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神秘面纱,红妆素裹 在西汉时期,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她就是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辛追。1972年,我国考古工作者缓缓打开了尘封多年的马王堆汉墓,将这位2000多年前的美人,带到了世人的眼前。 辛追夫人出土时形体完整,全身润泽,皮肤覆盖完整,毛发尚在,几乎与新鲜尸体无二,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湿尸,层层衣履包裹,仔细分辨竟有20余件之多,其中最引人注意的,便是大家现在所熟知的素纱单衣。 由于素纱单衣的材质过于轻薄,当时专家们还因为它到底是内衣还是外衣进行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终还是认定它是穿在棉袍之外的。 文物险被毁,骇人听闻 大家只知道素纱单衣薄如蝉翼,珍贵异常,却很少有人知道,它曾有过一段“惊险”的历程。 1983年10月,17岁少年许反帝孤身一人潜入湖南省博物馆,盗走了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31件、复制品3件、线装书4本,被盗文物里,就包括两件素纱单衣。 在当时,由于这类案件鲜少发生,专案组对此也毫无头绪。但没过多久,文物居然自己“飞”了回来。原来,是许反帝的母亲发现了这件事,担心儿子受到法律的制裁,赶紧悄悄将其归还,但部分文物还是因为“销毁证据”的愚昧想法,被付之一炬。一位母亲的溺爱,导致儿子走上了歧途,损毁了国家宝物。历史是惨痛的,如今我们在湖南省博物馆看到的就是唯一幸免于难的49克的直裾式素纱单衣了。 衰落到繁华,焕发生机 ▼专家评审会▼ 近日,湖南省博物馆联合南京云锦研究所历时两年成功仿制出一件重量约49克的素纱单衣。这也是素纱单衣出土四十多年来,首次得到官方授权,在经博物馆相关专家的鉴定后得到官方认可的仿制品。后期将替代原文物用于博物馆内展陈。 2019年3月20日,湖南省博专家前来南京云锦研究所验收素纱单衣,对仿制成果给予高度认可与评价。云锦研究所项目团队为各方专家详细介绍仿制素纱单衣的工艺难点及流程。相关内容已在湖南卫视新闻联播、湖南经视、江苏卫视新闻眼、南京电视台、金陵晚报、弘博网、学习强国等媒体播出。成功仿制素纱单衣的消息在海外也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外媒纷纷对相关事件进行报道。 袅袅游丝间,巧夺天工 素纱单衣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0厘米,由上衣和下裳两部分构成,面料为素纱。重量仅有49g,一个鸡蛋的重量是70克左右,一张A4纸重4.9克,所以这件衣服,大约等于10张普通的A4纸。正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缭绫》中写道:'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霜。” 一、寻找纤细的蚕丝 素纱的轻薄:素纱单衣的面料是轻薄透明的方孔平纹织物,经密度一般每厘米为58根至64根纱,纬密度每厘米为40根至50根纱,而其经纬蚕丝纤度只有11旦,是现在常用单丝纤度的一半。 注:每9000米的单丝重一克为一旦,旦数越小,则丝纤度越细。为了更真实的还原文物面料,云锦团队经过多次考察和验证最终找到较现代蚕丝更细,纤度为11旦的三眠蚕丝作为原材料来进行面料的织造。 二、专门定制织造机器 因为古代织造技术的限制,门幅要比现代织机窄很多,云锦团队采用最传统原始的织造方式专门定制48厘米尺幅宽度的机台,按照当时门幅重新装造;因为三眠蚕丝过细,现代木梭过重容易造成抛梭不均,因而织造用的木梭也是重新定制,以便更好的辅助11D蚕丝的织造。 三、传统与高科技手段结合,解决纹样难题 参考考古报告记载的纹样内容,电脑测绘后再反复实地采样确认纹样的准确度,一比一还原纹样后,为了提高织造的准确度;采用了现代更加精准的电子意匠工艺来辅助挑花;电子意匠工艺更好的控制纹样细节,准确的把握纹样尺寸。 四、织造中把握细节 在织造环节中,对织手的要求极高,经验丰富、专注力、感觉缺一不可,堪称百里挑一,一旦开始织造便不能够随意替换织手,因为每个师傅手感和力度的不同,都会影响面料的经纬密度和质感,而即使是最终被选中的师傅,在开始织造之前都要反复试样培养织造手感,以保证织造面料的密度均匀。 五、脱胶程度突破重量壁垒 面料织造完成后需进行脱胶处理才能使用,因素纱规格的限制所以对脱胶的要求也很高。脱胶过度会使面料滑移,密度不均,极易变形,无法与数据吻合;脱胶不完全则无法达到面料原有的质感,也会增加成衣的重量。所以为了达到成衣制作的标准,云锦团队从温度,碱的用量以及脱胶时间几个方面分别进行多次实验,最终得出最适宜的面料脱胶状态,为下一步工序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六、还原历史的颜色 出土至今的素纱单衣经过日夜沉淀,呈现出历史的陈旧色彩,为了将文物古化后的颜色明确而自然的展现出来仿制团队对染料进行数次实验染色,通过实验发现单纯的染料染色效果并不理想,无法像文物的颜色一样自然,云锦团队通过结合资料信息及实验筛选,选择了用染料和红茶浸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面料染色做旧处理,完成整体颜色的呈现。 七、古法裁剪 素纱面料质地轻薄,极易破损变形,一般的服装裁剪中的绘制工具都无法在面料上直接应用;针对这一问题,云锦团队沿用传统古法,先将面料平铺,用喷壶喷至潮湿拉直,等面料微干的时候再按制版进行绘制及裁剪,固定面料的同时使裁片更加平整,避免了熨烫造成的不稳定形变。 八、缝制 根据面料裁片进行最后的缝制,首先明确每一部分拼接线所用针法和针脚针距;同时保证与缝边宽度的采样数据一致。用与面料染色相同的极细丝线单股手工缝纫,保证丝线的重量不会对服装克重造成影响;在缝制过程中根据实验结果复原西汉缝制方法,在符合所有制版采样数据的情况下进行移位缝纫,最终完成与文物现状相一致的素纱单衣仿品。 素纱单衣代表了西汉纱织技术的巅峰水平,更是楚汉文化的骄傲。如今南京云锦研究所仿制素纱单衣的成功,凝聚在每一根丝线中的,是五千年文明的传统手工技艺的魅力,续写着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诗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