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0个状元,400个进士,范仲淹家族为何能兴旺800年?

 亮文瑶瑶 2019-04-12

被历代读书人奉为精神领袖的范仲淹,享有“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之称。

然而,纵观范仲淹的一生,不难得出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

人生在世,离不开一个“拼”字。

而在不同的年纪,所“拼”者要有所不同,这决定了一个人今后的福运。

少年拼命,立一生之基

宋代的风流人物,大多是书香门第,名门望族。

但是范仲淹家境贫寒,两岁丧父。

母亲带着他改嫁于长山朱氏,寄人篱下,经常遭受朱氏子弟的讥讽。

于是,在他很小的时候,便暗下决心一定要自立门户、出人头地。

但是,于他来说,能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就是读书

古语有云:“知耻近乎勇。”

范仲淹先是苦读于醴泉寺,每天煮两升小米粥,待粥凝结后,划分成4块,早晚各2块,拌点腌菜充饥。

在读书疲倦犯困的时候,就用冷水洗脸。

每天三更眠五更起,头悬梁锥刺股。

这样的日子,几乎贯穿了他整个青少年求学生涯。

为追求在学业上更进一步,他努力考入了当时著名的应天学院

他凌晨舞剑,白日读经。虽然此时书院的条件不错,但是范仲淹仍然延续着以粥度日的习惯。

同窗见其求学刻苦,生活困难,特地给他送来一些比较好的吃食,却被范仲淹婉言谢绝:

我已安于划粥割齑(jī)的生活,担心一享受佳肴,日后就咽不下粥和咸菜了。”

“一箪(dā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孔子当年称赞颜回的这句话,也许用在范仲淹身上更加合适。

而范仲淹,他深知自己来学院的目的是读书,不是享乐

一次,真宗皇帝途径应天府,众学子呼朋引伴,欢呼雀跃着去看龙颜。

有一个同学叫范仲淹,他却不为所动,笑着说了一句:“将来再见也不晚。”便继续埋头苦读。

后来,当范仲淹成为天子门生的时候,那些千方百计见了真宗一面的同学,大多没能再次出现在皇帝面前。

吉鸿昌曾说:“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年少气盛,无所畏惧,正是拼命的年纪。

这个时候,我们天资差不多,阅历也相仿,谁努力得更多,坚持得更久,谁就能从平凡变成超凡。

中年拼德,做人之上品

人到中年,范仲淹终于熬过了生命中最艰难的时光,金榜题名,身居庙堂。

但是一个人站得越高,越要看的长远。

范仲淹在给儿子的家书中写道:“当见大节,不必窃论曲直,取小名招大悔矣。” 

教导儿子在日常为人处事中,应当看大节,不要因私论曲直、取小名声而招致大的悔恨。

这其实也是在时刻警示自己:不能因为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品行和节操

仁宗少年登基,刘太后长久把持朝政,朝野上下怨声载道,但在刘太后面前却鸦雀无声,唯独范仲淹直言上谏,陈述利弊。

最终,范仲淹被贬。

刘太后去世后,范仲淹被仁宗召回。

可刚回来没多久,范仲淹又和把持公器、结党营私的宰相吕夷简杠上了。

范仲淹再次上谏,再次被贬。

后来范仲淹因为打仗时沙场建功,大败西夏,得以重回京城。

皇帝启用他主持“庆历新政”,革除积弊。

明知道这不是一件好差事,但他又再一次不顾一切地将其扛在了自己的肩头。

结果,范仲淹再次被贬。

范仲淹三次被贬,三起三落,每落一次,他的声望就高一次;每起一回,他的地位就上一个台阶,直至成为读书人的标杆,宰执天下。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

从一位寒门子弟,走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宰之位,其间比他有背景有才华有能力者不知多少。

但像他一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忆苦思甜的高尚情操的人,却没有几个。

中年是建功立业的时候,但一个人攀得越高,越需要德行的支撑,才不会跌得越惨。

晚年拼运,养子孙之福

从庆历新政中解脱出来的范仲淹,不再有扭转乾坤的权势,却在晚年迎来了人生最大的福运。

人生暮年,范仲淹来到“养老圣地”邓州安享晚年。

这么多年,范仲淹一直为国为民劳心劳力,和家人聚少离多。

从这一刻开始,他终于可以享受天伦之乐,每天除了养花种草、颐养天年,其中最大的乐趣就是教育子嗣。

在他的悉心教导下,四个儿子全部学以成才:

长子范纯祐历任监主簿、司竹监;

次子范纯仁,官至北宋宰相;

三字范纯礼,担任过礼部侍郎;

四子范纯粹,成为了户部侍郎。

而且四个儿子忠孝仁义尽皆“入传”,加上《范仲淹传》,一门父子,“五传”传世,光耀门楣,千古流芳。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期限的,年轻时,血气重,精力旺盛,理应努力拼搏。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气渐衰,此时无需千方百计地耗费心力折腾了。

人们常说,晚年是享受福运的时候,然而,福运也是曾经努力挣来的。

范仲淹晚年,远离了朝堂的纷纷扰扰,回归到了家庭。

父慈子孝,家庭和睦,不仅培养出了合格的继承人,也为国家输送了优秀的人才。

此后800年,范氏一族谨遵范仲淹的教诲,名人辈出,绵延不绝。

人生至此,夫复何求?

该给后代留下些什么?范仲淹便是最好的榜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