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向军:人在旅途——两则作文题写作分析

 三驾马车1966 2019-04-13

刘向军

【题一】

题目:出发

要求:

1.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2.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写作分析】

人在旅途,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抵达、不断出发的历程。“出发当然是文学意义上的出发,而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行走。因此,出发的含义就是为了一个新的目标、新的高度去拼搏、努力、进取。

此题审题的关键是:谁出发?为何出发?向哪里出发?

一般的思路会想到写,写自己的某一个追求。当然也可以写,比如孔夫子当然出发周游列国,传播儒学;比如俞敏洪离开北大,出发创业,开始创立新东方;比如唐僧师徒,一次次征服妖魔,一次次开始新的出发;比如写袁隆平,不断出发挑战水稻亩产的新高度,每一次成功,都是新的出发点。

此题在写作中的技巧是:写出发前,写出发中,写出发后,有效扩展文章长度。如果孤零零地就出发的当下写出发,就觉得无话可说。

即便是按大众化的思路写的出发,也可以另辟蹊径,写出新意来。比如,写某次出发去郊外地野营,写第一次学蒸馒头失败后重新出发再练习,写对孔子的《论语》感兴趣独自出发研读它。

【题二】

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

理想是丝绸织的。

理想破了,掉在地上,

有些失落,有些伤感,

拣起来重织,再续一个理想。

梦想是翡翠做的。

梦想破了,碎了一地,

没地方扔,不舍得扔,

悄悄拣起来,往心的深处藏。

幻想是天边彩虹。

它不会破,但会消失。

幼儿看它,兴奋雀跃,

成人若见到,只会一笑而过。

要求:

1.     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

2.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3.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写作分析】

这则写作材料包括了三个关键词:理想、梦想、幻想。

此题的第一个难点在于:如何正确认识这三样东西?

此处要注意这么几点:一是理想、梦想、幻想这三者与现实的关系,依次由近而远;二是这三者都有存在的理由,都有其价值和意义,不能简单地肯定哪一个,否定哪一个;三是这三者本身又是辩证地相通的,某个理想如果不坚持,它可能就变成了梦想甚至幻想,某个曾经看起来是幻想的目标经过执著的努力也可能变成了最终实现的理想。

正是因此,我们才普遍地认可这样的话:要胸怀远大理想;人类需要梦想家;放飞梦想。人们也才普遍喜欢这样的事:读科幻作品,看科幻电影,幻想未来世界。

此题在写作时的难点在于:理想、梦想、幻想这三个概念是面面俱到地写呢,还是重点写两个、写一个呢?

对于数百字的考场作文来说,最佳策略是重点写一个!这是不用犹豫的决断。当然,重点写一个,不是完全不理睬其它的,而是在行文中点及或者略写另外的概念即可。如果能驾驭三个概念的内在关系的话,当然也可以在文中纵论三者之间的辩证依存问题。

有了上述认识,问题已经相当简化了:这道所谓的三概念材料作文,与第一道以出发为标题的命题作文本质上还是一回事!所有切实的出发,都是在追求理想;所有成功的出发,都是在实现理想;所有口头的出发,不是梦想就是幻想!如此而已!

2017.4.2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