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普拉斯》已经上线了,那么接下来【凌辰电影】的小伙伴们是想先听《湮灭》还是《血观音》呢?留言给我哦~ ↓↓↓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今天重发一篇“地震”时删掉的文章。不是我想偷懒,而是微信虽然删了可网上还能搜到这些文章,于是就被一些人钻了空子,洗有部电影的稿子。 所以接下来, 我会陆续在微信公号上恢复一些文章,便于更好地打击这些侵权行为——每天写原创真的是非常辛苦啊,一定要守护劳动成果是不。小伙伴们也当做佳作重温吧。这样你们如果想看之前的某篇稿子或某部电影,也可以给我留言呢。 洗澡,绝对是电影中最夺人眼球的场景之一。 不论是单人洗, 吴彦祖的 《游园惊梦》,我仿佛看到了很多人流鼻血 男女混合洗, 史泰龙、莎朗·斯通 《炸弹专家》 女女混合洗, 张曼玉、王祖贤 《青蛇》 男男混合洗, 邓超、佟大为 《中国合伙人》 或是大家一起洗。 《冷水浴》 而不论是脱了衣服洗, 《朗读者》 还是穿着衣服洗, 王祖贤 《倩女幽魂》 那些纤毫毕现的肌肉轮廓,那些楚楚动人的身体线条,那些水汽弥漫暧昧飙升的氛围——总是能带给观众无限的遐想,也总是能让人更轻易地血脉喷张。 这么说吧,作为一位阅片还有些数量的影迷,电影中男男女女沐浴的桥段我着实见过不少。 或香艳,或文艺;或含蓄内敛,或直白刺激;可谓千姿百态。 安吉丽娜· 朱莉、安东尼奥·班德拉斯《原罪》 不过我今天要给你们推荐的这部电影有点特别——《洗澡》。 海报上的三个人就是本片的三位主演,年龄稍大一点的观众或许还能认出他们——濮存昕,朱旭,姜武。 没错,这部电影里没有小鲜肉,放到当下院线,它的境遇很可能跟方励下跪前的《百鸟朝凤》一样,无人问津。 但在当年,《洗澡》却在国内外饱受赞誉——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影评人奖,美国国家电影评论协会特别推荐奖,西雅图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纽约邮报》的影评人也给出满分,表示这是他近期看过的一部接近完美的电影。 以国内观众为主的豆瓣评分也达到了8.3,好于93%喜剧片。比《百鸟朝凤》还要高出那么一点。 所以我把本片形容为一部“优秀的国产电影”似乎并不为过。 而它的优秀其实也和《百鸟朝凤》有着诸多共通之处,概括起来四个词—— 有良心,有关怀,有生活,接地气儿。 朱旭在片中饰演的是濮存昕和姜武的爸爸,叫老刘。他苦心经营了一辈子澡堂子,也是北京城内剩下的为数不多的搓澡工。 老刘早年丧偶,育有两个儿子,分别叫大明和二明。 长子大明因为对澡堂子的事业并不认可,许多年之前就南下深圳做生意去了。 所以多年以来,老刘身边只有傻二儿子和他相依为命。虽然并不富裕,但爷俩过得也是自在快乐。他们早上一块为澡堂子的开张做准备。 白天呢,老刘在澡堂子里给人搓澡、拔罐儿,二明就站在门口迎接客人。 而到了晚上,爷俩就换上专门准备好的运动装在胡同里、公园里溜溜弯儿,跑跑步。偶尔还会比试比试,看谁先跑到家。 父亲跑不过儿子,就施展小小的诡计耍赖, 一天结束的时候,他们一边清理水池为明天做准备,一边借着这个机会嬉笑打闹。 浓浓的生活气息就这样扑面而来。日子就像澡堂子里的水,波澜不惊,温度正好——舒服。 直到有一天,南下打拼多年的大明突然回来了。不是因为他想家,而是因为收到了弟弟的一张明信片,表示老爹挂了。 其实二明只是想表达他想哥哥了,所以在明信片上画下他和睡觉的爸爸——但这画风,确实搁谁都得误会。 和亲人久别重逢,但大明此次回到家里并没有感到多高兴。 相反,他很尴尬。 因为大明发现自己与周遭的环境完全格格不入。 这从他出现在澡堂的第一个镜头就看得出来——西装,领带,公文包,所有现代职场必备的东西他一样不差。 而他面对的环境呢——拖鞋,赤膊,吵吵闹闹。 就凭两个镜头,对立意味就出来了。 一边紧绷,一边松弛;一边代表着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一边象征着慢节奏的传统趣味。 就是这样,从北京到深圳,大明离家的物理距离很远,但心理距离更远。他的习惯、想法已经和弟弟爸爸完全不同,所以也很难融入他们的世界。 晚上弟弟和爸爸出去跑步,他就一个人待在房间里打电话——心里想的,嘴里说的,都是早点回去。 弟弟和爸爸在水池里比赛憋气,他只好一个人站在旁边看着。 家里明明有两个大水池,但大明从来不用。 即便到了不洗澡身体实在难受的时候,他也更愿意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走到淋浴下面冲冷水澡。 淋浴和泡澡看似仅仅是不同的习惯,但实际上——它投射出的是两种迥异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 淋浴求的是快,是个人独享的私密空间,这正与现代人追求高效与隐私的观念不谋而合。 而泡澡则完全不一样。 它讲究的是慢,是共享一个开放包容的公共空间。 当三五好友共同泡在一个池子里打打闹闹、扯扯淡、吹吹牛逼,洗澡本来的目的就已经悄然退场了。于是澡堂便也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洗浴场所,它同样变成了一个重要的社交场所。 这就是我们在片中看到的,人们来到澡堂里不只是来洗澡的。 还有来下棋的, 来斗蛐蛐的, 老刘家的澡堂就像一个纽带,它连接着邻里感情,也连接着北京城的过去与现在。所以这个澡堂提供的其实不只是水和服务,它更让到这里的客人们找到了归属和认同。 而所谓的客人和老刘一家也并非是冰冷的商业关系,他们彼此都很熟络,遇到困难了也都会互相帮衬—— 遇到三个膀大腰圆的壮汉来要账,年迈的老刘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 遇到家里闹矛盾的,老刘不仅把自家澡堂免费借给被赶出来的丈夫住, 还把妻子给找了过来,让夫妻俩一块泡在池子里修复感情。 这就是本片吸引人的地方——它不是冷冰冰的商业产品,它有人情味儿。 当然,尽管澡堂子的好处不少,但年轻人们并不认同。 正如一位客人所说——“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还是开快餐店来钱快。” 大明那么着急回深圳又为的什么? 说白了还不也是因为一个钱字。 但熟悉套路的观众肯定能料到,他越想走,越走不成。 果然,就在他去买返程的机票的功夫,跟他一块出门的傻弟弟跑丢了。 这是第一次,父亲和大明发火——我知道你看不起澡堂子你看不起我,我不在乎。我搓了一辈子澡,我看到那些老客人,我知足了。你要干大事,你要挣大钱,你你你,出去干去呀!我们俩过得好好的,你说你回来干什么? 而大明完全被说得目瞪口呆——是的,这些年来,他根本不懂自己的父亲。 第二天,走丢的二明自己找回到家里,这个全片几乎都在笑的角色,根本对昨晚家里发生了什么一无所知。 不过也正是从这场风波开始,大明对父亲、对弟弟、对澡堂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在体现这种变化上,《洗澡》给了一个很有趣的细节——衣服。 先是大明注视着弟弟穿上西装,打好领带, 接着父亲因为淋雨病倒,大明又穿起父亲的衣服准备代他管理澡堂。 衣服,象征着身份、角色。 那么这样的互换也暗示着——血缘亲情最终战胜了观念上的差异,他们消除了隔阂,彻底走进了彼此的世界里。 想必你们已经发现了,这完全就是一出男性大戏。虽然片中也有关于女性角色的支线, 但电影的内核还是在描绘中国男性的情感。 而男性之间的感情其实很难表现,父子、兄弟之间尤其如此,东方文化下更是如此。因为我们更含蓄、内敛。 所以要把这种感情表现的不尴尬需要足够多的细节,更需要演员细腻的表演。 本片做到了。 它的情节其实没有什么大起大伏,它的温情全部在一转一角的细节里。 比如大明洗凉水澡,虽然他告诉父亲自己在南方习惯了,但父亲还是为他拧开了热水管。面对一排排的管子父亲的表情固执而严肃,而或许不动声色的关心就是这样子。 比如父亲和二明一块憋气,大明告诉他明天想把回去的票买了。 儿子说这句话的时候父亲始终把头埋在水下没有回应。 而当大明走远了,他才把头抬起来——望着儿子离开的背影,一脸落寞。 或许,不动声色的不舍就是这个样子。 比如大明望着弟弟穿上西装的那个眼神——像是在笑,但似乎又比笑更复杂。 而看到后来你就会明白这个眼神的含义,大明从没有跟外人承认过自己有一个傻弟弟。 或许,不动声色的愧疚与抱歉就是这个样子。 是的,片中几乎所有的情感表达都是不动声色的。 它一点也不煽情,却就是能让你看着看着掉下泪来。 因为生活中的亲情大多时候就是这样,它像雨水一般润物无声。 我们都在雨里,所以我们懂。 所以当父亲在屋顶上和大明说出那句话的时候—— 我们也很容易联想得到,他离开的日子不远了。 果然,之后的某天大明提出要给父亲搓搓背, 但就在这时候他老婆打来了电话。 接电话的功夫,父亲死在了他工作一辈子的澡堂子里。 平静,安详,一如既往的波澜不惊。 子欲养而亲不在,那场未完成的搓背愿望也就成了永远的遗憾。 父亲离世后,距离澡堂被拆的日子也不远了——政府决定在这里盖一栋大楼。 大明知道这事儿势在必行,但二明死活不肯离开。 他每天早上还是早早起床,不顾哥哥的阻拦打扫澡堂, 他还是会每晚坚持跑步, 哥哥请来搬家公司,他就拿着水管把人全部赶走, 但如此这般,也并不能阻挡政策拆迁的脚步。 影片最后,在马上要拆掉的澡堂子中央,二明旁若无人地唱起—— 我爱你,我的,爸爸。 这是二明唱给爸爸的告别曲,也是导演献给一个时代的挽歌。 澡堂不过是那个时代,那种特定的生活方式的缩影。 在今天,它几乎已经完全销声匿迹。 是的,高楼越来越多,科技越来越进步,交通越来越便捷,但——我们的生活跟那个时代的人相比是更幸福了还是更糟糕了? 我想,没人能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 所以在我看来,我们没必要去争论传统与现代孰优孰劣。毕竟,一个时代总有一个时代的特征,有一些无可避免的落寞与离别,但,该去的就让它去吧。 就像电影一样,父亲去世了,澡堂不在了,但大明和二明还是要继续生活。 毕竟人是活在当下,奔向未来的。 而我们所经历的那些过去、那些孕育我们的传统其实并没有消失,它早已嵌入我们的生命里,并持续指导着我们前行。这也是为什么——即便现在大澡堂已经很难见到了,但我还是想给你推荐这部《洗澡》。 洗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