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 【歌诀】 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 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组成】龙胆草 生地 车前子各三钱(各9g) 栀子(8g)黄芩(9g) 柴胡 (6g) 泽泻(12rg) 当归(3g)各二钱 木通(9g)甘草(6g)各-钱 【用法】水煎服。 【功用】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 【主治】肝胆实火上扰,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湿热下注,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妇女湿热带下。 【方析】肝胆实火炽盛为本方主证。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妇女湿热带下为兼湿热下注之证。方以龙胆草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为君。黄芩清热燥湿;栀子泻三焦火,利尿除湿,共为臣。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使邪有出路;生地滋阴生津;当归、柴胡 养血疏肝,共为佐药。使以甘草调和诸药。 16 . 当归龙荟丸___十五、泻火之剂16 . 当归龙荟丸 (刘河间)肝火 (《宣明论方》) 【歌诀】 当归龙荟用四黄龙胆芦荟木麝香 黑栀青黛姜汤下一切肝火尽能攘① 【词解】①攘:攘rang,音让,上声,排除,抵御。 【组成】当归 龙胆草 黄连 黄柏黄芩栀子各—两(各30g) 大黄 芦荟 青黛各半两(各15g)木香—分(O.3g)磨香半钱(1.5g) 【用法】共研细末,白蜜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9g),生姜汤送下。 【功用】清热泻肝,攻下行滞。 【主治】肝胆实火之头痛面赤,目赤目肿,胸胁胀痛,便秘尿赤,形体壮实,脉象弦劲,躁扰不安,甚或抽搐。 【方析】肝胆实火为本方主证。方以龙胆草、青黛、芦荟直入肝经而泻火为君。臣以大黄、黄连、黄柏、黄芩、栀子通泻上中下三焦之火。佐以木香、麝香走窜通窍以调气,使诸药清热泻火力更迅猛;当归和血补肝防苦寒太过为制。 17.左金丸___十五、泻火之剂17.左金①丸 (朱丹溪)肝火。 (<丹溪心法》) 【歌诀】 左金茱连六一②丸 肝经火郁吐吞酸 再加芍药名戊己热泻热痢服之安 连附六一治胃痛寒因热用理一般 【词解】①左金:指据“实则泻其子”而制方,心火为肝木之子,黄连泻心火,则不刑肺金,金旺则能制木。 ②六一:指二药用量比例为6:1。 【组成】黄连六两(180g) 吴茱萸一两(30g) 【用法】研细末,水泛成丸,每服五分至一钱(1.5一3g);或水煎服。 【功用】清泻肝火,降逆止呕。 【主治】肝经火旺,肝火犯胃。症见胁肋胀痛,嘈杂吞酸,呕吐口苦,脘痞嗳气,舌红苔黄,脉弦数。 【方析】肝经火旺为本方主证。嘈杂吞酸,呕吐嗳气为肝火犯胃,胃失和降之兼证。方中重用黄连泻心胃之火,降逆止呕为君。佐以吴茱萸温 中散寒,降逆止呕,疏肝解郁,与黄连相配辛开苦降,泄肝和胃 【附方】(1)戊己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黄连吴茱萸 芍药各五两(各l00g),研末为丸。 功用:疏肝和脾。 主治:肝脾不和。症见胃痛吞酸,腹痛泄泻,九及热泻、热痢等。 (2)连附六一汤(《医学正传》) 黄连六钱(l8g) 附子—钱(3g),加姜、枣,水煎服。 功用:清泻肝火。 主治:肝火太胜,肖既1◇吧哇◇7胃脘痛,呕吐酸水。 按:连附六一汤配用附子是防黄连苦寒,格拒不入,为寒因热用。 18.导赤散___十五、泻火之剂18.导赤散 (钱乙)心、小肠火。 (《小儿药证直诀》) 【歌诀】 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般攻 口糜淋痛小肠火引热同归小便中 【组成】生地 木通 甘草梢各等分 【用法】加竹叶适量,水煎服。 【功用】清心凉血,利水通淋。 【主治】心经热盛。症见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饮冷,及口舌生疮,或心热下移小肠,小溲赤涩刺痛。 【方析】心经热盛为本方主证。小便赤涩刺痛为心移热于小肠之兼证。方用生地清心凉血,下滋肾水为君。臣以竹叶清心除烦,引热从小便而出。佐以木通上清心火,下利小肠。甘草梢清热解毒,止茎中痛,并可调药为使。 19.清骨散___十五、泻火之剂(《证治准绳》 )19.清骨散 (王肯堂)骨蒸劳热。 【歌诀】 清骨散用银柴胡 胡 连秦艽鳖甲符 地骨青蒿知母草骨蒸劳热保无虞① 【词解】①虞:虞yū,音愚,作忧字讲。“保无虞”,即保无忧。 【组成】银柴胡 —钱半(5g) 胡 黄连秦艽炙鳖甲地骨皮 青蒿 知母各-钱(各3g)炙甘草五分(2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虚热,退骨蒸。 【主治】虚劳骨蒸,或低热日久不退。症见唇红颧赤,形瘦盗汗,舌红少苔,两脉细数。 【方析】虚劳骨蒸为本方主证。方用银柴胡 甘微寒,善退虚热而无苦泄之弊,为君药。知母滋阴润燥,泻肺肾虚火;胡 黄连清血分之热;地骨皮清泄肺热,除有汗骨蒸;青蒿、秦艽善透伏热,使从外解;诸药配合内清外透,共为臣药。佐鳖甲滋阴潜阳,并引诸药入阴分。少用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20.普济消毒饮___十五、泻火之剂20.普济消毒饮 (李东垣)大头天行。 (《东垣试效方》) 【歌诀】 普济消毒芩连鼠玄参甘桔蓝根侣 升柴马勃连翘陈僵蚕薄荷为末咀① 或加人参及大黄大头天行力能御 【词解】①咀;咀ju,音举,嚼。 【组成】黄芩 黄连各五钱(各15g) 玄参甘草陈皮各三钱(各9g)板蓝根 马勃 连翘薄荷牛蒡子各一钱(各3g) 升麻僵蚕各七分(各2g)柴胡 桔梗各二饯(各6g) 【用法】水煎服。 【功用】疏风散邪,清热解毒。 【主治】大头瘟。风热疫毒之邪,壅于上焦,发于头面,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煊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方析】外感风热疫毒,壅于上焦,攻冲头面为本方主证。方中重用黄连、黄芩清泄上焦热毒为君。牛蒡、薄荷、连翘、僵蚕辛凉宣泄,疏散风热为臣。玄参、板蓝根、马勃、桔梗、甘草清热解毒,清利咽喉;陈皮理气散结;共为佐药。升麻、柴胡 辛凉散热,升阳散火,为“火郁发之”,并可协诸药上达头面为使。若体虚加人参,便秘加大黄。 21.清震汤___十五、泻火之剂21.清震汤 (刘河间)雷头风。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歌诀】 清震汤治雷头风升麻苍术两般充 荷叶一枚升胃气邪从上散不传中 【组成】升麻苍术各五钱(各15g) 全荷叶一个 【用法】水煎服。 【功用】升清解毒,健脾燥湿。 【主治】雷头风。 【方析】风热外攻,痰火内郁为本方主证。方用升麻升清气,解百毒;苍术燥湿健脾,发汗解肌;共为君药。荷叶升胃中清气,助辛温 升散之药上行而发散,并保护胃气,使邪不传里。 按:据本方组成及功用应置于解表或祛风剂中。 22.桔梗汤___十五、泻火之剂22.桔梗汤 (严用和)肺痈,咳吐脓血。 《(济生方》) 【歌诀】 桔梗汤中用防己桑皮贝母瓜蒌子 甘枳当归薏杏仁黄芪百合姜煎此 肺痈吐脓或咽干便秘大黄可加使 【组成】桔梗 防己 桑白皮 贝母瓜蒌子枳壳 当归 薏苡仁各五分(各1.5g)黄芪七分(2.1g) 杏仁百合甘草各三分(各1g) 【用法】加生姜五片,水煎服。 【功用】清热补肺,利气除痰,消痈排脓。 【主治】肺痈,心胸气壅,咳嗽脓血,心神烦闷,咽干多渴,两脚肿满,小便赤黄,大便多涩。 【方析】肺热气壅,化腐成脓为本方主证。方用桔梗、祛痰止咳,消肿排脓为君。臣以桑白皮泻肺,薏苡仁消痈,百合、瓜蒌子、贝母、杏仁润肺清火,降气除痰。佐以黄芪补肺气;当归和血;防己散肿除风,泻湿清热;枳壳利气;甘草与桔梗相配能清利咽膈;便秘可加大黄。 按:本方应置痈疡剂中。 23.清咽太平丸___十五、泻火之剂3.清咽太平丸 (汪昂)肺火咯血 (《医万集解》) 【歌诀】 清咽太平薄荷芎柿霜甘桔及防风 犀角蜜丸治膈热早间咯血颊常红 【组成】薄荷—两(30g) 川芎 柿霜甘草防风犀角各二两(各60g) 桔梗三两(90g) 【用法】共研细末,和白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 【功用】清热止血,清利咽喉。 【主治】肺火咯血,咽喉不清利,两颊泛红等。 【方析】膈上有热,肺燥阴伤为本方主证。方用犀角清热凉血为君。臣以川芎升清散瘀而调血气;薄荷、防风消散风热;桔梗、甘草清咽利膈。佐以柿霜生津润肺。白蜜调和诸药为使,并能润燥。 24.消斑青黛饮___十五、泻火之剂24.消斑青黛饮(陶节庵)胃热发斑。 (《伤寒六书?杀车槌法》) 【歌诀】 消斑青黛栀连犀知母玄参生地齐 石膏柴胡 人参草便实参去大黄跻① 姜枣煎加一匙醋阳邪里实此方稽② 【词解】①跻:跻ji˙音基,原作登字讲,此处作加字讲。 ②稽:稽jiˇ,音几,作凭据讲。 【组成】青黛 栀子 黄连 犀角 知母玄参生地石膏 柴胡 人参 甘草 【用法】加生姜一片,大枣二枚,水煎,加醋一匙服。 【功用】泻火解毒,凉血化斑。 【主治】温 病或伤寒化热,邪入营分,身热不退,皮肤斑疹,色红而深,口渴烦躁,舌质红,苔干少液。 【方析】热邪入营为本方主证。方用犀角清营解毒,凉血散瘀,清心安神;生地清营凉血,滋阴生津,共为君药。臣以石膏清胃火,青黛清肝火,黄连泻心火,栀子清三焦之火。佐以玄参、知母清热养阴;柴胡 引邪透达肌表;姜枣调和营卫;人参、甘草益气和胃。斑已外见,不宜再用升散,本方在用大量寒药的同时,用一味柴胡 ,清透并用,免毒邪内陷,又加醋酸敛以防柴胡 过散,又能引药入肝经血分为使。便实者去人参加大黄以通结泻热为佐。 25.辛夷散___十五、泻火之剂25.辛夷散 (严用和)肺热鼻瘜。 (《济生方》) 【歌诀】 辛夷散里藁防风白芷升麻与木通 芎细甘草茶调服鼻生息肉此方攻 【组成】辛夷藁本防风白芷升麻木通川芎细辛甘草各等分 【用法】研细末,每服三钱(9g),清茶调下。 【功用】利窍生清,散热除湿。 【主治】肺虚又感风寒湿热之气,鼻肉壅塞,涕出不止;或鼻生息肉,气息不通,不闻香臭。 【方析】肺虚感风寒湿热之气为本方主证。方用辛夷、升麻、白芷引胃中清阳上行于脑为君。臣以防风、藁本上入巅顶以祛风燥湿清热;细辛散热通窍;川芎散郁而助阳气上行。以上均为上行升散,清热通窍之品,恐辛燥太过,故佐以木通泻火下行,甘草甘缓,绿茶降火,升降并用。 26.苍耳散___十五、泻火之剂26.苍耳散 (严用和)风热鼻渊。 (《济生方》) 【歌诀】 苍耳散中用薄荷辛夷白芷四般和 葱茶调服疏肝肺清升浊降鼻渊瘥① 【词解】①瘥:瘥chai,音差,去声,病愈。 【组成】苍耳子二钱半(7.5g)薄荷叶辛夷各半两(各15g) 白芷一两(30g) 【用法】共研细末,每服二钱(6g),葱茶调服。 【功用】清热疏风,通利鼻窍。 【主治】鼻渊,流黄浊鼻涕,鼻塞不通。 【方析】风热上扰脑+,清阳不升,浊阴上逆为本方主证。方用苍耳子疏风散湿,上通脑顶;辛夷散风热,通九窍;为君。臣以白芷上行头面,祛风通窍,协辛夷通利之功;薄荷疏肝泄肺,清利头目,助苍耳上达之力。佐以葱白升阳,清茶降浊。 按:原书本方作者误为陈无择。 27.妙香散___十五、泻火之剂27.妙香散(王荆公)惊悸梦遗。 (《杂病源流犀烛》) 【歌诀】 妙香山药与参芪甘桔二茯远志随 少佐辰砂木香麝惊悸郁结梦中遗 【组成】山药二两(60g) 人参 黄芪茯苓茯神远志各一两(各30g) 甘草辰砂(即朱砂,另研)各二钱(6g) 桔梗三钱(9g) 木香二钱半(7.5g) 麝香—钱(3g) 【用法】研极细末和匀,每服二钱(6g),酒送下。 【功用】安神宁志,涩精止遗。 【主治】忧思郁结,惊悸不安,梦遗失精。 【方析】心气不足为本方主证。方用山药益阴清热,固涩精液为君。臣以人参、黄芪补益心气;远志、茯苓、茯神清心宁神。佐以桔梗开肺气,木香舒肝脾,磨香解郁结,辰砂镇心神。使以甘草调诸药,并补脾气。 按:本方应置安神剂中。 1.絮雪丹___十五、泻火之剂增辑 1.絮雪丹 烦热发狂。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 紫雪犀羚朱朴硝硝磁寒水滑和膏 丁沉木麝升玄草更用赤金法亦超 【组成】石膏 寒水石滑石磁石各三斤(各114g) 犀角屑 羚羊角屑各一斤(各45g) 青木香沉香各一斤(各15g) 玄参 升麻各一斤(各48g) 甘草八两(24g) 丁香—两(3g) 朴硝十斤(480g) 硝石四升(96g) 麝香一两二钱半(3.6g) 朱砂三两(9g) 黄金一百两 【用法】制成散剂,每服0.9一l.5g,日一至二次,冷开水调下。 【功用】清热开窍,镇痉安神。 【主治】温 热病,热邪内陷心包。症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痉厥,口渴唇焦,尿赤便闭,及小儿热盛惊厥。 【方析】气营两儒为本方主证。痉厥为兼肝热生风证。方用生石膏、寒水石、滑石大寒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犀角(水牛角代)清心凉血,解毒安神;羚羊角凉肝熄风止痉厥;麝香芳香开窍;共为君药。臣以元参、升麻、甘草清热解毒,元参并能养阴生津;朱砂、磁石、黄金重镇安神;青木香、丁香、沉香宣通气机;芒硝、硝石泄热通便。 2.至宝丹___十五、泻火之剂2.至宝丹 神昏谵语 (《太平惠民和剂局才》) 【歌诀】 至宝朱砂麝息香雄黄犀角与牛黄 金银二箔兼龙脑琥珀还同玳瑁良 【组成】生乌犀角 生玳瑁 琥珀朱砂雄黄各一两(各30g) 龙脑 麝香各一分(各0.3g)牛黄半两(15g) 安息香—两半(45g)金箔(半入药半为衣) 银箔各五十张 【用法】研末,炼蜜为丸,每服一丸(3g),小儿减半,日一次,研碎开水和服。 【功用】清热开窍,化浊解毒。 【主治】中暑、中风及温 病痰热内闭,神昏谵语,身热烦躁,痰盛气粗,舌红苔黄垢腻,脉滑数;及小儿惊厥属痰热内闭者。 【方析】痰热内闭,蒙蔽心窍为本方主证。方中麝香、安息香、冰片芳香开窍,辟秽化浊,共为君药。牛黄清心解毒,豁痰开窍;犀角清营凉血,透包络邪热;玳瑁镇心平肝,熄风定惊;雄黄劫痰解毒;共为臣药。朱砂、琥珀、金银箔镇心安神为佐药。 按:原用人参汤化服,加强益气扶正,宜于正气虚弱者;另有用童子便合生姜汁化服一法,增强祛痰止呕,滋阴降火之功,宜于热闭而脉实者。 3.万氏牛黄丸___十五、泻火之剂3.万氏牛黄丸 (万密斋)邪人心包,神识昏迷。 (《痘疹世医心法》) 【歌诀】 万氏牛黄丸最精芩连栀子郁砂并 或加雄角珠冰麝退热清心力更宏 【组成】牛黄二分五厘(l0g)朱砂一钱五分(60g) 生黄连五钱(200g)黄芩 山栀各三钱(各l2Og) 郁金二钱(80g) 【用法】炼蜜为丸,蜡封,每服一丸(潮重),小儿酌减,研碎开水和服。 【功用】清热解毒,开窍安神。 【主治】温 邪内陷,热入心包,神昏谵语,身热,烦躁不安;及小儿惊原,中风窍闭等。 【方析】热邪内陷心包为本方的主证。方中牛黄清热解毒,豁痰开窍,熄风定惊为君。臣以黄连、黄芩、山栀泻火解毒,导热下行,助君药清心包之火;郁金开窍醒神。佐以朱砂镇心安神。 【附方】安宫牛黄丸(《温 病条辨》)牛黄郁金黄连黄芩山栀朱砂雄黄犀角各一两梅片麝香各二钱五分珍珠五钱金箔,共为极细末,炼蜜为丸,金箔为衣,或不用,蜡护,每服一丸(3g),或鼻饲,小儿减半。 功用:清热解毒,豁痰开窍。 主治:温 热病,热邪内陷心包,痰热壅闭心窍。症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或舌强语謇肢厥;及中风昏迷,小儿惊厥属邪热内闭者。 按:万氏牛黄丸较安宫牛黄丸清热开窍之力较弱,宜于热闭轻证。紫雪丹、至宝丹及二牛黄丸均应置开窍剂中。 4.玉女煎___十五、泻火之剂4.玉女煎 (张景岳)养液清胃。 (《景岳全书》) 【歌诀】 玉女煎中地膝兼石膏知母麦冬全 阴虚胃火牙疼效去膝地生温 热痊① 【组成】熟地三五钱或一两(9-30g)麦冬二钱(6g) 知母 牛膝各钱半(各4.5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胃滋阴。 【主治】胃热阴虚。症见烦热干渴,牙痛,头疼,齿松。牙衄,舌红苔黄且干。亦治消渴,消谷善饥等。 【方析】胃热阴伤为本方主证。方以石膏清泻胃火,生津止渴为君。熟地补肾滋阴,壮水制火为臣。佐以知母苦寒质润,助石膏清胃止渴,麦冬助熟地滋阴润燥。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导热引血下行为使。若为温 热病气血两伤而有虚火上扰者,可去怀牛膝,熟地易为生地,增强清虚热之力。 5.清瘟败毒饮___十五、泻火之剂5.清瘟败毒饮 (余师愚)时行瘟疫。 (《疫疹一得》) 【歌诀】 清瘟败毒地连芩丹石栀甘竹叶寻 犀角玄翘知芍桔瘟邪泻毒亦滋阴 【组成】生石膏大剂六至八两(180一240g).中剂二至四两(60~120g) 小剂八钱至一两二钱(24--36g)小生地大剂六钱一两(18--30g〕,中剂三至五钱(9一15g),小剂二至四钱(6一12g) 乌犀角大剂六至八钱(l8一24g),中剂三至五钱(9一l5g).小剂二至四钱(6一l2g) 真川连大剂四至六钱(l2一18g)中剂二至四钱(6一l2g).小剂一至一钱半(3-4.5g)栀子 桔梗 黄芩 知母 赤芍 玄参 连翘 甘草 丹皮 鲜竹叶各适量 【用法】先煮石膏数十沸,后下诸药,犀角磨汁和服。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救阴。 【主治】一切火热证。证见大热烦燥,渴饮干呕,头痛如劈,昏狂谵语,或发斑吐衄,舌绛唇焦,脉沉细而数,或沉而数,或浮大而数等。 【方析】热毒充斥,气血两燔为本方主证。方由白虎、犀角地黄、黄连解毒汤三方加减而成,重用石膏、知母、甘草,以清阳明经热为主。辅以犀角地黄汤清营凉血,黄连解毒汤泻火解毒。加元参清热养阴,竹叶清心除烦为佐。桔梗、连翘载药上行为使。 6.化斑汤___十五、泻火之剂6.化斑汤 (吴鞠通)温 邪发斑。 (《温 病条辩》) 【歌诀】 化斑汤用石膏元粳米甘犀知母存 或入银丹大青地温 邪斑毒治神昏 【组成】石膏—两( 30g)知母四钱(12g)甘草元参各三钱(各9g) 犀角二钱(6g)粳米五钱(l5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热凉血,解毒化斑。 【主治】温 病发斑,高热口渴,神昏谵语。 【方析】温 毒入里,营血热炽为本方主证。方用石膏清阳明经热;犀角清营解毒,凉血散瘀为君。臣以知母清热护阴,元参滋阴凉血解毒。佐以甘草、粳米益胃护津。若再加银花、大青叶泻心胃热毒,生地助元参滋阴,丹皮助犀角凉血散瘀,效果更好。 7.神犀丹___十五、泻火之剂7.神犀丹 (王孟英)谵语发斑。 (《温 热经纬》) 【歌诀】 神犀丹内用犀芩元参菖蒲生地群① 豉粉银翘蓝紫草温 邪暑疫有奇勋 【词解】①群:聚在一起。 【组成】犀角(磨汁) 石菖蒲黄芩各六两(各l80g) 鲜生地(绞汁)一斤(480g) 金汁连翘各十两(各300g) 板蓝根九两(270g) 豆豉八两(240g) 元参七两(210g)天花粉紫草各四两(各120g) 【用法】各研细,用犀角汁、生地汁和捣为丸,每丸三钱(9g),日二丸,小儿减半,凉开水化服。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开窍。 【主治】温 热暑疫,耗液伤阴,逆传内陷。症见痉厥昏狂谵语,斑疹色紫,舌色干光,或紫绛、或圆硬、或黑苔;及痘疹后余毒内炽,口糜咽痛,目赤神烦等。 【方析】温 热毒邪内陷为本方主证。方用犀角清心凉血解毒为君。臣以紫草、银花、板蓝根清热解毒;黄芩、连翘泻火;生地、元参、天花粉养阴生津;菖蒲开窍;豆豉宣郁,引内陷之邪热外透。佐以金汁镇心神。 按:制丹时单用药汁和药,不易粘合,切勿加蜜以免甘缓延迟药力发作,可用豆豉煮烂捣和作丸。 8.青蒿鳖甲汤___十五、泻火之剂8.青蒿鳖甲汤 (吴鞠通)养阴透热。 (《温 病条辫》) 【歌诀】 青蒿鳖甲知地丹阴分伏热此方攀 夜热早凉无汗者从里达表服之安 【组成】青蒿知母各二钱(各6g)鳖甲五钱(l5g) 生地四钱(12g)丹皮三钱(9g) 【用法】水煎服。 【功用】养阴透热。 【主治】温 病后期,阴液耗伤,邪伏阴分,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方析】温 病后期,阴液已伤,余邪未尽为本方主证。方以鳖甲滋阴退热,青蒿清透引邪外出为君。生地滋阴清热生津,知母滋阴降火,助鳖甲养阴退热;丹皮辛苦微寒,助青蒿透泄阴中伏火,共为臣药。 |
|
来自: 现在的您还好吗 > 《汤头哥 医方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