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一位同事在幼儿园的读书会上分享了她对《道德经悟道心得》中一句“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人以和,对事以真”的感受。 她说自己性子直、说话冲,因为说话问题,经常得罪人。 有一天回公婆家,公公在里屋,他们小夫妻俩在外屋,她偷偷问先生:“你是不是又给你妈花钱了?” 话音未落,刚好赶上公公从里面出来,这下她好不尴尬——心想这下完了,公公要是把这事告诉婆婆,自己怎么面对二老啊? 但过后,当她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看到婆婆以后,却发现公婆俩像没事人一样,好像她从未说过那样的话。这下让她非常惭愧! 她想起以前一直觉得自己对公婆也算不错,但现在想想却多表现在形式上、物质上,而不在心里。 每当回到婆家,有时她眼里明明看到活儿,也不愿意多干,因为怕自己干多了,以后回来什么都要让自己干。 而到了自己妈妈那里,却撸胳膊挽袖子,勤快的不得了,恨不得帮妈妈把活儿都干完了。 所以,不是她懒,而是她有分别心。 对待公婆,她始终不能像对待自己的父母那样,有时先生若是多为公婆花了些钱,她心里就多少有点不舒服;可轮到她孝敬自己父母时,她却从不计较。 所以,不是她小气,而是她没有把婆婆当作妈。 反观先生,不论做什么事、买什么东西,对待双方老人从来都是一视同仁。如果遇到两边都要花钱的事,先生也会对她说“你自己决定吧”,而不会与她过多计较…… 今天再看到公婆和先生对她的态度,她突然觉得很惭愧! 道德经悟道心得中说“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人以和,对事以真”,这四条就是关系和谐的基础,而她一条都没有做到,却依然得到了大家的包容! 她说:学习道德经以后,突然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了!以前从不觉得有问题的地方,现在再回想起来,我却感到非常惭愧——原来以前的我,真的做的太不好了! 所以,以后我要按照“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人以和,对事以真”的标准来修正自己,真正做到挫其锐解其纷,让家里和谐! 逯欣心 2019年4月12日,第407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