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蜀立国

 选择权还我 2019-04-13


925年,前蜀被后唐所灭,但是天下依然不太平,五代乱世才刚刚拉开帷幕。也许是大蜀的种子的生命力还未消退,即使遭此国变,大蜀国的凝结力依然在冥冥之中召唤着这片土地。

后唐李存勖决定讨伐前蜀时,所派遣的两个领军人物一个是他儿子魏王李继岌,另一个是大将郭崇韬。郭崇韬临行前,向李存勖推荐了一个人,时任太原尹和北京留守的孟知祥,称其为平蜀后镇守西川的最佳人选。一则孟知祥是李克用的侄女婿,且身居要职,属于李存勖的自己人;二则早年也就是孟知祥向李存勖推荐了郭崇韬担任中门使,这才有了郭崇韬的生态位,于是郭感激在心,此处也是一种报恩之举。

这一人事建议得到李存勖的肯定。前蜀灭亡后,李存勖便任命孟知祥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行使节度使职权。只是世事难料,这一看似稳妥的任命,最后证明李存勖还是看走了眼,他低估了孟知祥的马基雅维利能力,也无形中改变了大蜀的历史路径。


李存勖本来就是一个典型的费拉土匪,为了达到目的,信誓旦旦白纸黑字的任何承诺可以马上就推翻不认。用人也是如此,觉得你有用时,好话说尽;觉得你没用了,马上就坏事做绝。这也是五代乱世的普遍现象,更是没有契约精神的文明蛮荒之地数千年来时常出现的光荣传统。

郭崇韬前脚为李存勖灭了大蜀,李存勖立刻就对他起了杀心。孟知祥到洛阳与李存勖辞行时,李存勖就明确告知孟知祥,到西川后,就把郭崇韬做掉。孟知祥还简单回护说,我先去观察一下,如果他没异心,就把他送回来。

但是当孟知祥在第二年926年初达到成都时,李存勖都已经直接把郭杀了。两月后,李存勖在兵变中遇害。灭蜀另一祸首,他的儿子李继岌在渭南被杀。灭亡前蜀的三位主要人物在前蜀亡国不到一个月内,全部都死无全尸。天理昭昭,真不爽毫厘。这样一来,孟知祥也萌生了据蜀称王的念头。于是他开始训练兵甲,扩大兵力,命李仁罕、赵廷隐、张业等亲信分别统率。


时任枢密使的安重诲觉察了孟知祥的割据意图,不顾唐明宗李嗣源已“罢诸道监军”的做法,任命客省使李严为西川监军,意欲加强对西川的控制。这个李严就是之前出使前蜀,说王衍“呆童耳”,回朝后又献灭蜀之策的李严。蜀地百姓对此人都很痛恨,这一任命让孟知祥也很生气,对部下说:“各地藩镇都废除了监军,唯独我们西川仍然设置监军,这是李严想再立灭蜀之功”。于是率领大军到达边境,希望能吓退李严。但是李严还是挺沉得住气,依然继续来蜀。

927年,李严到达成都,孟知祥设宴款待。席间,李严出示诏书,要求孟知祥诛杀前任监军焦彦宾。孟知祥不听,反问道:“如今各地藩镇都废除了监军,你凭什么到这里来?”说完就将李严当场斩杀。唐明宗李嗣源得知后,也无法追究此事,还派人把孟知祥被扣留在凤翔的家属送到成都以示恩德。显然,孟知祥的格局判断力也是不低的。 

928年,李嗣源讨伐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命孟知祥出兵三峡予以配合。孟知祥便派毛重威率三千兵马去往夔州。不久,高季兴病逝,其子高从诲向后唐称臣。孟知祥便要求撤回夔州守军,但被朝廷拒绝。孟知祥便暗中指使毛重威鼓动士兵,自动溃散而回。

929年,李嗣源要在南郊祭祀,向孟知祥索要一百万礼钱。孟知祥认为这是朝廷想在经济上拖困自己,推辞不肯出钱,后来在无法推辞之下只得出了五十万。

930年二月,唐明宗又在南郊祭天,任命孟知祥为中书令。九月,东川节度使董璋造反,攻破阆州,擒杀当地的保宁军节度使李仁矩。见机会窗口至此已经彻底打开,孟知祥也举兵反唐。唐明宗李嗣源得知后,下诏削夺孟知祥的官爵,命石敬瑭、夏鲁奇为正副都招讨使出兵讨伐。孟知祥则派李仁罕、张业、赵廷隐等人会合董璋攻打遂州(今遂宁),又派张武出兵三峡攻打渝州(今重庆)。

931年正月,李仁罕攻破遂州,夏鲁奇自杀。孟知祥派人拿着夏鲁奇的首级到石敬瑭军中,石敬瑭撤军而回。

赵廷隐墓俑

下一步该怎么办,孟知祥也有些犹豫,毕竟后唐还明明白白存在着,自己又是李家的姻亲,加之自己的家族至今还在洛阳,朝廷也没有因为他的反叛之举而连累他们。于是有些退缩,打算见好就收,便邀请董璋一起向朝廷谢罪。董璋却说:“孟公您的家属都安然无恙,而我的子孙却被杀了,我有什么要谢罪的?”孟知祥三次遣使劝说,董璋都不肯听从。孟知祥又派观察判官李昊前去,董璋便开始怀疑孟知祥要出卖自己,在盛怒之下出言侮辱李昊。李昊便劝孟知祥攻打董璋。

两军刚刚交战,东川偏将张守进便前来投降,孟知祥趁此机会大败董璋。董璋败后,命儿子董光嗣投降孟知祥以保全家族。董光嗣哭道:“自古以来哪有杀死父亲来求活路的,我宁愿与您一起死”。父子遂一起逃跑,但刚逃到梓州(今三台县)后董璋被杀,董光嗣自缢而死,孟知祥于是占有东川,但是也没有再向朝廷请罪。

见此局面,朝廷又是对孟知祥一番招抚,孟知祥也就半推半就,就这么维持着。

933年二月,唐明宗任命孟知祥为检校太尉兼中书令,行成都尹、剑南东西两川节度使,兼西山八国云南安抚制置等使,封蜀王,任命赵季良等五人为节度使。但十一月,唐明宗李嗣源驾崩。西川与朝廷相互维持的风筝线,终于断了。

934年,孟知祥终于下定决心,在成都即皇帝位,国号大蜀,史称后蜀,改元明德。不久,潞王李从珂与唐闵帝争夺帝位,后唐内乱,更加无暇西顾。山南西道节度使张虔钊、武定军节度使孙汉韶一起归附后蜀。但同年六月,孟知祥在迎接张虔钊等人的酒宴上突然发病,不出一月,孟知祥病逝,谥号文武圣德英烈明孝皇帝,庙号高祖。太子孟昶即位,不改元,是为后主。


位于成都北郊的孟知祥墓“和陵”

孟昶年少继位,前朝老臣不免居功自傲。但孟昶为人有胆识,知道这样下去会威胁到自己,于是先拿骄横的李仁罕开刀,其他老将均有所收敛。但直至948年(广政十一年),孟昶将骄纵的张业逮捕处死,王处回、赵廷隐相继罢相,所有的故将旧臣全部清除干净。29岁的孟昶才开始全面亲政,在朝堂上设置投书箱,接受臣民投书来了解下情。

之后孟昶治国,采取与民休息得政策,大蜀国很快就从战乱中恢复过来,又成为五代十国天下乱世中西边乐土。也由于孟昶正当盛年,对国事非常上心,一时国政安宁,人民生活富足,使得后蜀前期与前蜀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同时孟昶也很善于纳谏,放归了宫中大批宫女,让其自由归家。还在22岁时向地方州县颁布了“戒石铭”,要求地方官员爱护百姓,抚恤流亡,节约开支,仁厚勤政:

朕念赤子,旰食宵衣。托之令长,抚养安绥。政在三异,道在七丝。驱鸡为理,留犊为规。宽猛所得,风俗可移。毋令侵削,毋使疮痍。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赋舆是切,军国是资。朕之爵赏,固不逾时。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人父母,罔不仁慈。特为尔戒,体朕深思。

这些话有圣贤气象,对后世也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四句后来还被黄庭坚引用,传遍天下。如此种种,都与前蜀后主王衍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但是他对格局把控能力还是不及乃父,947年(广政十年)十月,晋昌节度使赵匡赞向后蜀请降,并请求出兵终南山以接应。但当时孟昶根本没有进图关中的思想准备,所以没有及时反应,于是机会窗口转瞬即逝。两个月后,刘知远已经称帝,形势已经发生变化,后蜀这才有所行动,但这时的刘知远岂能允许关中落入他人之手。在后汉军队的打击下,后蜀军队败退大散关,损兵折将,而未获尺寸土地。此后,后汉镇守关中的大将李守贞、赵思绾相继叛乱,并请求归降后蜀,又一次由于蜀将畏缩不前,丧失战机,这些叛乱相继被平定。于是后蜀在地缘政治上一事无成,仍旧局限于两川之地。

949年(广政十二年),孟昶设置吏部三铨、礼部贡举,完善管制。

950年(广政十三年),孟昶加尊号为“睿文英武仁圣明孝皇帝”,对各子及诸弟封王。

955年(广政十八年),后周世宗柴荣派兵从秦州出发讨伐后蜀,相战数年,未见分晓,但是明显从兵力物力上消耗了大蜀的国力。

957年(广政二十年),柴荣把俘虏的蜀军送还,孟昶也把俘虏的周将胡立送到京城并写信给柴荣。信中孟昶的口吻与柴荣平起平坐,柴荣当然认为孟昶完全没有臣子的礼节,很恼怒,没有回信。 

958年(广政二十一年),后周攻打南唐,攻取淮南十四州,各国都很惊惧。荆南高保融以书招呼孟昶归周,孟昶因为写信给后周世宗柴荣没有得到答复而没有理会归周的事。

962年(广政二十五年),孟昶立子秦王孟玄喆为皇太子。其时,北宋兴起,已经攻占荆湘,孟昶于是派大程官孙遇用蜡丸书从小道到北汉,相约共同出兵阻挠北宋的统一活动,但孙遇被北宋边吏捉住,计划失败。宋太祖赵匡胤因此下诏“先取西川”,于964年正式大举伐蜀。

大军一来,后蜀难以抵挡,孟昶问计于左右,部下老将认为宋军远来,势不能久,应当聚兵坚守等待东兵疲惫。孟昶叹气说:“我和先帝用温衣美食养士四十年,一旦临敌,不能为我向东放一箭,虽然想坚守,谁能为我去守呢?”就命李昊写表向北宋投降,后蜀灭亡,当时是965年正月。从宋军伐蜀至孟昶投降共计六十六日。


孟昶投降北宋后,从成都押送到北宋京师汴梁的途中,成都有数万老百姓冒着生命危险为他送行,人们哭送着,男女老少沿江护送,其中哭得恸绝者数百人,孟昶也用手捂着脸面痛哭,老百姓一直从成都送出数百公里,其场面十分感人。

到达汴京后,授任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封秦国公。孟昶被封秦国公的第七天去世,时年47岁,追封为楚王。

回头来看,孟昶后期因为大蜀国泰民丰,也渐渐奢靡起来,背离了当初励精图治的初衷。贪图享乐,荒芜政务,致使纲纪废弛,军心疏离。一到历史的窗口期再次来临,一切就已经无力回天了。但是孟昶当国期间,刊刻了儒学典籍“十一经”,即在唐朝时“九经”(《易经》、《书经》、《诗经》、《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仪礼》、《礼记》、《周礼》)基础上,排除了唐文宗开成年间所增益的《孝经》、《尔雅》,保留《论语》,同时收入《孟子》,这是《孟子》首次跻入诸经之列。其后,朱熹以《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形成了现在人们所熟知的“四书”,并为官方所认可,由此儒家的十三部文献才正式确立了经典地位。


前后二蜀加起来一共七八十年。这段时间,正是中原板荡,天下纷乱的时代。其他地域的人民大多被历史的洪流吞没,但是巴蜀人民却因为自立而免于战乱,而且过着世外桃源般的宁静生活,这从下一篇笔者专门谈“花间派”的文章中就可一览无余。这已经清楚地说明,只要有自己真实的共同体,每个人的安全才能真正得到保障,而一旦我们去挥霍去逃避的时候,也就给未来的自己下达了判决。这样的学费,我们已经交了很多很多。

附录苏轼《洞仙歌》词一首:

公自序云:仆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余,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主与花蕊夫人夜起,避暑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调者,独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