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高句丽是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古代民族,人员组成主要有濊貊人、扶余人、靺鞨人、古朝鲜遗民等,高句丽国最早是由扶余人朱蒙于公元前37年(汉元帝建昭二年)在西汉的玄菟郡高句丽县(今辽宁新宾县境内)独立建立的,此高句丽和后来的高句丽不是一个王朝,更不是延续,后者是高句丽灭亡200多年后出现在朝鲜半岛的王氏高丽,和先前灭亡的朱氏高句丽不是一回事。 图片来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公元前37年,扶余王族内部发生动乱,王室成员朱蒙被迫出走南下,率领本部人马侵占新宾县永陵镇,并在此建立起高句丽王朝,到前三国时代时,高句丽太祖朱蒙就逐渐统一了几个濊貉部落并将势力扩张到汉江流域,将分散的五个部落设为五个省,借鉴西汉制度,也实行了中央集权化制度,至建武三十二年(公元前56年),高句丽吞并了东沃沮,随后又吞并了东濊的一部分领土,后又对汉朝的乐浪郡、玄菟郡和辽东发动攻势,完全摆脱了西汉王朝的控制,并与大汉王朝爆发了武装冲突。 图片来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高句丽是个欺软怕硬的主,在被强大的西汉王朝摁在地上揍一顿后,老实了很多,但是只要中原地区发生动乱,高句丽都要趁火打劫,发兵侵略内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高句丽乘机联合乌桓侵扰辽东郡、乐浪郡,使得两郡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东汉政府又无暇顾及,地方长官更是无能无力,直到最后出了一个公孙度把高句丽胖揍一顿后才老实,使其很长时间不敢南下,公孙度在摧毁了丸都城后以为高句丽灭亡了,也就撤军了,然而仅仅过了70年的时间,高句丽又重建了丸都城,并进而袭击辽东、乐浪和玄菟等地,高句丽真是一个打不死的小强。 图片来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西晋初年,高句丽见晋王朝太强大,不敢招惹,就派人到中原学习先进的中原文化、制度,很快就变得强大起来,等到“八王之乱”、“五胡乱华”时,永嘉五年(公元311年),趁着前赵皇帝刘聪派兵攻破洛阳,俘虏西晋晋怀帝,中原再次大乱时,禀性难移的高句丽再次入侵内陆,于“秋八月袭取辽东西安平”,截断了朝鲜半岛通往辽东的水路通道,又与永嘉七年“冬十月侵占乐浪郡,虏获男女二千余口”,建兴二年(公元314年),取得了对朝鲜半岛北方的统治。 图片来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高句丽第十九王广开土王谈德执政时,向外扩张的势头越来越猛,南征百济、北讨契丹、夫馀,并于公元404年,全部占领玄菟、乐浪,使得辽河以东的大片土地都被纳入了高句丽版图,公元427年,高句丽长寿王登基后,将都城迁到平壤,并加强了对百济和新罗的控制,五世纪末,长寿王吞并了一些扶余势力后,开始了与北魏的交锋,继续延续扩张的势头,在北周至隋朝初期,高句丽多次联合靺鞨、突厥南下,给北周和隋朝造成极大的困扰,隋朝建立后,针对高句丽的不断侵扰,彻底消灭高句丽的计划已提上日程,想必高句丽对此也是心知肚明,他也知道隋朝统一后,接下来就会收拾自己,于是就积极备战,以对抗隋朝的进剿。 图片来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隋朝灭掉陈完成统一后,隋文帝毫不客气地对高句丽警告道“王谓辽水之广,何如长江?高丽之人,多少陈国?朕若不存含育,责王前愆,命一将军,何待多力!殷勤晓示,许王自新耳,益得朕怀,自求多福。”高句丽王自知不是对手,遂服软归顺,派人前去隋朝朝贡,乞求原谅,隋文帝也不想劳民伤财发动战争,也就顺势册封其为开封府同三司、辽东郡公、高丽王,然而仅仅过了十年,隋文帝开皇十八年,高句丽王又再次率军进攻辽西,隋文帝大怒,下诏废黜其爵位,同时发兵30万,分水陆两路大军攻打高句丽。 图片来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可惜天不作美,隋军在进攻途中遭遇雨季,道路泥泞,致使粮草供应不上,军中又出现疫病,无法作战,水路也遇上大风,很多船被吹翻,损失严重,被迫撤军,但是即便这样,也让高句丽见识了隋王朝的军威,赶紧遣使上表谢罪,自称“辽东粪土臣元”,隋文帝一看,也没和他一般见识,就把他给放了,到隋炀帝时,高句丽又耐不住性子,再次入侵辽西,虽然隋炀帝有好大喜功的一面,但面对反复无常的高句丽,搁着谁也会大怒,于是三次亲征,最后一次倾尽全国之力率领百万大军出征,这次隋军一点也没客气,直接就攻克了高句丽的老巢平壤,迫使其臣服,可惜的是由于当时隋朝已是天下大乱,隋军来不及扫清高句丽残余势力,就不得不匆忙撤军回朝,给高句丽留了一口气,隋朝也为这次出征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几乎耗尽了自己的实力,以至于引发了天下大乱,并最终导致隋朝两代而亡。 图片来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原大乱后,高句丽又再次作乱,不仅侵占了整个辽东半岛,差点就杀入关内,直到唐朝建立,高句丽这才消停下来,并主动派遣使臣朝贡,唐高祖李渊也没太为难他,对其进行了安抚,这期间,双方往来频繁,似乎和平指日可待,其实高句丽也知道自己不咋地,唐王朝早晚得收拾自己,于是不惜花费巨资,学着中原,沿着边境修筑起长城来,从扶余城(今吉林四平)至大海,总长度达千余里,前后历时十六年,而唐朝已到了李世民时期,他可不愿惯着高句丽这么折腾,决定对高句丽用兵,彻底解决高句丽问题。 图片来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贞观十九年,李世民经过近十年的励精图治,国力逐渐恢复,遂决心东征,下诏痛斥高句丽“残虐其民”、“侵扰邻国”、“违我诏令”,并昭告天下,辽东乃本国之土地,岂容外侮侵占。下令出征,虽然唐太宗李世民几次亲征都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直到公元668年,薛仁贵与大将军李勣一起率军彻底灭掉了高句丽,将高句丽分置9个都督府42州100个县,隶属安东都护府,自此,存世700年之久的高句丽作为一个政权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