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北上广”这几年一直被炒的火热,想离开的人早已备好行囊,不想离开的说的再多,也没能迈出一步。 在互联网时代的浪潮下,虽然涌进北上广还是众多人的首选,但渐渐的更多人正在改变着自己的选择。 2017年第一季度,人才净流入率最高的城市数据显示,北京的常住人口,出现了40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年轻人不论是被迫告别,还是主动离开,逃离一线城市的他们,选择落地于正在崛起的新一线城市。 杭州,在“新一线”中名列前茅。 杭州人说自己没有什么大志,做做小本生意足以,却出了一个又一个互联网英才。并且凭借阿里巴巴、网易、梦想小镇等一众互联网公司和科技孵化器,成为“中国互联网之都”。 近年来,这座充满了互联网思维的城市正在用自己的魅力吸引着更多的年轻人。 (互联网财经作家 琢磨先生) “互联网+”模式的创业浪潮,高新科技注入的新鲜血液,使得杭州这座千年古城在新时代下换发勃勃生机。 杭州浓郁的互联网思维带动下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接连生长,在国内市场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这一点来说,杭州虽比不上北上广却依然有一批批的人义无反顾来到这里扎根,又在情理之中。 你从哪里来? 为什么会选择杭州? @阿葛:
@断桥许仙:
@Lukelou:
@常钝:
在这个城市里,每天都会有人被问到这样的问题,有的说是景,有的说人。 答案各不相同。 但不管你来自哪里,不管你从事何种工作,只要爱上这座城市,你就有数不尽的理由。 西湖边上, 杭州人的多变性格 人们都说水是杭州的灵魂,杭州人的包容好似水的润物无声,杭州人的精明算计,恰似水的无孔不入。 “家国无大事,生活无小事。”这是杭州人理想的生活状态。在这个崇尚“小而美”的城市,人们讲究物尽其用,杭州人务实的性格特征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之中。 在杭州永远没有旅游淡季之说,下一场大雪,西湖畔便人头攒动。赏雪也好,聊天也罢,杭州人每天都在想方设法给平淡生活平添一份仪式感。 西湖景区不设围墙免费开放十余年,是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不收门票的5A级景区。春暖花开、草长莺飞,游客络绎不绝。人们可以肆意在西湖的山林、湖水边享受一场震撼人心的视觉盛宴。 人们说景区负责人傻,每年几千万维修费有去无回,但精明的杭州人却只笑不语。每年3000多亿的旅游收入,“印象西湖”的实景演出外加的十几亿人次,杭州人用“傻”换来了巨大收益,而其敢为天下先的“西湖模式”也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样本。 (文化学者 诗人 张海龙) 生活中他们又偏爱精致和谐,“一棵菜可以炒两盘菜”。没事去趟茶馆,听着小曲泡一壶龙井喝,几人聚一起下下棋,悠闲自得。 的确,见识过钱塘潮的波涛汹涌,感受过大运河的舟楫往来,欣赏过西子湖的水波如镜,这些或急或缓的水,杭州人复杂性格的形成也就不难理解了。 北上广深到北上广杭? 杭州:不要把我们放进去 因为马云和他创办的阿里巴巴,让杭州这座城市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速度”逐渐成为这座城市的另一个标签。 于是,西湖景区便与杭城市井零距离连接起来。 一个是烈火烹油的快生意,一个是扬汤止沸的慢生活。 一边是入世的成功,一边是出世的向往。 正是这样的一动一静,一快一慢才交织出独特的杭州人与杭州文化。 近年来,杭州的发展令人惊叹。很多国际会议也安排在杭州举行,民间创新活力仅次于深圳。杭州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现代气息向着一线城市靠拢。 2016年新一线城市的公布,又让这座本就成为“网红”的城市,再添一把火。然而当无数城市挤破脑袋想进入一线城市的轨道时,杭州人却对是否跻身一线城市这个标签并不敏感也不渴望,大手一挥,“不要把我们放进去”。 原来一直说北上广深,后来就变成了北上深杭。聊天时,广州人说“我们经济可以的,怎么能把我们踢除”,杭州人说“不要把我们列进去”。这其实也是和他们“淡泊明志”的性格有关。 他们认为:生活得美好就够了。 未来这座城市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我们现在还难以预料。 包容与沉稳,繁华与安逸,年轻化与多元化......未来或许还会有更多的标签来形容这座城市,而它也将包容更多的人,让离开北上广的年轻人有了家的感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