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始终相信自己,永不害怕失败,无条件爱自己,绝不取悦别人

 身体自愈研究者 2019-04-12

永远不对自己说我不行如果一个人从内心否定自己,总是不停地对自己说“我悟性太差”、“我不如别人”、“我性格不好”、“我没有价值”、“我什么也做不好”等等,那么迟早有一天这些会变成现实。如果你不想让它们成为现实,就必须停止这样的内心独白,要像割除毒瘤一样,将它们从心中根除掉。否则它们会在你的内心生长,不断壮大,直到毁掉你的人生。

当你认为自己行时,会因此变得自信有力,这有助于你达到目标;当你认为自己不行时,会感到自卑软弱,哪还有力量去实现梦想。正面的思想,可以带给你充沛的精力、创造的激情;而负面的思想,只会带给你衰弱的身体、糟糕的情绪。

在一所大学里曾进行过一项有趣的研究。在一次重要考试前タ,教授告诉学生穿最好的衣服来考试。结果发现,那些穿最好衣服来考试的学生,考试成绩更好。这说明外表的改善,有助于内心的改善。心理学家证实:一个人只要在言行中表现出某种情绪状态,就能真的进入这种情绪状态。如果你肯去表现平静、愉悦、从容、自信,那么你就能真的拥有它们。正像丹尼尔韦伯斯特所说:“这个世界与其说是由现实控制的,不如说是由表象控制的。”

你有权对别人说“不”许多人大概都有这样的经历,当别人向自己提出某种请求时,很难说出拒绝的话。但对有些人来说,尽管自己非常不愿意,为了避免引起别人的不满,只得采取委曲求全的态度,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有时虽然勉强拒绝了,内心又不免自责和内疚,不管怎么样,心里都不舒服。

害怕拒绝别人的原因之一,就是人们在进行自我价值判断时,往往依据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或他人的看法。所以他们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害的别人认为自己的行为不妥,似乎别人认为自己差动,自己就真的差动一样。由于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结果不管别人的要求是否合理、是否过高、是否苛刻,都忍气吞声地接受。

害怕拒绝别人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有些人对自己评价过低,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希望通过取悦别人,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关爱,但结果却常常事与愿违。有时这种一味地付出,只能使对方胃口越来越大,直到你精疲力竭、信心丧尽为止。因为按照别人的标准,你可能永远都做得不够好,水远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还有的人,因为自己的内心很脆弱,就觉得别人也承受不了拒绝,担心自己的拒绝,会造成对方的痛苦,自己也会因此感到内疚和自责,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非常在意的亲人或朋友身上。无论属于哪种情况,都需要建立一种内在的自信,有了对自己的肯定,就不再害怕受到别人指责,也不再担心失去亲密关系。只有肯定自我价值,建立自己的价值标准,信赖自己的处事原则,才不会陷入害怕拒绝的情结。

打开百度App,看更多图片

其实,别人的评价仅仅是一种参考意见,有时可以借鉴,有时可能毫无价值,别人不是你的上帝,你才是自己的主宰。你有权力对别人说“不”,当你不再害怕说不的时候,你将拥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和空间,世界也不会因此而崩溃。但一定要注意,尽量不要让对方感觉被轻视或受伤害,要实话实说,不要敷衍对方,也用不着找借口,更不必为自己辩解。当然,你也不必太在意别人的脸色,要学会坦然地面对批评和指责。

遭到拒绝不是失败首先我们要对拒绝有一个正确的认知。遭到拒绝并不是一种失败,因为即使你的提议再好,别人也不一定能马上接受。也许我们应该换一个角度来看待别人的拒绝。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被别人拒绝,可能是别人尚未看到他们自己的需要,或是一时无法做出决定,只是暂时不能接受而已。当然也有可能是人家真的不接受,但人家拒绝的不是你,而是你提出的建议。

人们在推销某种产品或提出某种建议时,经常会遭到拒绝,很多人会因此感到羞愧,甚至感到备受污辱。实际上,这种强烈的失败感,不是别人造成的,而是我们自己制造的,很多时候来自于我们内心的某种想象。因为大多数人习惯将自己提出的建议或请求,和自己这个人当成一回事,如果能将它们区分开来,养成对事不对人的心理习惯,就不会再害怕遭到拒绝了。

当然,有时候我们提出的请求和我们自身的条件也有根大关系,比如,求爱或求职的时候,如果遭到拒绝,就应当清醒的认识到,遭到拒绝并不是自己的失败,而是条件尚未具备,或者不是对方最合适的选择。 据说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时候,为了找到适合做灯丝的材料,曾做过上千次试验,但他不认为这些试验都是失败的,而是认为,每次试验都让他知道某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而已。最简单的做法是,接着进行下一次试验,直到找到合适的为止。我们向别人提出的一次次请求,遭到的一次次拒绝,同爱迪生的试验是同一个道理,只需要接着寻找适合自己的而已。

给自己全部的信赖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认为自己表现很出色的时候,如果有人肯定你的行为,你会相当满足;但是如果有人说你做得不好,你在沮丧的同时,是不是也会随之否定自己呢?你是否非常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

如果你经常有上述的感觉,那么你就是生活在别人的阴影下,完全失去自我。如果你按照别人的标准衡量自己,就有可能看不清自己的价值,甚至觉得自己一无是处,陷人自责、内疚和沮丧的情绪。如果你很在意别人的看法,经常会产生软弱无力、无可奈何、非常被动的感觉,因为你控制不了别人的看法。

从小时候起,为了赢得父母和老师的爱,我们学习努力做个好孩子。我们必须去迎合父母和老师期望,不仅是为了赢得他们的爱,更因为我们信赖他们,相信他们所说的一切。我们用他们提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我们通过他们的评价来衡量自己的价值,我们非常在意他们的态度,我们总是在迎合他人。久而久之,我们逐渐失去了对自己的信赖,看不到自身的价值,最终我们放弃了自己的意志,完全失去了自我。这种将赢得他人的肯定,作为自己行为准则的做法,实质上是不相信自己。

许多人之所以患得患失、谨小慎微、惶恐不安,一辈子干不成什么大事,与其说是缺乏才智,倒不如说是不相信自己。他们整天在别人的阴影里,看别人的脸色行事,用心猜度别人的一言一行,生怕别人对自己有什么不好的看法。他们总是用太多的心思来审视自身,一心维护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在待人接物上一边担心做过头,一边又害怕做得不够,以为这样就能获得别人的尊敬和喜爱。由于将大量精力耗费在取悦别人上,无法专注于那些最有价值的事情,最终失去了成就人生梦想的机会。

记得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你是跪在地上看他。”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具有非凡的价值,如果我们能站起来看世界,就会看到自己的力量;我们也不需要仰视任何人,我们价值也不是由他人来决定,我们是自身价值的创造者。

我们每个人都想感到自我价值,并将之视为生命的重心,但我们却一直朝错误的方向努力。我们以为,自我价值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所以我们一直在对自己的言行修修补补。我们时刻在观察别人的脸色,以及别人会怎么做,生怕自己显得奇怪或幼雅可笑,然后我们根据自己的观察来修正自己。

事实上,别人怎么看你,远没有你怎么看自己来得重要。过于在乎别人的评价,必定会沦为精神上的奴隶;一个屈从于别人评价的人,不可能创造自己的人生。当然,能够得到别人的赞许,的确非常令人满足,但如果仅仅为了得到赞许而活着,那就太可怜了。如果我们总是把别人的意见看的比自己重要,我们便放弃了自己的力量。

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的生命,只有会欣赏自己的人,才能获得心灵的自由、生命的智慧、生活的欢乐。事实上,我们只有完全地信赖自己,才能不受环境影响,充分地展现自己的价值。有位伟人曾经说过:“我不在乎别人认为我该做什么,但我非常在乎我认为自己该做什么。”我们需要时时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抛开世俗的声音,从大多数人的价值观中挣脱出来,建立自己为人处事的准则,并持久地遵循它们。

无条件的接纳自己你是否经常觉得自己不够好,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你是否对别人要求较低,对自己要求较高?如果你经常有上述的情况,那么你就没有完全接纳自己。人们不能无条件的接纳自己,是导致某些心理问题的根源。许多人不相信自己的力量,看 不到自己的价值、有些人甚至认为自己很邪恶。

这种看低自己,缺乏自信的心理状态,大多是源自小时候的生长环境。父母总喜欢称赞别人家的核子,贬低自己的核子,并不断指出孩子的缺点,本意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激励孩子进步。但是这种敲丧钟式的说教方式,很容易导致孩子内心深处的卑微感,羞耻感,失败感和不安全感。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大多内心敏感而脆弱,觉得自己没有价值,自信心也受到挫败,这种挫败感经常会伴随一个人多年。

毫无凝问,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接纳和背定,无论是在家里,公司,还是朋友在一起,都是如此。但我们首先得学会接纳自己!无任何条件的接纳自己!否则又怎么能期望得到别人的接纳呢?许多人总是有条件的接纳自己,也就是说只有当自己足够好的时候才能够接纳自己。“如果我考进重点学校,我会更加自信”、“如果我年薪100万,我会更信自己的能力”如果别人经常称赞我,我会更加爱自己”等等,但是生括本身并非一帆风顺,不可能事事都能如我们所愿,这些有条件的接纳,只能使我们的自信不断受到挫败。事实上,接纳自己是不需要任何条件的!你知道吗?真正的自信,并非取决于外部条件,而是来自内心的自我评价。

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决定了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我们总是贬低自己,就会变得自卑、沮丧、忧虑;如果能时时肯定自己,就会变得自信、快乐、有力。有时候人们对自己的认识并不准确,甚至同实际情况有很大出入。比如,有女孩子觉得自己不漂亮,并因此感到自卑,可朋友们却认为她是一个可爱的女孩子,很愿意和她交往。

大多数有自卑感的人,总是夸大自己的弱点,时刻想着自己的弱点,并且以为别人也在注意这些弱点,可事实并非如此。人们更为关注的是他们自己,而不是别人的所谓弱点。如果我们能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弱点,就不会被自己的错觉所蒙蔽,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类心理上的最大缺点,就在于常常骗自己。

不再试图取悦别人你是否为了迎合他人的需要,而忽略自己的需要?如果是这样,那么你就是犯了取悦别人的毛病。那些试图取别人的人,总是将自己的人生幸福寄托在别人身上,这是一个极大的错误。事实上,你的人生幸福完全取决于你自己,而不是别的什么人,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你不喜欢现在的生活状态,你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它,不要幻想通过取悦别人而得到什么。如果把你时间花在取悦别人上,最终得到的可能是失落的心情;如果你把时间花在有价值的事情上,你会得到100%的回报。

我们将什么作为推动自己人生的动力,直接关系着我们将会度过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如果我们将赢得他人的肯定作为自己的人生目的,那么注定了会遭遇失败、挫折和失落,因为我们要侍奉的人太多,我们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如果我们将实现自我价值作为人生目的,那么我们的人生就要容易得多了。

许多人让父母、老师、配偶、儿女、朋友的期望操纵着自己的人生;有的人即使在长大成人后,还在取悦他们那无法满足的父母;有的人被同伴的压力驱使着,时刻担心别人会超过自己,总是害怕别人会看不起自己。很难想象一个被别人的期望驾驭的人、一个总在担心别人想法的人,能有一个成功、快乐、健康的人生。

(原创:身体自愈研究者,百家号或微信内搜索“身体自我修复研究者”可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