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高鼻羚羊 英文名:Saiga antelope 学名:Saiga tataric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哺乳纲 Mammalia 目: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牛科 Bovidae 属:高鼻羚羊属 Saiga 种:高鼻羚羊 S. tatarica 高鼻羚羊又名高鼻羚、塞加羚羊(塞加羚)或大鼻羚羊(大鼻羚)。是牛科高鼻羚羊属下唯一的物种,和同样濒临绝种的藏羚是近亲。现存野生数量稀少,且可能持续下降中。已知最古老的高鼻羚羊化石发现自更新世底层,外型与现在并没有太大的差异,间接显示这种动物可能也是第四纪冰河时期事件后幸存下来的生物之一。 高鼻羚羊体长1至1.7米,肩高60至80公分,重20至69公斤。寿命6到10年。头大而尾短,雄性头上有角,角有环纹,体型较雌性大。 雄性与雌性皆具有独特而灵活的长鼻,鼻孔往下张开,鼻子内部的骨头是复杂的、卷曲的,鼻腔的开口布满了毛发、腺体和粘液束。每个鼻孔都是一个布满粘膜的囊。唯一一种与此相似的动物是鲸鱼!它的这个像风筒一样的鼻子还能过滤或在冬天吸入暖空气。 高鼻羚羊的毛很厚,像羊毛一样,从下巴到胸部都有长长的护发。在夏天,它是肉桂浅黄色的身体顶部与较暗的皮毛一侧的脸和鼻子。臀部、尾巴和臀部呈乳白色。在冬天,它们的被毛会变得更厚,颜色更苍白。雄性的角呈现很明显的脊状,琥珀色的角可以长到6到10英寸长。 不幸的是,它们也因为这个配件而被大量猎杀。 历史上,前苏联的解体导致了当地不受控制的肉食狩猎。中国民间对羚羊角的需求(以及为获取羚羊角而进行的无情偷猎)导致了性别比例的严重失衡——高鼻羚羊的雌雄比例为100:1,导致了出生率的灾难性下降,而且很可能还会对基因产生重大影响。羚羊角则被用于中国的民间医药。 过去的十年里,高鼻羚羊的数量急剧减少,超过80%是因为过度捕猎肉类和偷猎雄性动物以获取犀角而灭绝。另一个持续存在的威胁是由于某些地方保护水平不足、与牲畜争夺空间以及边界围栏等迁徙障碍而造成的栖息地丧失。 高鼻羚羊更喜欢开阔、干燥的草原、半沙漠的草原,以及没有茂密植被的开阔地带,在那里,它们能够扫视周围的环境,并迅速躲避捕食者。 在冰河时期结束前,高鼻羚羊曾广泛分布于英格兰到西伯利亚之间的广袤地带,甚至阿拉斯加也有分布。之后集中分布在中亚的多草平原。20世纪以来,由于盗猎,羊角被出售到中国做药材,高鼻羚羊的数量锐减了95%,中国境内的高鼻羚羊也已全部灭绝。 ![]() ![]() ![]() 2006年9月,尚有高鼻羚羊分布的5个国家(哈萨克斯坦、蒙古、俄罗斯、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签署《关于高鼻羚羊保护、恢复和可持续利用的谅解备忘录》。之后各国严格执行反盗猎措施,高鼻羚羊的数量从50,000头恢复到250,000头。 ![]() ![]() ![]() 目前,高鼻羚羊仅在亚洲和欧洲东南部地区,包括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蒙古等地。 ![]() 由于传统中医认为来自高鼻羚羊的羚羊角有医学价值,因此本种被大量杀害。2015年4月,高鼻羚羊突发大面积死亡事件,二至三周内有近一半的高鼻羚羊,逾120,000头死亡。其发病时间极短,死亡率也达到100%。研究人员对高鼻羚羊尸体组织样本分析认为,这可能与巴斯德氏菌或梭状芽胞杆菌有关。2017年,高鼻羚羊死因被确认因感染小反刍兽疫病毒,感染源可能来自家畜。 ![]() ![]() 但是,对高鼻羚羊生存的主要威胁仍然是来自于人类的狩猎。这种威胁的影响远远超过狼和狐狸等自然捕食者,火灾,栖息地破坏,迁徙路线阻塞,冬季恶劣或农业模式变化等。如上所述,高鼻羚羊的狩猎在20世纪90年代迅速加速,部分原因是高鼻羚羊角的利润丰厚。今天它每公斤最高可获得100美元利润。 ![]() ![]() 2001年,高鼻羚羊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中的“极度濒危”。尽管多年来许多国家都存在保护性立法,但目前正在努力改善执法,支持农村经济。保护区网络得到加强,一些国际保护组织致力于支持这一物种。自2006年以来,高鼻羚羊保护联盟一直在与“迁徙物种公约”合作。 ![]() 截至2010年,高鼻羚羊的全球数量约为50000只,大部分位于哈萨克斯坦。在蒙古地区的高鼻羚羊则遍布蒙古西部的两个偏远地区,主要分布在沙加自然保护区和曼克汉自然保护区(数据均为1993年所统计)。 ![]() ![]() ![]() 保护组织正在报告其在某些领域的工作产生的积极影响,但在整个物种的活动范围内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