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央视播出电视剧《于成龙》,使全国上下再次关注起这个名字。 于成龙(1617—1684),山西永宁(今山西吕梁)人。在他二十余年的宦海生涯中,曾三次被举“卓异”,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帝赞誉,被称为“天下廉吏第一”。因为当下众多影视演绎与传播,一提起“第一廉吏”,马上就想起山西于成龙。实际上,在康熙年间,还有一个于成龙,也是同样的清廉勤谨,他就出自河北省固安县柳泉镇南房上村。
固安于成龙(1638—1700),汉军镶黄旗人,字振甲,号如山,故人称襄勤公。曾治黄淮河、修永定河,随征西北噶尔丹,政绩斐然。著有《抚直奏稿》,存国家图书馆。《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九有传。
固安于成龙也以清廉勤谨著称。他曾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和三十七年(1698)先后两任直隶巡抚。两次出任,于成龙最大的功绩就是治理浑河(今名永定河),他采取“疏筑兼施”的策略,对长达145里的河段进行全面统筹治理,建立起百余里的两岸堤防体系,使北京、天津和河北等地免受水患四十多年,康熙帝亲自赐名“永定河”。
固安于成龙的生平事迹,主要见于《清史稿》中的于成龙本传和清著名文人宋荦、李树德所撰的《于襄勤公年谱》及康熙年间的诗坛盟主王士祯为于成龙所撰的《墓志铭》。他清正廉洁、勤谨实干、耿介刚直,敢于为百姓做主。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曾得到山西于成龙的荐举升任江宁知府,后逐步升任要职。在康熙朝,两人以清廉勤谨著称,同为皇帝所倚重。当时市井间的民谣说:“前于后于,百姓安居。”时任吏部尚书的著名文人魏象枢为固安于成龙写诗赞曰:“冰清玉洁两于公,名姓相同志亦同。”
固安于成龙在晚清及民国间已有很大的名声,有不少说书艺人在大城市的书场或农村的市镇讲说他的故事,把他传说为包公式的人物。后至嘉庆年间,始有结集出版的公案小说。现流传于世的主要有三种,其中,名《于公案》者有六回和十回两种版本。另有《于公案奇闻》一书较流行,共八卷二百九十二回,包括近三十个公案故事,主要讲于成龙微服私访,审案断狱,惩恶除霸等事。
(本栏长期征集“日知录”三字篆刻,投稿邮箱:rizhilu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