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亡于康熙

 damizhuo 2019-04-12

明末清初的统治者有不少重视火器发展的,这里不需要扬明抑清,大家都一样,比如明崇祯、清皇太极等。只是基础差了,好东西自己造不出来,需要跟人家西方人学,比如红夷大炮什么的,但这不应该影响到一个统治者对火器威力的认识吧。

到了康熙时也应该如此呀,平三藩、收台湾、打噶尔丹,哪一次不用火器?特别是与后者的决战中,火器更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咱们的康大帝不应该看不到呀?难道是对方火器水平还不如自己,没有放在心上?或者感受不深?那欧洲人呢?他们可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火器的拥有者。荷兰人算了,船再坚、炮再利,都是帮着大清对付郑经的,很难让康大帝通过切身血淋淋的教训,感受到大力发展火器的重要性。

再看俄国人,直接面对面的交锋者,应该能给康熙一个深刻印象了吧?特别是最后一次雅克萨之战,俄军八百来人坚持了五个月,还剩百余人仍在挺,即便清军围攻到底,拿是能拿下来,恐怕还需要更多的时日。究其原因,俄人城池坚固啦、作战英勇啦、储备丰厚啦,等等,都可能是,但两军武器装备的优劣绝对是重要一环。比如萨布素的黑龙江军队,两千来人只有五十支火枪,其余拿的还是弓箭刀矛,凭此攻打拥有先进火器的敌人,如能迅速克城,倒还真有点奇怪了。

战争越来越证明,光凭蛮力不行了,惟有强化军事科技建设,大力发展火器,并以此构建新型化军队,才能在弱肉强食的时代屹立不败。也许难度有点大,国内缺乏制造新式武器的基础,可俄国人还是农奴制呢,基础比咱们要差得多,在彼得大帝的惊天大改革后,不照样凭借先进的武器与勇猛的作风,成了世界一大强国?

人家能行,更具文明积淀的中国为啥不行?彼得大帝干了四十三年不算短了,可咱康大帝干了六十一年呢,时间更充裕,只要他愿意,凭大清的国家基础,成就绝不会比别人差。咱们的火器虽不如西方,也绝非鸦片战争时期差得那么大,只要全力以赴用心去做,完全能迎头赶上的。

可惜康熙没有这样做,他骨子里并未真正重视过火器,战争需要他才用,不需要便马放南山了。为啥?都是奇技淫巧类的东西,岂能登大雅之堂?骑射才是祖宗留下的永世之根!当然也有防汉制汉心理在作祟,生怕汉人掌握了去,危及统治。

所以雅克萨战后,清军把缴获的俄军扳机击发式火绳枪献给康熙时,他却禁止清军使用,只留下两支供自己赏完。康熙五十四年(1715),山西总兵金国正上言愿捐造二十二门新型子母炮,分送各营操练时,他竟下旨说:“子母炮系八旗火器,各省概造,断乎不可。”而这种炮的制造者戴梓,还曾研制过能连射二十八发子弹的“连珠火铳”,堪称人类史上最早的机关枪,当时世界顶尖武器啊。结果呢?束之高阁,从未使用!

就这样,历史给了康熙天大的机遇,他却没有抓住,为自己,也为大清。说白了,他根本就没意识到这一点。至于捧康者们不断歌颂的大帝爱科学、学科学,并有极高造诣,完全算得上科学家之类,殊为可笑也。

纵观康熙一生,彻彻底底亦步亦趋者,始终未给帝国带来一场真正的变革,比起彼得大帝在俄罗斯的表现,相差实在太远。中俄两国近代史上截然不同的命运,正是他们二人开始奠定的。人常说,明亡实亡于万历,是否也可以讲,清亡就亡于康熙呢?他本可创造一个新时代,却成了旧时代的代言人,而大清也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直至鸦片战争的惨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