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视角 | “我”心中的体育课

 体育课那些事儿 2019-04-12

“你”就是“我”

“我”就是“你”

你眼中所见,正是我教学所求!

你脑中所想,正是我努力方向!

你耳中所听,正是我口中所述!

你心中所喜,正是我梦中所想!

用你的眼睛、耳朵、大脑看世界,

一切总是那么美好!

—黄老师

    在新的一年,似乎想写的什么(思绪万千),却下笔入不了神(敲不动键盘),和初中/小学高段孩子相处的第一学期即将成为过去式。(后面几期内容都是与“体育课程”、“体育课”内容息息相关的)我还是一枚刚刚出炉的还在冒气的新鲜的体育老师,对于体育课,可能孩子们比我更有发言权。孩子们估计……差不多……大概……有6~7年的体育课经历了,而我才1.5年。在新的体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之中,可能我面对的首要任务并不是“如何好上体育课”,而是体育课教些什么,该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如何处理师生关系?已经成为摆在我面前的首要问题。

    关于这个首要问题,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孩子们是“如何看待/认知的呢?”

对于体育课堂纪律认知?

衣物、水杯摆放整齐

着运动装,不带坚硬物品

上、下课不能奔跑和打闹

见习生带笔记本和本子,记录课堂要点

安全是首要

集合快、静、齐……

反思:对于该问题我之见,体育课堂与室内课最大的区别在于空间的不一样,课堂组织与有序显得格外重要。体育课夯实基础在于课堂常规、落实安全在于课堂要求、提升教学效果在于课堂秩序。课堂常规与安全是上好体育课的核心要素。孩子们对于体育课堂纪律的认识应该是比较有正能量的,却在实践环节“言行不一”,则更需要同伴、老师的监督与协助。

对于体育老师的要求/类型?

幽默有趣……  

民主的……

运动技能突出…… 

有爱心能师生同练……

帅的……

高的……

眼睛大的……

反思:对于该问题我之见,“我”想变成孩子们所期待的那样,让孩子们喜欢上我进而喜欢上运动/体育课,让老师、运动与体育课三者之间没有间隙、隔阂。孩子们写的最多的就是有趣和师生同练,我尽力为之让孩子们监督。通过一学期的试水,我可能已经变成了孩子们所期待的那样,附图为证。

对于师生的关系?

融洽……

开玩笑……

课堂氛围……

反思:对于该问题我之见,师生关系应该是亦师亦友,既是师者,传授知识与技能;也是朋友,畅谈所见所闻。两者本是混沌体,关键在于“度”。孩子们认为可以和老师说说笑笑、一起玩游戏亦是好老师。亦师亦友既共存、共生、共创、共乐。

对教学内容的看法?

健美操、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跳绳……

反思:体育/运动教授与学习其主要形式就是依托运动项目/技能进行的,根据学校特色体育发展与学生的特长发展进行综合考虑,以国家课程为基础,开展形式多样的模块课/选修课/社团课,满足孩子们的对于体育练习和学习的需求。

    通过了解孩子们心中“体育课”的模样,用孩子们的眼睛、耳朵、大脑、兴趣、情感去感知体育,谋求体育课程发展。

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

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

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

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

 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