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药性临床的运用

 赵玲文化图书馆 2019-04-12

在有的髙等院校编写《中药学》总论部分,阐明中药药性理论时,以寒证用温热药物,热证用寒凉药物,寒热错杂证则温热药与寒凉药配合使用,如果违背这一原则,便会产生不良后果,先就此问题做以下论述:

一、中药的应用

《中药学》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中医理论的指导,人们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根据疾病的性质寒热,正邪的虚实,脏腑机能升降变化,病变部位总结出药物的四性、五味、升降浮沉、归经,观察药物配伍时所产生的不同作用与副作用,中毒反应,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妊娠期的特点,药物的用量大小,煎服方法与疗效均有密切的关系,最后形成现今一套完整的中药应用原则一一四气(性)、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配伍、使用注意、用法等。药性仅是应用原则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故选配药物时只要符合中药的应用原则,可以不受药性理论的限制。

二、从临床分析中药药性的运用

根据病情的需要,临床使用中药时多按方剂的组成原则进行刮伍,故从组方来分析药物的药性。

1、内服:

单方运用:药物单味应用,俗称“单方’’。内服时一般多遵循药性理论“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的原则。但亦有不循此法者。如治疗领下淋巴腺炎急期早期,取性温有毒之蜈蚣煎服,以毒攻毒治疗热性疾病。

复方运用:根据中药的应用原则与方剂的组成原则,不同药性的药物经配伍以后,药物起了复杂的变化,用于寒热错杂证,亦可用于治疗同一性质的疾病。这种变化俗称“去性取用”。如《安宫牛黄丸》治温热邪毒内陷心包之闭证,方中性属寒凉的犀角、牛黄与性温麝香共为主药,合成清热解毒豁痰开窍之效。如“大黄附子汤”治疗寒积实证,方中辛热之附子温里散寒为主药,苦寒之大黄荡涤积结为辅药,共凑温里散寒通便之功,又如“大承气汤”治疗阳明腑实证,方中苦寒之大黄为主药,佐辛温厚朴行气加强泻下作用,消除痞满兼证。再如《简便单方》治疗风热头痛,方中性属寒凉之菊花疏风清热为主药,辛温之川芎为使,引药上行巅项。不同药性的配伍治疗同一性质的疾病,在《方剂学》中广泛应用。

2、外用:

由于给药途径不同,其不守药性理论的戒律更为突出。

单方运用:如取单味性质温燥之天南星,辛行温散消肿治疗痈症初期。又如矾石为大热有毒之品,取以毒攻毒祛腐疗疮而治痛症和阴疽。

复方运用:如《外科正宗》的“阳和解凝膏”,方中性热之川乌与性寒的大黄并用治疗阴疽,又如《药敛启秘》的“阴毒内消散”,方中温热的南星配寒凉之青黛使用治疗阴症肿疡.。

综上所述中药的药性理论,仅是中药应用原则的-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在《方剂学》中不同药性配合使用除清热剂.温里剂较少外余为广见,用于治疗同一性质的疾病并不会产生不良后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