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科医生诊疗思路——老年骨质疏松症

 新民中街 2019-04-12

本文来源:

费秀文,郑嘉堂,孔玉侠,等.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全科诊疗思路[J].中国全科医学,2018.[Epub ahead of print].

概 述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常见的增龄相关的慢性骨骼疾病,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4.4%。骨质疏松症相关脆性骨折发病率逐年攀升,其可致残、致死,且带来的医疗花费巨大。早期骨质疏松症缺乏特异症状,对于社区人群中的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及早诊断,适当干预,可减少其骨折的发生情况。

本文报道了全科医生在社区接诊的1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诊治流程,从全科医生诊疗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疾病的风险评估、诊断思路和治疗方法,并结合相关文献和指南进行分析,以拓宽社区全科医生的诊疗思路,提高全科医生骨质疏松症诊治能力,发挥基层医疗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优势。

全科医生诊疗思路——老年骨质疏松症

病例简介

女性,62岁。主因“腰背部痛3年”于2018-03-12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就诊。3年来,患者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腰背部疼痛,疼痛性质为酸痛,活动时间长或提重物时加重。查体:轻度驼背,腰椎活动度正常,腰部压痛(-)。

全科诊疗思路

腰背痛诊疗思路

患者因腰背痛就诊,腰背痛为社区常见症状,有调查显示,腰背痛发生率在老年人群中占17.2%,其病因按发生率依次为骨质疏松症、腰椎退行性病变、肿瘤、泌尿系结石、脊柱结核、不明原因。基于社区老年人群腰背痛的病因,追问患者病史:患者无外伤史,疼痛与体位无关,无放射性痛,无下肢麻木、间歇性跛行、大小便功能障碍,无明显乏力、消瘦、盗汗,无发热、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补充查体:肾区叩击痛(-),骨盆挤压试验(-),棘突及棘突旁压痛、叩击痛(-),关节无肿痛、僵硬。结合患者老年女性和腰背痛的发病率,考虑患者为骨质疏松症和腰椎退行性病变的可能性较大,但患者无下肢麻木、间歇性跛行,大小便和性功能障碍,暂不考虑腰椎退行性病变所致腰背痛,患者亦无肿瘤、泌尿系结石、脊柱结核等疾病的相关证据,应首先考虑骨质疏松症的可能性。

骨质疏松症诊治思路

骨质疏松症的风险评估

全科医生诊疗思路——老年骨质疏松症

进一步询问患者有关骨质疏松症相关因素的情况

喜饮浓茶,不饮咖啡,因日光过敏性皮炎基本不晒太阳,奶制品近2年开始摄入,约250ml/d,素食,口味清淡,每日快走约30min。无烟酒等嗜好。既往体检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肾病、消化道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慢性病病史。无激素服用史。既往月经规律,色量正常,孕1产1,50岁绝经,无避孕药服用史。母亲78岁时在家中摔倒致股骨颈骨折。同时建议患者使用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OF)骨质疏松症风险一分钟测试题(见表2)进行自我评价。由病史可知,患者为绝经后老年女性,且母亲有髋部骨折史,蛋白摄入偏少、光照少,可能存在维生素D缺乏、钙摄入偏少等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该患者年龄超过40岁、停经超过2月,且未服用维生素D、母亲曾轻摔后骨折,考虑该患者IOF骨质疏松症风险一分钟测试题评分为阳性。

综上,患者为骨质疏松症的危险人群,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

全科医生诊疗思路——老年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的进一步诊断

目前公认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是基于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测量的结果。DXA常规检测部位是腰椎L 1-4 后前位和左侧股骨近端各部位,包括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区和全髋部,骨密度单位为g/cm 2 ,一般选用T-评分(或 Z-评分)判断骨密度水平,T-评分=(骨密度实测值-同种族同性别正常青年人峰值骨密度)/同种族同性别正常青年人峰值骨密度的标准差,主要用于判断骨质疏松症的风险。Z-评分=(骨密度实测值-同种族同性别同龄人骨密度均值)/同种族同性别同龄人骨密度标准差,主要用于判断是否有异常的骨丢失。该患者无明确骨折病史,需进一步行DXA检查,遂将患者转诊至综合医院行DXA检查,骨密度分类标准见表3。

全科医生诊疗思路——老年骨质疏松症

患者为绝经后女性,骨密度水平选用T-评分判断,患者腰椎(L 1-4 )T-评分总和为-2.9(见表4),股骨颈T-评分为-2.3,全髋T-评分为-2.2(见表5),其最低T-评分为-2.9,同时患者Z-评分均>-2.0,在同年龄段预期范围内,综上,应考虑骨质疏松症的可能性。这里应注意,如患者L1-4中某一腰椎T≤-2.5,但均值大于-2.5,仍不能诊断骨质疏松症。再者,只用感兴趣部位作为诊断标准,非感兴趣部位如Ward's三角区不作为诊断标准。如果相邻腰椎之间T-评分相差大于-1,应考警惕此处是否有韧带钙化、骨肿瘤、压缩性骨折或腹主动脉钙化的所致骨密度假性升高。

全科医生诊疗思路——老年骨质疏松症

全科医生诊疗思路——老年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鉴别诊断

因骨密度主要用于评价骨的矿物盐含量,在其他一些骨骼疾病亦会导致骨密度低下,如骨软化症,因该患者有日光过敏性皮炎史基本不晒太阳,减少了皮肤维生素 D 的合成,可降低骨密度,应除外本病,骨需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完善结果:血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3U/L(参考范围 9~50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7U/L(参考范围 15~40U/L),碱性磷酸酶(ALP)74U/L(45~125U/L),血肌酐(Scr)78.87μmol/L(参考范围44~133μmol/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8.99ml·min -1 ·1.73( m2 -1 ;血钙 2.41mmol/L(参考范围 2.11~2.52mmol/L),血磷 1.01mmol/L(参考范围 0.85~1.51mmol/L),超敏 C 反应蛋白 1.63mg/L(参考范围 0~3.00mg/L),红细胞沉降率:12mm/1h(参考范围 0~20mm/1h);24 h 尿钙6.5mmol/24 h(参考范围2.5~7.5mmol/L),24h尿磷 18.9mmol/24h(参考范围 9.7~42.0mmol/L);25 羟维生素D 30.86nmol/L(足量:75~250nmol/L,不足:25~74nmol/L,缺乏:<25nmol/L,潜在毒性:>250nmol/L)。追问患者病史,患者无多饮、多食、口渴、心悸、易怒、大汗、消瘦等表现,无血尿、泡沫尿、无尿、少尿等表现,查体未见满月脸、水牛背、皮肤紫纹表现。

患者维生素D降低,但血钙、磷在参考范围内,暂不支持骨软化症,亦不考虑甲状旁腺亢进所致继发性骨质疏松。

患者无心悸、易怒、大汗、消瘦等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亦无满月脸、水牛背、皮肤紫纹等库欣综合征表现,患者查 Scr、eGFR、红细胞沉降率、超敏C反应蛋白均在参考范围内,暂不考虑慢性肾脏病、结缔组织病等可能,可除外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综上,考虑患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明确。

腰椎骨折的排查

除此之外患者腰背部疼痛3年,追问患者,患者近1年身高缩短2cm,考虑合并腰椎骨折,具有行腰椎骨折评估的指征(见表6),完善腰椎X线检查(见下图1),发现患者箭头处腰椎压缩超过40%,考虑为Ⅲ度重度骨折,重度骨质疏松症诊断明确。患者腰椎可见轻度骨赘形成,考虑存在腰椎退行性变,但患者无下肢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可暂不予处理退行性腰椎病变。

全科医生诊疗思路——老年骨质疏松症

全科医生诊疗思路——老年骨质疏松症

图1 腰椎X线检查

全科医生治疗思路

全科医生诊疗思路——老年骨质疏松症

生活方式调整

包括锻炼、戒烟、跌倒预防和避免大量饮酒。(a)均衡膳食:多摄入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推荐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0.8~1.0g/kg,并每天摄入牛奶300ml或相当量的奶制品。(b)充足日照:建议11:00-15:00尽可能多地暴露皮肤于阳光下15~30min,2次/周,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c)适当的锻炼:存在骨质疏松症(或正在试图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女性应该每周适当锻炼3次,每次至少30min。

药物治疗

予患者补充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指南推荐,50岁及以上人群推荐的每日钙摄入量为1000~1200mg。此外,尽可能通过饮食摄入充足的钙,饮食中钙摄入不足时可给予钙剂补充。维生素D用于骨质疏松症防治时,剂量为800~1200U/d。对于重度骨质疏松症患者(T-评分在-3.5或以下,即使无骨折;或T-评分为-2.5或以下,且有脆性骨折),推荐重组甲状旁腺激素-特立帕肽治疗,但存在治疗花费较高、需皮下给药和长期安全性的顾虑,故社区中应用较少。

编辑:毛亚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