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年,最值得珍惜的就是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岁月是一首歌,精力足才能唱得悠扬
生命是一幅画,身体好才能画的漂亮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被称为“医之始祖“,凝聚着先人的养生,护生的智慧。
学习《黄帝内经》的养生智慧,活出精满,气足、神旺
百病皆源于气,一个人整天心情不好,身体当然不会好,人活在世上,保持精神之灯明亮,自然就能避免各种病症的侵扰。
养生必须调理好自己的心情,心情好,整个身心都好,最好的心情就是最好的养生
《黄帝内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一部医学著作,与《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并称为传统医学的四大经典。
《黄帝内经》的基本精神及主要的内容包括,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藏学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和运气学说。
整体观念强调人体与自然是一个整体,同时人体的结构和各个部分都是彼此联系的。
阴阳五行是用来说明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理论
藏象经络是以研究人体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为主要的内容
《黄帝内经》的精华都在这张表里面,理解并记住这张表,你就是日常养生保健的行家里手。
大家可以把这张表收藏起来
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是指金木水火土,5种物质的运动。
中国古代的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的实践中认识到金木水火土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物质都是由金木水火土这5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
这5种物质之间存在着相互相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
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没有克,事物就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和发展。
我们要养护身体,必须了解我们的五脏六腑。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活了一辈子,还不知道是哪五脏、哪六腑,自己的五脏六腑在身体的什么位置都不清楚。
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
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
主神志,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其志为喜,在液为汗,心与小肠相表里
肺为魄之处,气为主,在五行属金。
肺主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
肺主皮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不好的人一般皮肤都不会太好,容易犯鼻炎,流鼻涕,容易排便干燥,便秘,容易感冒。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藏意,在五行属土
脾主运化,主运化、主升清、开窍于口、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脾与胃相表里。
脾虚的人,食物的消化功能差,并且不容易升清降浊、容易头晕。
脾虚的人,肉都比较松,思虑过度
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在五行属木。
主疏泄、主藏血,开窍于目,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里。
肝不好的人,眼睛不会太好,容易发怒,也容易迎风流泪。
肾为先天之本,藏志,腰为肾之胕,在五行属水
肾主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在体为骨,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在老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相表里。
肾虚的人,头发都不太好,耳朵不太好,口水也比较少。
六腑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五脏六腑都是互为表里
五行对应人体的五脏,有着相生相克的关系
木生火,肝木济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藏血的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发挥。
火生土,即心火温脾土,心主血脉,主神志,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
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气,化生气血,转输精微之气充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正常。
金生水,既肺金养肾水,肺主清肃,肾主藏精,肺气肃降,有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之功。
水生木,即肾水滋肝木,肾藏精,肝藏血,肾精可化肝血,以助肝功能的正常发挥。
这是五行相生的理论
水克火,心属火,肾属水,即肾水能制约心火,如肾水上济于心,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
火克金,即心火能制约肺金,如心火之阳热,可抑制肺气清肃之太过。 金克木,既肺金能制约肝木,如肺气清肃太过,可抑制肝阳的上亢。
木克土,既肝木能制约脾土,如肝气条达,可疏泄脾气之壅滞。
土克水,即脾土能制约肾水,脾土的运化,能防止肾水的泛滥。
那么,我们五脏与五官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
鼻为肺之官
鼻子的外形为胃气所主,鼻孔为肺气所主,所以肺开窍于鼻,只要人的肺有病,首先就会表现在鼻子上。
这里讲的鼻子主要是指鼻孔里面,肺热则鼻孔出气粗、热,肺寒,则鼻孔冒凉气,比如当人得了肺病的时候就会出现喘息鼻张的症状。
目为肝之官
肝开窍于目,得了肝病会在眼睛上表现出来,一般得肝病的人两个眼角会发青,孩子如果受到惊吓,鼻梁处会出现青筋,或者青痕,这都与肝有关联。
口唇为脾之官
脾开窍于口,得了脾病的人会出现唇黄、嘴角四周发黄,嘴唇脱皮,流血等症状。
舌为心之官
心脏有病一般会出现舌头不灵活,手卷缩等症,口误,经常说错话,也是心气不足的表现。
耳为肾之官
耳朵的病都跟肾相关。得肾病的人会有耳聋、耳鸣的症状。
我们了解五官与五脏的关系,通过五官的病变,发现隐藏在身体内五脏的病变,所以我们平时要留意我们五官的变化。
具体到我们五官的养生的方法
常闭眼,养神、养肝
少说话,养心。
平衡呼吸,养肺。
喜悦的吃美味,养脾胃。
少惹烦杂,非礼勿听,养耳。
人的各种情绪,也会影响我们的五脏。
心藏神,喜伤心,恐胜喜
所以我们要看清人生的得失,心神安宁
一个人的忧愁、烦恼,直接影响人的气血,所以不要太在意一时的得失,不然气血很容易迟滞,所以一个人一旦为俗事所忧,气色就会很难看,长此以往,身体的毒素垃圾堆积,人老的自然很快,少一些计较,保持心神的安宁,才能养护生命之根。
肝藏魂、怒伤肝,悲胜怒
要控制我们的情绪,少动肝火。
愤怒伤肝,情绪一上头,怒火中烧,人的肝脏就很容易受到损伤,肝脏一旦受到损伤,人的情绪更加的不稳定,更容易发火,这就成了恶性的循环。
所以千万不要放纵自己发火,否则只会越烧越大,伤人伤己。
最好去跑步、听音乐,这些都是平复情绪的好办法,情绪上来的时候要学着冷处理,等到情绪好转的时候再进行沟通。
脾藏意,思伤脾,怒胜思
所以一个人不要想的太多,要活在当下
思虑过重的人,脾胃一般都很差,脾胃是后天之本,吸收消化不好的人,能量就跟不上来。
不断思虑会加重身体的消耗,长期以往身体就会越来越虚,所以我们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
比如你理了一个难看的发型,觉得同事可能会嘲笑你,于是你就惴惴不安,忐忑不安,其实人家可能根本就没有注意到你理发了,一个人思虑的东西90%是不会发生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放宽心情就好。
肺藏魄,忧伤肺,喜胜忧
我们每一个人一定要心态开朗,保持乐观
愁啊愁,愁的白了头,忧愁的人头发容易白,皮肤容易长皱纹。
人到中年,家庭孩子事业老人,方方面面的压力接踵而至。
所以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非常的重要,学着放下,保持乐观的心态,不要太难为自己。
肾藏志,恐伤肾,思胜恐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要果敢,强健,克服恐惧。
人们常说,吓得尿裤子了,这就是因为人处在恐惧的状态下,肾脏无法完成封藏固摄,失去了大小便的控制,人的肾储存着人的阳气和精气。
一个人胆小懦弱,肾脏就不能藏养人的阳气和精气,所以生活在恐惧中的人眼神是涣散的,意志力是薄弱的,无法掌控自己的言行。
只有克服恐惧,一个人的身体才能强健,体力才能充沛,精神才能健旺。
五味与我们的五脏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酸生肝
酸味的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帮助消化,杀灭肠道内的病菌,还能预防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以酸味为主的酸梅,石榴,西红柿,山楂,橙子,均含丰富的维生素c可,防癌,抗衰老,防止动脉硬化。
苦生心
苦味的食物能泻、能燥、能除湿和利尿,像橘皮,杏仁,苦瓜,百合常吃,能防止毒素的积累,防止各种疮症。
甘入脾
甘味的食物可以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疲劳,调胃解毒,还具有缓解痉挛的作用,如红糖、桂圆、蜂蜜,米面,这些都是补甘的食物。
辛入肺
辛味的食物有发汗、理气的功效,常吃的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都是辛味为主的食物,这些食物既能够保护血管,也可以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经常食用,可以预防风寒感冒,但犯有痔疮,便秘的人要少吃。
咸入肾
咸味的食物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咸味有泻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的作用,比如海带,紫菜,海蜇等,属于优质的咸味食品。
五色、五谷与五脏,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肝色青,宜食糙米、红枣,葵花籽,青色应肝,所以想要脸色红润,要多吃蔬菜水果。
心色赤,宜食红小豆、李子、韭菜、赤色应心,故想要脸若桃花,要补充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如西红柿,橘子,红苹果。
肺色白,宜食麦,杏,想要肌肤美白,可以食用富含白色的食物,如豆浆,白木耳,百合。
脾色黄,宜食大豆,板栗,小米,黄色应脾,所以脸色暗沉的人,要多吃黄色、味甘的食物,比如胡萝卜,蛋黄等
肾色黑,宜食桃子、黑豆,黑米,黑色应肾,所以肤色较深的人,要少吃色素添加过多的食物
五季与五脏的关系
春宜升补
春季阳气初生,大地复苏,万物生发向上,对应肝脏,要多吃韭菜,桑叶,菊花,生姜等升散之品,以调动人体的阳气,使气血调和。
夏宜清补
夏季炎热,万物茂盛,内应心脏,人体的脏腑气血旺盛,可以多采用金银花,荷叶,莲子等调节人体的阴阳气血。
长夏宜淡补
长夏时值夏、秋交交节之际,天热下降,低湿上蒸,温热相缠,内应脾脏,可以多采用赤小豆,绿豆,藿香等,利湿健脾,以达到气血生发之源。
秋宜凉补
秋季阳气收敛,阴气滋长,气候干燥,内应肺脏,应采用百合,莲子,黑芝麻,蜂蜜等滋阴生津之品,调节脏腑功能。
冬宜温补
冬季天气寒冷,阳气深藏,内应肾脏,此时应根据冬季封藏的特点,以桂圆,核桃,阿胶、羊肉等温补之品来滋补人体气血。
所以五行,五脏,五官,五情,五味,五色、五季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只要你掌握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把它运用到日常的养生中,相信你会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