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水 ID:BJshuibao 政务 | 专题 | 交流 | 分享 01 水土保持工程生态化改造工程施工原则 水土保持工程, 是实现水土综合治理和控制环境化的重要措施,在实施的过程中, 通过改变有限范围内陆形, 应用工学原理,拦蓄山区、 丘陵区、 风沙区流经地表的径流, 增加降水在土壤中的渗入量, 改善地区的生态条件, 保护水土环境, 实现对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这一工程的建设既有助于减少土壤侵蚀现象,又可以建立良性生态环境, 是实行生态化工程的重要措施。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还应坚持生态化改造的基本原则,这样才能提高工程施工的科学合理性。 1.1 地域性原则 在处理生态环境问题时, 首先需要对改造地区的环境状况、 不同自然条件、 经济发展水平、 水土流失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这是保证工程实施合理的前提条件。然后根据调查的内容科学安排施工工序, 同时结合地域资源条件, 编制相应的施工结构体系,提高生态改造效率,优化地域环境。 1.2 科学性原则 在水土保持工程中, 为了实现工程施工的有效性, 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并结合多种理论知识加以完善, 而在此过程中,水土环境涉及到的学科内容有:地质、 农业、 林业、 水林、 工业、 工学和法律等。在地区的水利部门做好水土保持工程的项目设计后,要结合多方的理论知识进行改进, 提高工程设计的专业化程度,这有助于提高工程施工的科学性。 1.3 综合性原则 环境保护工程在实际施工中会涉及到很多的部门, 如财政、 环保、 国土资源、 交通、 经贸、 林业、 建设和公安等, 这就需要做好施工的协调工作, 并取得各个相关部门的支持, 从多方面实现生态化工程建设。 02 实施水土保持工程生态化改造工程的措施 2.1 绿化种植 绿化种植是实现水土保持工程具有实用性生态改造对策,在实施的过程中借助绿色植物, 将其种植在改造区, 来形成具有水土保护作用的绿色植被防护区,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水土保护力度,降低水土流失风险。在绿化种植的过程中, 可按照网格分布的形式进行植树, 在出现水土流失的地区, 建立网络式防护层,来遏制地区的环境恶化问题, 提高对水土的保护和控制能力。 2.2 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是在水土保持工程中的常用措施, 在使用中既可以加强对环境的生态保护, 又可以提高对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提高生态效益的作用。在植树造林工程时可以用种草植树等方式,来提高植被的覆盖率和土地生产率, 实现水土平衡。而在这一过程中使用的具体措施有种草、 造林, 以及封山育林、 育草。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 还应掌握好种植地区的地质和水土状况等,根据调查状况, 遵循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的原则,选用适合的重视品种进行种植,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植被的成活率,减少工程资金成本的浪费, 而且还有助于加强植树造林效果,进一步提高种植效益和生态效益。 2.3 山坡防洪 在水土保持工程中, 山坡防护工程是一种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的措施,这一措施适用于改变小范围地形内的水土流失问题,主要是用于避免坡地地区的水土流失。在使用的过程中,通常是将山坡地区的雨水和雪融水等就地拦蓄, 使其下渗到农田、 草地和林地中, 可以减少地面的径流量, 土壤养分的流失量,为施工地区的农作物、 牧草和林木提供更多的可用水分和土壤养分。而常用的山坡防洪措施, 主要是在山坡地区建立梯田、 拦水沟埂、 水平阶、 水平沟、 水簸箕和旱井等工程, 来达到较少水土流失的目的。 2.4 山坡截流 山坡截流沟工程, 主要指的是建立在斜坡上, 并且每间隔一段距离就修筑带有坡度的沟道。这一工程的修建, 可以缩短山坡的阶段坡长,拦截地表径流, 有助于降低径流水对地表土壤的冲刷力,减少的土质中养分的流失。同时还可将分散的地表径流集中起来, 输送到农田、 草地或者是林地中。山坡截流沟工程在建设中可以与等高耕作的梯田、 涝池、 洪温地, 以及沟头防护等进行相互配合, 有助于实现对坡面下部农田的保护,避免出现沟头前进、 滑坡等现象, 可以提高对村庄和公路、 铁路的安全防护。除此之外,这项工程的实施还可以将部分未能拦蓄地表径流引入蓄水工程中, 进行径流水存储, 有助于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03 结论 水土资源是实现人类社会发展重要的资源, 这就需要人们在利用的过程中,提高对水土资源的重视程度, 加强对保护力度。水土保持工程生态化改造工程作为有效的水土保持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中, 要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 遵循工程建设原则,通过绿化种植、 植树造林、 山坡防洪等措施, 提高对水土的保护能力。 文章来源:《科技风》论文《水土保持工程生态化改造工程措施探究》 |
|
来自: gymrlwu78v8b0h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