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沉思录:自由的三个模块

 海上嘉蘭 2019-04-12


密尔讨论自由,是基于每个人超验意义上与生俱来的自由,这的确是圣经传统下的自由。所以密尔的自由观是以此为基础的,然后提出了积极和消极的两个细分自由。这是密尔自由观的第一个模块。

当他所积极自由,是指一个人有权追求与生俱来的自由,这个观点没有信仰作为底色,是无法理解的。所以西方人无论是左派还是右派,都把自由视为天经地义的事情。谁剥夺我的自由,我就跟谁拼命。这是密尔自由观的第二个模块。

当他说消极自由,是指一个人的自由就是尊重和理解其他人的自由。“只要不涉及他人的利害,个人(成人)就有完全的行动自由,其他人和社会都不得干涉”,这是今天的自由主义所理解的主要内容。这是密尔自由观的第三个模块。

——自由是超验启示,即每个人理所当然的自由,构成自由的前提条件。

——每个人拥有积极追求自由的权利,并处在积极追求自由的过程中,构成自由的意义。

——每个人应该尊重其他人的自由权利,构成自由的边界。

但遗憾的是,人们逐渐忘记了密尔自由理念的第一个模块,只记住了自由的第二和第三个模块。甚至包括密尔本人,也处在这种遗憾当中。

所以密尔的自由主义观念,发展到现在,第一就是加固了边沁的功利主义价值观,把自由列为人的一种功利主义计算,人与人之间的竞争。第二则是导致人类社会出现了以自由主义为进路的乌托邦主义。人们看到了,每一种思想都以自由人为基本理念,即使是那些公开剥夺他人自由的思想,也把自由的冠冕戴在自己的头上。

密尔的问题,只有哈耶克看见了,所以哈耶克批评密尔。说福利主义作为自由主义的一个解决方案之所以流行,密尔是理论建构者。哈耶克甚至把密尔界定为“理性主义圣人”,这个称呼几乎等于是对密尔的诅咒,这才是密尔最大的不自由。

我的问题意识是,为什么自由的命题在理性主义时代变得莫衷一是,以至于人们渴望自由,但却无法缜密地解释自由。认识论的意义上,人们遗忘掉自由的超验启示,意味着人们遗忘了自由的超验完备性,使得自由不再是一个均衡的前提条件,而是人类经验意义上的非均衡现象。今天的人们关于自由的种种讨论,都是在非均衡路径的意义上的讨论。

基于这样的辨析,我想人们在思考自由的意义的时候,应该致力于一种综合的判断,同时思考自由的三个向度,使得自由成为一个综合判断:

——自由的前提

——自由的过程

——自由的边界

按照开放式纠错的原则,我们的思想的侧重点理所当然就是致力于自由前提的思考。只有关于前提的思考成为一个稳定的事实秩序,接下来关于过程和边界的思考才能成为一个事实的秩序。

日常阅读中我们能够发现一些重要的材料,让我们的关于自由的思考获得某种深度的拓展。比如亚当斯密出生的第一天就受洗成为基督徒,这在当时,婴儿受洗是一个传统习惯。斯密的信仰主要受到他母亲的影响。这一点,康德也和斯密一样。有趣的是,斯密和休谟在同一个教会参加信仰的敬拜仪式和教会的公共生活。两个年轻人都具有良好的思考能力,发表过一些不同于其他信徒的思想性意见。休谟尖锐一些,斯密温和一些。因此休谟被教会长老驱逐,而斯密则继续留在教会。日后人们看到,斯密对圣经传统观念的引用是公开性质的引用,尤其是在讨论道德情操论的时候,斯密把伦理学的前提条件和终极坐标指向了上帝信仰。

我的意思是说,亚当斯密是一个具有均衡判断气质的思想家,是一个同时照顾到了前提条件、过程和边界等三个要素的综合性的思想家。这使得斯密的思想既有经验意义上的细分能力,又有超验启示意义上的信心。

思想史的意义上,类似于亚当斯密这种具有均衡气质的思想家实在是太少了。即使是在基督教的思想史意义上,人们也很容易把圣经本义(上帝启示的话语)和基督教历史混在一起,总是分不清超验与经验的必要意义。这是一个错误。当我们说圣经话语的时候,我们在讨论绝对真理。(西方思想史上的绝对真理,就是指圣经话语);但当我们讨论基督教历史的时候,我们在讨论人们的宗教行为。按照圣经的一般启示,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正确的,正义的。前者是关于均衡路径的思考,后者是关于非均衡路径的思考。当我们看到基督教历史上的种种错误,这意味着我们看到了关于圣经话语的一个证明,没有一个人是义人,所有人都有罪,有限。即使是基督徒也是如此。也就是说,在非均衡的意义上,每个人处在不完美的状态;在均衡的意义上,人们经由对不完美人性的考察,能够意识到一个均衡的人性前提:每个人都有罪。

这样的思辨让我的心智有所拓展。我想我对圣经传统的理解是连续性的,涌现秩序的理解,是把均衡性和非均衡性容纳在一起的理解。这种理解方式让我意识到,人性的存在并非是一种断裂式的存在,而是周期性波动。波动的原因,在于人性的有限和不稳定。事实上整个人类历史就处在周期性波动的模态之中,因为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由人所组成的社会,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过是人。

理解这种周期性波动之后,我们就能理解思想史的波动。比如对中世纪的理解,就是一个波动性的阶段与过程。事实上没有中世纪强大的哲学传统,就不可能有后来的理性主义时代和经验主义时代。而我们今天的思想,处在经验主义的后期。中世纪文明是极为灿烂的思想时代,这和我们教材所介绍的中世纪是完全不同的。但我说了,任何时代都有挥之不去的问题,任何一个波动都意味着景气上升和下降,中世纪的问题也是明显的,正如我们这个时代存在太多的问题一样。这再一次见证了圣经的话语,没有一个人是义人,所有的人都有限、有罪。

这意味着一个重大的常识:如果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寻找到一个完美意义上的国度,能够寻找到一个完全没有缺点的人,那么,我们只有两个答案可供解释,第一,圣经的观念秩序可能错了。第二,人们的认知错了。如果是前者,这就不是基督徒的思维方式。如果是后者,就是基督徒的思维方式。只有在这里,基督徒和非基督徒才构成醒目的差别。


请支持原创思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