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蜀汉鼎立

 选择权还我 2019-04-12

214年刘备迫使刘璋投降,自领益州牧,结束了巴蜀26年的刘焉刘璋政权,刘备的霸业取得重大实质性进展,七年前诸葛亮在《隆中对》中给刘备建议的路径安排已经实质上完全实现。

七年前的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给出的建议言简意赅,就是曹操不可争,孙吴不可图,要寻求霸业,外交上必须联孙拒曹,实力上必须先取荆州,占据巴蜀,进而三分天下。刘备深以为然,自谓“如鱼得水”,开始严格执行诸葛路线。于是在认识诸葛亮第二年的208年,便全力联合孙权,与周瑜率领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又南收荆州四郡。同时刘备还专门从孙权手中借来荆州江陵,占据荆州五郡,这些都是刘备按照诸葛亮建议实践建国大业的重要步骤。但就是这个荆州,成为了后来撬动天下的骨鲠,后面我们将会看到,蜀汉之国祚,可谓成于荆州亦败于荆州。


(武侯祠照壁)

215年,孙权知道刘备已经取得巴蜀,于是向刘备索要所借之荆州。但是荆州乃是刘备所信奉的诸葛路线图中的核心,何况也是当年赤壁之战胜利的革命果实之一,赤壁一战也是自己花了人头鲜血的,当时说借,刘备认为无非是一种“取得”的委婉含蓄的表达而已,孙权作为明白人,应该知道这其中的利益分割关系,何况至今刘备已经经营荆州七年之久,期间大量投入兵力物力财力心力,自然早已视为自己领地。但是孙权并没有这样的度量和认知,你说借那就是借,有借就应该有还。刘备一听显然十分生气,觉得孙权一根筋,脑子完全不会转弯,不识抬举。但是又不好撕破脸直接说不还,于是找了个随口话搪塞,说等得了凉州,就把荆州给你。孙权听了觉得刘备是在欺负我,于是立即派遣吕蒙袭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也率兵五万下公安,让关羽入益阳。就在孙刘正要为荆州大干一场之时,曹操进攻汉中来了。刘备自知不可能同时两线作战,于是先向孙权服软,孙权也知道这时要是落井下石让刘备被曹操所灭,自己也就命不久矣。于是孙刘马上议和,约定平分荆州,刘备把桂阳、长沙二郡给了孙权, 自己保留南郡、零陵、武陵,也相当于一种交换,孙权迫于形势,也就暂时接受了,荆州之争暂时结束。

218年,刘备整饬三年后开始正式进攻汉中,但未取得胜利,只占据阳平关。

219年继续,这一次刘备放弃阳平关,南渡沔水,于定军山扎营,曹操部将夏侯渊率军前来争取定军山,被黄忠所杀。而后曹操亲提大军来争汉中,但刘备敛众拒险,黄忠、赵云又在汉水截取曹军粮草,曹军不得已退军。于是刘备取得汉中之战的胜利,进位汉中王。同年关羽水淹七军,让曹操焦头烂额,于是致书孙权,又拿荆州的梗来挑拨,让孙权出兵攻打荆州,以此报复关羽。孙权见有利可图,派吕蒙率军出战。

220年,三国风云迎来巨大拐点。年初曹操病逝,曹丕继位,年内汉献帝让位,曹丕篡位成功,早已名存实亡的东汉王朝彻底灭亡。同年蜀中老将黄忠病逝,紧接着刘备最信任的谋士法正逝世,再是关羽被孙权杀害,而杀害关羽的祸首吕蒙也于同年得瘟疫死亡。这些人的死亡,直接导致了后面历史路径的改变。

221年,刘备得知汉献帝让位于曹丕,让自己这个“中山靖王之后”显得很尴尬,按理自己才是合法的汉祚继承人啊,于是为了争取身份与正统,刘备正式在成都登基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大赦罪犯,改年号为章武。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徙。

同年,刘备因为关羽被杀,决心报仇东吴。孙权自知杀害关羽乃是与曹操勾结的投名状之一,做得有点过头,但只要曹大爷在,就会保护自己。没想到曹操突然死了,孙权心里就虚了,于是更加舔着脸去抱曹丕大腿,曹丕心知肚明,假装接纳。同时孙权还厚着脸皮派使者向刘备请和,但刘备盛怒不许。不过关于此次复仇之战,刘备文武大臣均全部反对,赵云认为如先灭魏,则孙权自服,不应置魏不顾而与吴战,刘备不听。处士秦宓讲天时不利,被下狱。吴南郡太守诸葛瑾写信给刘备:“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孰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若审此数,易如反掌矣”。刘备依然不为所动。明白人诸葛亮也无可奈何,后来直接感叹:“孝直(法正)若在,必能制主上东行”。

但刘备此战,出师不利,三弟张飞还没上场就被部下暗杀。开战之后,很快就被东吴陆逊击溃,刘备退守白帝城。

223年,心力交瘁的刘备在白帝城散手人寰,临终托孤诸葛亮,后主刘禅继位,诸葛辅政,“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其后蜀人陈寿在《三国志》中对刘备有如下判词:“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讬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杜甫也有诗一首咏叹刘备:“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诸语堪玩味。

后诸葛亮守白帝托孤君臣之义,鞠躬尽瘁,于227年进驻汉中。此后7年,共六出祁山北伐,但是并未如愿。234年,诸葛亮因过度操劳,病逝五丈原,蒋琬代政。

武侯祠内岳飞书《出师表》石刻

从事后看,诸葛亮如此频繁北伐,确实是勉力而为。北伐该不该?该,但是时机可稍稍延后,一则刘备刚去世数年,之前一直连年征战,巴蜀纵然物资丰沛,但也经不住这样巨大的消耗;二则吴蜀暂时和好,无战争之忧,曹魏亦暂无迅速吞蜀之心,如此正是养精蓄锐恢复元气之天赐良机。如果把北伐延后或者频次减少,不仅民无苦战之劳,国亦有喘息之机,同时还可以以静制动,观察吴魏之动向变化,后发制人。但以孔明之明,竟也有如此急功近利之举,遂重蹈刘备覆辙,足堪惋惜。但是诸葛亮与刘备之君臣大义,的确是华夏风标,千载之下,亦可谓诸夏之中此一向度之天花板。


(武侯祠诸葛亮塑像)

历史不会给选择错误者以机会。263年,魏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等大举伐蜀,后主刘禅派遣张翼、廖化、董厥等前往拒敌。姜维率众将钟会十余万大军挡在剑阁,但邓艾却偷渡阴平直奔成都。刘禅与群臣商议后决定派遣诸葛瞻领兵于涪拒敌,虽然一开始诸葛瞻击破了邓艾军的前锋,但诸葛瞻不听黄崇的劝告占据险要,最后战死绵竹。 

刘禅再次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光禄大夫谯周力排众议,极力主张投降。而北地王刘谌请求背城一战,但刘禅不同意,于是刘谌先杀妻子而后自杀。南中监军霍弋也请求带兵前来守卫成都,刘禅还是不同意。最终,刘禅听从谯周的建议,向邓艾军投降。

刘禅投降后敕令坚守剑阁的姜维向钟会军投降,而姜维假意投降钟会,准备借钟会之手诛杀魏将,而后复兴蜀汉,并写密信给刘禅只需等待几天就可以。但因为事情泄漏,姜维及张翼等都被杀。蜀汉就此彻底灭亡,从刘备入蜀至此,国祚凡四十九年。


(汉中勉县武侯祠)

而抱曹魏大腿的东吴也好景不长,当蜀汉覆亡之时,也就是东吴灭亡的倒计时开始之日。此即刘禹锡诗云“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两年后的265年,司马炎取代曹魏,建立西晋。

280年,西晋灭亡孙吴,统一全国。而灭亡东吴的王濬水军,全部是从巴蜀调去的。当年东吴通魏侵害巴蜀,杀害关羽,致使蜀国急转直下,直至最终覆亡。如今曹魏被篡,伐吴之师竟是从蜀地而来。天道好还,因果不虚也!


(武侯祠红墙)

一场历史风云就此告一段落,百年刀光剑影进入历史的天空,蜀国的种子再一次埋入沃土,在浩荡寒风之中等待下一个春天。

附录明人王慎《临江仙》词一首: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