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11月10日今晚报《日知录》康康舞的世界

 我执斋 2019-04-12
苏典娜
缪贞谊刻
  康康舞是法国独具特色的舞蹈,早期流行于工人群体,到了19世纪风靡于各个阶层。特别是1889年巴黎蒙马特的红磨坊夜总会成立之后,那奔放的舞姿、欢快的音乐,不但赢得了观众们的欢呼,更是赢得无数寻求灵感的艺术家的关注。

  法国画家劳特雷克就为红磨坊的康康舞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海报,其作品色彩明快,构图简洁,平面化,线条有运动感和形式感,又有日本浮世绘的韵味,生动概括了康康舞的艺术特色。劳特雷克出身贵族家庭,童年时摔断双腿,他也醉心于红磨坊里的奢华生活,但他的油画与速写并不像他的海报设计那样表现红磨坊光鲜的一面,而是表现舞蹈演员们不为人知的一面,比如舞蹈演员们演出间隙小憩和揉脚的场景,或是她们高傲又略带倦意的面部特写,有一种不同于舞台聚光灯下的真实美。劳特雷克最推崇的是德加作品中那种充满激情的线条,他描绘舞者的作品也有德加的影子,但是比德加的色彩更加大胆,情感却更加冷静。与劳特雷克设计的漂亮海报相比,笔者更欣赏他的油画与速写,更加真实,更贴近生活里的人物,又流露出一种精神上的贵族气质,一种人文关怀,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喜欢表现真实而不表现理想”。

  好莱坞大片《红磨坊》讲述的就是与画家劳特雷克以及红磨坊的康康舞有关的故事,这部影片因大手笔的华丽制作和妮可·基德曼的精湛演技而大获成功。相比之下,笔者更喜欢那部年代久远的《法国康康舞》,该片是印象派艺术大师奥古斯特·雷诺阿之子让·雷诺阿的代表作,于1955年上映。小雷诺阿曾参加一战负伤,落下残疾,他拍摄的电影风格比较先锋另类,艺术生涯曲折坎坷,曾依靠变卖父亲的画作来偿还拍电影欠下的债务,由此背上“败家子”的名声。

  小雷诺阿虽从事的是电影创作,却深受父亲的绘画风格影响,在其执导的影片《法国康康舞》中,能看到老雷诺阿的名作《红磨坊街的舞蹈》的影子,有着绚丽明快的色彩、热闹欢快的气氛,还有一种幽默、调侃的味道。而父子俩对人物的描绘,都采用速写的方式,只是采用了不同的艺术语言而已,例如老雷诺阿画中的人物衣服用粗放的笔触画成,人物面部细节隐没在阳光和阴影中,只看到跳跃的色彩在眼前浮动,而小雷诺阿的影片则是利用情节发展迅速塑造出人物的个性,少有人物的细节特写和心理描绘,你似乎只看到一群形形色色的人物在明媚的阳光下起舞,为人生,为艺术。

  在音乐界,最出名的康康舞曲要数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的《康康舞》,这首曲子是为他的轻歌剧《地狱的奥菲欧》而作。这曲《康康舞》有着民间音乐的欢快情调,也常常为舞者跳康康舞时所用,正如电影《法国康康舞》里所描绘的那样。

  无论是劳特雷克、让·雷诺阿,还是奥芬巴赫,他们的作品都让我们在红磨坊奢靡生活的背后,在舞女奔放的舞姿身后,看到了另一个康康舞的世界,比舞台上的康康舞更加真实,更加深沉。如今,巴黎每年都有康康舞表演,因为它已经是法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