礼院。
高祖二十王。卫王元霸,(追谥怀。)巢王元吉,(建成同谋,伏法,谥刺。)楚王智,(追谥哀。)荆王元景,(与房遗爱同谋,伏法。)汉王元昌,(承乾同谋,伏法。)酆王元亨,周王元方,徐王元礼,韩王元嘉,(事具杂录。)彭王元则,(谥曰思。)郑王元懿,(谥曰惠。)霍王元轨,(事具杂录。)虢王元凤,(谥曰庄。)道王元庆,(谥曰孝,事具杂录。)邓王元裕,(谥曰康,事具杂录。)鲁王灵夔,舒王元名,(邱神所陷,死非其罪,事具杂录。)江王元祥,(谥曰安,事具杂录。)密王元晓,(谥曰贞。)滕王元婴,(事具杂录。)
太宗十二王:楚王宽,吴王恪,(事具杂录。)濮王泰,(谥曰恭,事具杂录。)齐王,(庶人。)蜀王,(庶人,谥曰悼,事具杂录。)蒋王恽,(为人诬告,惶恐自杀,事具杂录。)越王贞,(事具杂录。)纪王慎,(事具杂录。)江王嚣,(谥曰殇。)赵王福,曹王明,(庶人贤通谋,徙於黔州而自杀。)代王简,
高宗三王:原王孝,(谥曰悼。)泽王上金,(周兴诬告,恐惧自杀。)许王素节。(事具杂录。)
中宗一王:谯王重福,(谋反,伏法。)
睿宗一王:随王隆悌,
元宗十九王:棣王琰,鄂王瑶,(得罪自杀。)光王琚,(为人诬告,死非其罪。)夏王一,(事具杂录。)仪王遂,颍王敫,怀王敏,(谥曰哀。)永王,(事具杂录。)寿王瑁,(事具杂录。)延王玢,盛王琦,济王环,信王,义王比,陈王,丰王珙,(言不逊,赐死。)恒王,(事具杂录。)凉王,汴王敬。(谥曰哀。)
肃宗十一王,越王系,(事具杂录。)西平王亻必,(追封卫王。)彭王仅,兖王亻,泾王亻延,灵昌王荣,襄王亻黄,杞王亻垂,召王,定王侗,淮阳王僖。(追封宋王。)
代宗十八王:均王遐,(追封。)睦王述,丹王逾,恩王连,韩王迥,简王遘,益王,隋王迅,荆王选(追封。)蜀王溯,忻王造,韶王暹,嘉王运,端王遇,循王,恭王通,原王逵,雅王逸。
德宗九王:舒王谊,(本名谟,系昭靖太子之子,德宗怜之,命为子。)通王谌,虔王谅,肃王详,(事具杂录。)资王谦,王,(追封代王。)昭王诫,钦王谔,珍王П。
顺宗二十二王:郯王经,均王纬,溆王纵,莒王纾,密王绸,郇王综,邵王约,宋王结,集王缃,冀王纟求,和王绮,衡王绚,钦王绩,会王,福王绾,珍王缮,抚王,岳王绲,袁王绅,桂王纶,翼王绰,蕲王缉。
宪宗十七王:沣王恽,深王,洋王忻,绛王悟,建王悖王憬,琼王悦,沔王恂,婺王怿,茂王,淄王协,衡王忄詹,澶王忄充,棣王惴,彭王惕,信王忄,荣王忄责。
穆宗一王:安王溶。
敬宗四王:梁王休复,襄王执中,纪王言扬,陈王成美。(开成四年十月,立为皇太子,求行册礼,寻降为陈王。)
文宗一王:蒋王宗俭。
武宗四王:益王岘,兖王岐,德王峄,昌王嵯。
宣宗十一王:雍王汉,雅王泾,卫王灌,夔王滋,庆王沂,濮王泽,鄂王润,怀王洽,昭王,康王汶,广王氵雍。
懿宗六王:魏王佾,凉王剑蜀王佶,威王侃,吉王保,睦王倚。
僖宗二王:建王震,益王升。
昭宗十五王:棣王礻羽,虔王禊,沂王,遂王,景王秘,祁王祺,雅王礻真,琼王祥,端王祯,丰王祁,和王福,登王禧,嘉王祜,颍王礻是,蔡王。
○杂录
韩王元嘉,少好学,聚书至万卷,皆文句详定,秘府所不及。又爱碑文古迹,多得异本。闺门修整,有类寒素。与其弟灵夔相友爱,兄弟集见,如布衣之礼。修身洁己,内外如一,当代诸王,莫能及者,唯霍王元轨,抑其次焉。元嘉子黄公讠巽,少以文才称,诸王子之中,与琅邪王冲,为一时之秀。
霍王元轨,初为蜀王,徙封吴王。太宗尝问群臣曰:“朕子弟孰贤?”侍中魏徵对曰:“臣愚昧,不尽知其能。唯吴王数与臣言,未尝不自失。”上曰:“朕亦器之,卿以为前代谁比。”徵曰:“经学文雅,亦汉之、平也。”由是宠遇弥厚,因令妻徵女焉。又尝从太宗游猎,遇群兽,命元轨射之,矢不虚发,太宗抚背曰:“汝武艺过人,恨今无所施焉。当天下未定,我得汝岂不安乎!”高祖崩,去职,毁瘠过礼,自後,常布衣,示有终身之戚焉。每至忌辰,辄数日不食。後改封霍王,为绛州刺史,迁徐州。元轨前後为刺史,唯闭阁读书,吏事责成於长史、司马,谨慎自守,与物无忤,不忘接士。在徐州,唯与处士刘元平为布衣之交。人或问元平王之所长,答曰:“无。”问者怪而复问之,元平曰:“夫人有短,所以见其长。至於霍王,无所不备,吾何以称之哉?”为定州刺史,有突厥来寇,元轨令开门偃旗、虏疑有伏,惧而宵遁。州人李嘉运,与贼连谋,事泄,高宗令收按其党。元轨以强寇在境,人心不安,唯杀嘉运,馀无所及,因自劾违制。上览表大悦,谓使者曰:“朕亦悔之,向无王,则失定州矣。”有王文操者,遇贼,二子凤、贤以身蔽捍,文操获全,二子皆死。县司抑而不申,元轨察之,遣使吊祭,表其事,诏并赠朝散大夫,令加旌表,其礼贤爱善如此。後因入朝,屡上表陈时政得失,多有匡益,高宗甚尊重之。及在外藩,朝廷每有大事,或密制问焉。高宗崩,与侍中刘齐贤等知山陵事,齐贤服其谙练,谓人曰:“非我辈所及。”元轨尝使国令徵封,令白:“请依诸国赋,贸易取利。”元轨曰:“汝为国令,当正吾失,反说吾以利耶!拒而不纳。”
道王元庆,历赵、豫、滑、徐、沁、卫州刺史,皆以政闻。事母甚谨,及母薨,请躬修坟墓,优诏不许。
邓王元裕,好学,善谈名理,与典签卢照邻为布衣之交。
舒王元名,高祖在大安宫时,太宗晨夕使尚宫起居,送珍馔,元名保傅等谓元名曰:“尚宫有品秩高者,见宜拜之。”元名曰:“此我二哥家婢也,何用拜为?太宗闻而壮之。”曰:“此真我弟也。”封王之後,历数郡刺史。元名性高洁,罕问家人产业,朝夕矜庄,门庭清肃。尝诫其子豫章王等曰:“藩王所乏,不虑无钱财官职,但勉行善事,忠孝持身,此吾志也。”及为江州刺史,以善政闻,高宗手敕褒美元名,以赏其义方之训。高宗每欲授元名大州刺史,固辞曰:“忝预藩戚,岂以州郡户口,为仕进之资?”辞情恳到,故在石州向二十年,赏玩林泉,有尘外之意。垂拱中,转青州,又拜郑州。州境邻接都畿,诸王及帝戚莅官者,或不检摄家人,为百姓所苦,及元名到,大革其弊。
江王元祥,贪鄙多聚金宝,营求无厌,为民吏所患。时滕王元婴、蒋王恽、虢王凤,亦以贪暴,有授得其府官者,以比岭南恶处,为之语曰:“宁向儋、崖、振、白、不事江、滕、蒋、虢。”滕王元婴,为金州刺史,颇骄纵,动作无度,高宗与书诫之曰:“王地在宗枝,寄深磐石,幼闻《诗》、《礼》,夙奉义训。实冀孜孜无怠,渐以成德;岂谓不遵轨辙,逾越典章。且城池作固,以备不虞;关锁闭开,须有常准。鸠合散乐,并集府寮,严关夜开,非复一度。遏密之悲,尚缠比屋,王以此情事,何遽纷纭?又巡省百姓,本观风问俗,遂乃驱率老幼,借狗求,志从禽之娱,忽黎元之重。时妨农要,屡出畋游,以弹弹人,将为笑乐。取之方,亦应多绪,何必此事,方得娱欢?晋灵虐主,未可取则。赵孝文趋走小人,张四又倡优贱隶,王亲与博戏,极为轻脱,一府官寮,何所瞻望?凝寒方甚,以雪埋人,虐物既深,何以为乐?家人奴仆,侮弄官人,至於此事,弥不可长。朕以骨肉至亲,不欲致王於法,今与王下上考,以愧王心。人之有过,贵在能改,国有宪章,私恩难再,兴言及此,惭叹盈怀。”
吴王恪授安州都督,及将赴职,太宗以书诫之曰:“吾以君临兆庶,表正万邦。汝地居茂亲,寄惟藩屏,勉思乔梓之道,善侔平之德。以义制事,以礼制心,三风十愆,不可不慎。如此则克固磐石,永保维城。外为君臣之忠,内有父子之孝,宜自励志,以勖日新。汝方违膝下,凄恋何已,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故诫此一言,以为庭训。”恪有文武才,太宗尝称其类己。既名望素高,甚为物情所向。长孙无忌既辅立高宗,深所忌嫉。永徽中,会房遗爱谋反,遂因事诛悖以绝众望,海内冤之。
太宗以魏王泰爱文学,特令就府别置文学馆,任自引召学士。又以泰腰腹洪大,趋拜稍难,复令乘小舆舁至於朝所。其宠异如此。後司马苏勖以自古名王多引宾客,以著述为美,劝泰请撰《括地志》。遂奏引著作郎萧德言等,就府修撰,数岁方毕。及上表之日,诏令付秘阁,赐泰物万段,德言等赐物有差。贞观十六年四月,诏泰移居武德殿。泰为太宗所爱,礼秩如嫡,魏徵上疏谏曰:“陛下爱魏王,宜使知定分,抑其骄奢,不处嫌疑之地。今武德殿近储后焉,上陵下替,不可以训。”太宗曰:“我几错误。”遂遣泰归本第,十七年五月,上亲谒太庙,以谢承乾之过,魏王泰以罪降爵为东莱郡王,太宗因谓侍臣曰:“自今太子不道,藩王窥伺者,两弃之。传之子孙,以为永制。”於是列宫寮等,各以大义责之,流降有差。初,承乾既废,魏王泰因入侍奉,太宗面许,立为太子。翌日,谓侍臣曰:“泰昨入见,自投我怀中云:‘臣今日始得与陛下为子,是更生之日。臣有一孽子,臣百年之後,当为陛下杀之,传国晋王。’父子之道,固当天性,我见其如此,甚怜之。”褚遂良进曰:“陛下失言,伏愿审思,无令错误也。安有陛下百年之後魏王持国执权,为天下主,而能杀其爱子,传国晋王者乎?陛下比者立承乾为太子,复宠魏王,爱之逾嫡,嫡庶不分,所以至今日。既立魏王,伏愿陛下别安置晋王,始得全矣。”太宗涕泗交下曰:“我不能。”因起入内。是日,太宗御两仪殿,群臣尽出,诏司徒长孙无忌、司空房元龄、兵部尚书李、谏议大夫褚遂良,谓曰:“我三子一弟,所为如此,我心无聊。”因自投於床,引佩刀欲自刺。无忌等惊惧,争前扶抱,取佩刀以授晋王。无忌等请太宗所欲,报曰:“我欲立晋王。”无忌曰:“谨奉诏,有异议者,臣请斩之。”太宗谓晋王曰:“舅许汝也,汝宜拜谢。”晋王因下拜,太宗於是御太极殿,召文武六品以上,告立晋王为太子。群臣皆蹈舞称庆,诏幽泰於北苑。
蜀王,累授襄州刺史,改封蜀王,转益州都督。尝非理殴系所部县令,又畋猎无度,数为非法,太宗怒曰:“禽兽调伏,可以驯扰於人;铁石镌炼,可以成方圆之器。至於者,曾不如禽兽铁石乎!”乃削封邑及国官之半,贬为虢州刺史。後复加实封满千户。在州,数游猎不避禾稼,深为百姓所怨。典军杨道整叩马谏,曳而捶之。後为御史大夫李乾所劾,高宗谓荆王元景曰:“先朝栉风沐雨,平定四方,远近肃清,车书混一。上天降祸,奄弃万邦,朕纂承洪业,惧如驭朽,与王共戚同忧,为国为家。蜀王畋猎无度,侵扰黎庶,县令无故被罚。阿谀即喜,忤旨便,如此居官,何以共理?历观古来诸王,若能动遵礼度,则流庆子孙;违越朝章,则诛不旋踵。为法司所劾,朕实耻之。”帝又引杨道整劳勉之,拜为匡道府折冲都尉,赐绢五十疋。贬为黄州刺史。
蒋王恽,自安州都督除梁州。恽在安州,多造器用玩具,及将行,有车四百两,州县不堪其劳。
越王贞,累授相州刺史,善骑射,涉文史,兼有吏。但信谗言,官寮有正直者,多被贬退。又纵诸僮竖,侵暴部民,由是皆伏其才而鄙其行。则天临朝,加太子太傅,除蔡州刺史。则天称制,贞与韩王元嘉、鲁王灵夔、霍王元轨等,密有匡复之志。垂拱三年七月,遂各起兵赴神都。则天命左豹韬卫大将军麴崇裕等,率兵十万讨之,其众大溃,贞等首并枭阙下。贞将起兵、与寿州刺史、驸马都尉赵瑰书曰:“伫总义兵,来入贵境。”瑰甚喜,复许率兵相应。瑰妻常乐公主,高祖第七女,和思皇后之母也,谓其使者曰:“为我报王,与其进不与其退。尔诸王若是男儿,不应至许时尚未举动。我尝见耆老云,隋文帝将篡夺周室,尉迟迥是周室外甥,犹能起兵相州,天下响应。况尔诸王,并国家懿亲,宗社是,岂不学尉迟迥,感恩效节,舍生取义耶?夫为臣子若救国难,则为忠,不救为逆。诸王必须以匡救为急,不可虚生浪死,取笑於後代。”及贞等败,瑰与公主皆死。贞长子冲,好文学,善骑射。历密、济、博三州刺史,皆有能名。与父贞相次举兵,七日而败。神龙初,侍中敬晖等,以冲父子翼戴皇家,义存社稷,请复其官爵。武三思令昭容上官氏代中宗下手诏不许。开元四年,诏追复爵土,令备礼改葬。太常请谥曰敬,诏从之。五年,又下诏封贞侄孙琳为嗣越王,以奉其祀,仍为立碑。至开成四年六月,其裔孙女道士元贞,护先代数丧归葬,时论称之,因降敕曰:“越王事迹,国史著明,枉陷非辜,寻已昭雪。其孙珍子,他事配流,数代漂蓬,不还京国。元贞弱女,孝节卓然,启护四丧,绵历万里。况是近族,必可加恩,行路犹或嗟称,朝廷固须恤助,委宗正寺、京兆府与访越王坟报知。如不是陪陵,任茔卜葬。其事仍令京兆府接厝,必使备礼葬毕,元贞如愿往京城,便配咸宜观安置。”
纪王慎为襄州刺史,以善政闻,玺书劳勉,百姓为之立碑。慎少好学,长於文史,与越王贞齐名,时人号为纪、越。
许王素节,六岁封雍王,寻授雍州牧。素节能诵古诗赋五百馀言,受业於学士徐齐聃,精勤不倦,高宗甚爱之。则天立为皇后,每被谗嫉,出为申州刺史。乾封初,诏曰:“素节既患旧疾,宜不须入朝。”而素节实无疾,自以久乖朝觐,遂著《忠孝论》以见意。时王府仓曹张柬之,因使潜封此论以进,则天见之不悦,诬以赃贿,降封鄱阳郡王,仍於袁州安置。累进封为许王,除舒州刺史。天授中,与泽王上金,同被诬告,追赴都。临发州,闻遭丧哭者,谓左右曰:“病死何由可得,更何须哭!”行至都城南,被缢死。
夏悼王一,母贞顺皇后,为惠妃时生,锺爱无敌,故名为一。孩孺而薨,时驾在东都,葬於城南龙门东岑,欲宫中举目见之。
永王数岁失母,肃宗收养,夜自抱眠之。及元宗幸蜀,诏为山南东路及岭南等道采访使、江陵郡大都督。至江陵,召募将土数万人,恣情补署,江淮租赋,破用钜亿。以薛Α、李台卿、蔡为谋主,因有异志。肃宗闻之,诏令归觐於蜀。不从命,遂擅领舟师东下,甲仗五千人,趋广陵,以季广琛为将。生宫中,不更人事,其子襄城王亻易,又勇而有力,既握兵权,为左右眩惑,遂谋狂乱。虽有窥江左之心,未露其事。吴郡采访使李希言,乃平牒,大署其名,遂激怒,牒报曰:“寡人上皇天属,皇帝友于,地尊侯王,礼绝寮佐,而简书来往,应有常仪,今乃平牒抗威,落笔署字,汉仪隳紊,一至於斯!”乃使浑惟明取希言,季广琛趣广陵。采访李成式、希言等,各以兵拒之。先是,肃宗以不受命,使内官啖廷瑶等招讨之。後兵败,将南投岭外,为江西采访使皇甫亻先下防御兵所擒,因中流矢而死。
寿王瑁母武惠妃,频产夏王、怀王及上仙公主,皆襁褓不育。瑁之初生,让帝妃元氏,请於邸中收养。妃自乳之,名为己子。十馀年在宁郏故封建晚於诸王。邸中常呼为十八郎。及让帝薨,瑁请制服,以报乳养之恩,元宗从之。
恒王性好道,常服道衣。天宝末,从驾幸蜀,不复衣道衣矣。
越王系,本名儋。乾元二年七月,为天下兵马元帅。後与张皇后构异谋得罪。
肃王详,德宗第五子。建中三年薨。性聪慧,上尤怜之,追念无已,诏如西域法造塔安置。礼仪使判官、司门郎中李岩上疏曰:“坟墓之义,经典有常,自古至今,无闻异制。层砖起塔,始於天竺,名曰‘浮图’,行之中华,窃恐非礼。况肃王天属,名位尊崇,丧葬之仪,存乎简册,举而不法,垂训非轻。伏请准令造坟,庶遵典礼。”从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