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朝代有种百姓拒用,商家拒收的“臭”钱,如今却很难见到了!

 历史解密坊 2019-04-12

在古代社会,货币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无非就是金银,或者是“孔方兄”,也就是外圆内方的铜钱,而这也是西汉五铢钱所奠定的模样,历朝历代也基本都没有变过。但是唯独在南宋时期,官府一时头脑发热,搞出来一种特别的铜钱,结果百姓不用,商家不收,成了真正的“臭钱”,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铜钱呢?今天就让小编给您揭示真相,看看这铜钱背后的深层秘密。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1989年,家住宁波市镇海区的一位农民,在公社大队劳动的时候,从地下挖到了一块长方形的小铜片。当时他没在意,后来仔细一看,发现上面有字,所以觉得这可能是一件文物,于是就把这块小铜片交给了大队领导,可是这位领导是个大老粗,他琢磨了半天,也没看出来是个什么东西,最后就和当地文管会取得联系,并将这块小铜片交给专家做鉴定。但可惜的是,由于技术水平有限,文管会的专家们研究了数日也毫无进展,甚至还怀疑这就是普通的铜片,并不是什么文物。

后来文管会就将这枚铜片上交到了宁波市博物馆,事情终于才有了转机。经过博物馆专家的仔细研究,很快判断这是南宋时期的文物;紧接着又对铜片上的铭文做分析,经过确认一面的铭文是 “准三百文省”,而另一面由于年代久远,已经腐蚀严重,所以暂时难以辨认。

根据“省”字,专家推断出这是一枚货币,因为“省”就是“省陌”,表示与金融货币有关,这在《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佑三年》中就有记载:"旧钱出入,皆以八十为陌……谓之省陌”;而“准”和“文”字就很好理解了,“准”在中学文言文中都学过,有“相当于”的意思,而“文”就是几文钱的意思,所以这“准三百文省”的意思就是:这枚铜钱大致相当于三百文铜钱。用我们今天的话说,这是币值为300文的铜钱(按当时的货币制度换算应该是231,便于理解就姑且当成300)。

很快,铜钱另一面的铭文专家也已经修复完成,并且做出了正确的解读,所写的是“临安府行用”。这时专家们才意识到这就是史书中记载而又十分罕见的南宋“临安府行用铜质钱牌”。比如在《宋史》中记载:“宋帝南渡,杭州自建都后……皆名临安府……朝省因钱法不通,杭城增造焊锡牌,以便行用”,这里的“锡牌”指的就是“临安府行用铜质钱牌”,当时除了用锡以为还会用铜,而这次所发现的就是铜制的钱牌。另外,根据史料的记载,除了有“准三百文省”,还有“准贰佰文省”和“准伍佰文省”,而如此大额的货币(要知道当时铜钱都是一文的),也揭开一段尘封于史书记载的往事。

在南宋末年,金辽两国大举犯境,宋帝退避杭州为都,史称临安府。当时由于长期战乱导致国库空虚,为了填充国库和消除通胀,于是官府就铸造了很多“大额货币”,也就是临安府行用铜质钱牌。但是官府发行如此的大额货币,故此,临安市面上的东西都被买走了,老百姓看着市场上,空空的货柜,害怕了,这么大的货币,根本买不到东西,我不能要,不能砸手里。

商家也害怕,南宋小朝廷朝不保夕,一旦官府宣布这种货币退出市场流通,或者出现风吹草动,我收这么大的货币,岂不是当接盘侠?

故此,这种钱,就成了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臭钱”。

不到五年时间,这种临安府钱牌就被历史给“淘汰”了,所以今天还能留下来的那就都成了稀世珍宝。而这件当年的临安府行用铜质钱牌,也经常在全国做巡展,它除了具有文物价值以外,还是南宋灭亡的的历史见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