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06月30日今晚报《日知录》我所见非你所见

 我执斋 2019-04-12
余以恒
田申刻
  想象一下,你站在海边,看着漆黑的夜空逐渐开始泛起鱼肚般的光芒,远处的海水被阳光照射成透亮的酒红色,太阳逐渐从海中升起,海水和天空都被染成了鲜艳的红色。你随手拍下照片分享给身边的人,想让大家和你一样身临其境,欣赏由自然调和出的美丽颜色。但是,他们真的能和你看到相同的颜色吗?

  人们一直认为,视觉系统作为一个基本的感官功能,类似于相机镜头,每一个拥有正常视力的人,眼中所见的颜色都应当是相同的。然而,近年来一系列的色彩心理学实验,对于这一“常识”提出了强烈的质疑。

  首先,一些研究表明,语言对于色彩辨认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英国广播公司协同伦敦大学学院的心理学家们调查了非洲纳比亚地区的辛巴族人的颜色感知能力。在辛巴族的语言中,只有四个描述颜色的基本词,蓝色和绿色被划为完全相同的一个类别,即,蓝色和绿色的名字是相同的。研究人员向辛巴族人展示了一组由一个蓝色色块和数个绿色色块组成的图片,并要求他们从中找出蓝色色块。实验结果是:虽然参与实验的人都拥有正常的视力,但是所有人都无法指认出蓝色。心理学家认为,这是语言文字中对颜色的定义影响到了人们对颜色的辨认能力。后续研究也证明,一个人对于不同颜色的分辨能力,与他所说的语言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在英语中,有一种特别的红紫色名为magenta(中译为洋红色),任何一个在英语环境中长大的人,都能够轻易地辨认出这种红紫色与紫色、深粉色以及其他相近颜色之间的区别,而许多中国人则难以辨认出这些区别。

  《自然》杂志中的一篇研究报告指出,不仅仅是语言,其他外在因素,例如人们对于某些物品颜色的固有认知,也会影响到人们对于颜色的辨认能力。例如,在大部分人的认知里,香蕉是黄色的。当人们看见一根被制图软件处理过的“灰色香蕉”的照片时,会倾向于认为这根香蕉的颜色是灰色偏黄,而不是照片里原本的灰色。看来,一个人对于不同物体颜色的固有印象,与他的颜色辨认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又如,在英国,邮筒的颜色是红色的,而在中国,邮筒的颜色则为军绿色。一个在来中国旅游的英国人眼里的中国邮筒的颜色,和中国人眼中的中国邮筒的颜色,也许不那么一样。

  由此不难得知,一个人对于颜色的认知,与这个人的成长环境、使用的语言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但是这一联系具体的产生机制,还无法完全说清,目前色彩心理学家们仍在进一步研究。读到这里,你也许会问:我所见的蓝天白云,真的是其他人眼中的蓝天白云吗?

  (本栏长期征集“日知录”三字篆刻,投稿邮箱:rizhilu999@163.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