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必读】“树大自然直”的教育理念不可取

 和善书屋 2019-04-12

                                                文:王善法

                                                         ----01----

当下一些家长相信“树大自然直,人大自然长”的教育理念,主张让孩子顺其自然地成长。

持有这种教育观点的家庭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父辈小的时候家庭条件不好,儿童时代没有能够享受好的生活待遇,现在条件好了,往往会产生让孩子享受自己过去从未享受过的愿望,孩子要什么就满足什么,一切顺从孩子的愿望;二是盲目崇拜开放式家庭教育理念,尤其相信国外所谓开放式的家庭教育模式,纵容孩子自我意识膨胀,致使孩子生活学习等行为没有规矩;三是受隔辈家庭教育责任主体(即由爷或奶负责孩子的教育)制约,爸(妈)与爷(奶)教育观点不同,往往是爷(奶)主张宽松(所谓隔辈疼),爸(妈)主张严格,两股势力相互冲撞,孩子的教育沦为“树大自然直”状态;四是家长没有家庭教育意识或不具备履行家庭教育职责的能力,对孩子不管不问,放任自流。

                                         ----02----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俗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

孟母三迁,为孟子成为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印度狼孩卡玛拉、阿玛拉”自幼与狼为伍,只能学会四肢行走和狼的嚎叫;同一双父母所生孩子的未来成就有好有差,同一班级孩子的表现各有不同。

所以,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后天教育和环境对孩子的个性形成和发展、道德品质培养及身体素质培育等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03----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奉行“树大自然直”教育理念的家长,实际上是忽视了孩子成长的特点及孩子成长过程中环境因素的重要影响。放任自流,让孩子行为没有标准,甚至养成一些坏习惯,而这些家庭教育的缺失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因此,要想孩子健康成长,家长必须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进行适时适当的行为教育,让孩子在规范的教育环境中,养育身体、学习规范、彰显个性、拥有爱心,成为社会有用人才。在呵护孩子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家长的言传身教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第一,要持久地进行身教

打骂的成长环境,孩子学会暴戾;无礼的成长环境,孩子行为粗野;友爱的成长环境,孩子拥有爱心;艰苦的成长环境,孩子勇于奋斗。

家是孩子的第一间教室。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并且是永不退休的班主任。在孩子每个年龄阶段,家长都要根据孩子发育特点,规范自身行为,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用自身行为影响孩子。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要率先做到,让孩子在潜移默化过程中知书、达理、懂爱。

第二,要耐心地倾听诉说

言传是家庭教育的主要手段,倾听是有效言传的前提。家长在孩子教育的各个阶段都要做好倾听工作,为有效家教做好准备。

要听完:当孩子有所诉求、有所委屈、有所难受等状况时,都会向家长诉说。家长只有耐心地听完孩子所有诉说,才能把握孩子想要表达的愿望,后续的说教才对症下药。在孩子诉说过程中,不可仰视听、不可假装听、不可中途打断说。

要听明:孩子的诉说可能前言不搭后语,也可能表达不清想要表达的事情。这时家长不要催促、不要责骂,而应该鼓励他慢慢说或再次把话说完,从孩子的诉说中听明白他所表述的东西,为下一步教育提供依据。尤其是婴儿阶段,他的啼哭就是诉说,母亲要听明白他是饿了、困了、还是病了?不能听明白孩子的啼哭,是带不好孩子的。

要听透: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不端增强,孩子与家长之间的隔阂也不断增大。在这个阶段,孩子向家长表达诉求时往往采取含蓄方式。比如想买个风筝玩,他会讲学校要举办风筝比赛了。模拟考试没考好,他会说题目太难。喜欢某个异性同学,他会经常关心异性同学之间的事。这个时候,家长不能只看他所说问题的表象,更要听出他的话中话,明确了他的真正意图,家长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家庭教育才能有的放矢。

第三,要有效地实施说教

在耐心倾听孩子诉求同时,家长要不断进行思考,判断孩子的诉求是否合理,要根据孩子诉求及当时情景及时策划出相应的说教思路,实施相应层级的说教措施,才能收到想要达到的沟通效果。

要说温:无论孩子处于何种感情状态,家长都不要采用大声吼叫的教育方式,有理不在声高,而应该采取温和的态度与孩子沟通。家长越是大声训斥,说明家长此时紧张、焦虑或没有办法,孩子往往也会以大声叫喊或哭泣来应对,这将进一步激化孩子情绪,不利于问题解决;如果家长温和地教育孩子,就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了一个情绪缓冲的机会,解决问题时就显得从容合理,孩子也能够心平气和地理解并接受家长的建议。

要说准: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说教要有根有据。大的道理要符合国家法规和社会伦理道德,小的道理要符合家庭现状和孩子的实际情况。

用中学生常规要求和方式去教育小学生,这是拔苗助长,让孩子不知所措;以小学生生活常规去对待高中学生,处处包办,这只能为社会培养一个弱智的巨婴。

孩子合理或不合理的欲望需求,家长如盲目否定,将阻断孩子与家长进一步交流的通道;合理或不合理的欲望需求,家长如一律给予满足,将助长孩子的需求欲望,培养孩子的任性。

家长给予孩子的答复,要立足于规范,不可突破红线。要针对于孩子的诉求回应,不要答非所问。要让孩子接受,不能充耳不闻。要持续跟踪,不能说完就完。

家长要掌握好管教的分寸,既关心和爱护孩子,但又不过分限制孩子。要积极为孩子创造出愉快轻松的环境,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要说很:孩子的阅历较浅,判断是非的能力有限。他的行为欲望有可能超出行为规范要求甚至触及社会公德底线。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在不尊重师长、过度享受、聚众斗殴、经常旷课、与异性不正常交往、偷盗、无节制上网等触及底线的行为苗头,一旦发现要采取及时有力有效措施,给予否定和制止。在这些问题上,家长态度要很,行动要快,力度要大,不留余地。

      总之,在呵护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会遇到很多问题,但只要把握好孩子成长敏感期,坚持正确的教育方法,就能保证孩子健康成长,切忌对孩子不管不问,放任自流。

201941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