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唐诗,由景及人,及家,及国。杜甫的诗便是如此,纯粹写景是不存在,只是少年时代由于鉴赏水平的欠缺,我们没能从他的诗中读出更多更深刻的东西,本文介绍的两首诗便是如此。杜甫的这2首诗,我们很早就了解但很久才明白其中的深刻。 ![]() 1、《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初读这首诗,小学还没上,诗却会背了,甚至字面义都懂了,只是不知道李龟年究竟是何方神圣。后来才知道李龟年不仅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时代。这首诗短短4句却夹着整个安史之乱,从开元盛世一笔荡到十室九空。 ![]() 不仅如此,轻描淡写之中还有杜甫整整一生,他是岐王宅里是前途无限的天才少年,,也是江南好风景里处于生命最后阶段的落拓老人。可想而知,他写下这首诗心怀怎样的沉痛。他与李龟年所经的丧乱大约相仿,看到故人他是那么高兴,李龟年估计已经不认得他了,而这首诗也只是他独自一人的絮絮叨叨罢了。 ![]() 2、《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读杜甫,很多人总不会忘记他的家国情怀,特别是这首《春望》,忧国忧民,再明显不过了。小时候也就懂这个,还是在成人的帮助下才懂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给人的感觉就是“荒芜”。国家破了,人都跑了,荒草长得哪里都是,可谓极尽破败,睹之令人追忆往昔,潸然泪下。 ![]() 如今再读这首《春望》,第一句还是那一句,看到的感受到的却大不一样,想想实在的把杜甫看小了。诗人是敏感而细心的,他不止是关注到了家国、生民,他也关注着四时变幻,草木青青 所以,这第一句呈现的不止是哀戚、荒芜,更有春意的生机和造化的无情。 ![]() 作为政治机器的国家“破”了,山河却仍在那儿,该怎样,还怎样。春天到了就生机勃发,葱茏生长。有没有人,有没有家,有没有国,都不耽误草木欣欣向荣。这样的笔触客观到无情,伤心落泪的感情看似因此得到了蕴藉,实则不然,国家破败生民凋零可还有万物复苏,目睹这一切的诗人可谓五味杂陈,更加悲怆。 ![]() 汤显祖在《牡丹亭》里有过类似的表达:“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井残垣。”以自然的生机,比称人事的衰敝,诗人心中有所思,合盘倒了出来。杜甫的冷静敦敏,含蓄蕴藉,汤显祖是没有的,两人放在一起,高下立现。让读者一眼看透、直接领略诗人视野的汤显祖实在不如杜甫,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更多了些许回味的风流。 杜甫的2首诗,很早就了解,其中的深刻却很久才明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