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多人都曲解了“封建”“迷信”

 nangongcunfu 2019-04-13

在中国现代文化体系中,通常把“封建迷信”等同于愚昧无知、被嘲笑或批判,但是,这样真的对吗?

何为“封建”?

“封建”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周公吊二叔之不咸,固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准确写法应该是“封邦建国”,简单来说,就是古代的天子把自己管辖的土地分封给各诸侯,让他们建立自己的封国和军队,诸侯又可以将自己的领地分封给卿大夫。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统治,是维护国家统一安定的一种治国之道。

按照这种解释,中华五千文明史只有夏、商、周三代,才是真正的“封建”。自秦始皇“废封建,置郡县”,中国与“封建”几乎再无关联。

“封建”的误用

“封建”一词传至近代,被日本人用以翻译“feudal”等词汇,其实这并不准确。“feudal”原指欧洲中世纪的领主制度,这种制度表面上看与中国夏、商、周三代的封建制度有很多相似之处,其实他们有着本质上的差别。

而“封建”一词也在误会发展之下,在民国初年被某些反传统的文人拿来利用。

“封建”何以被利用?

陈独秀把中国近代出现的种种社会问题归结于“封建“,煽动起了实则是反传统、反正统的“新文化”运动。蔡和森则制造出了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怪胎,成为日后中国歪曲史实的文化工具。郭沫若,为了印证“社会发展五阶段说”,硬把夏、商、周三代划分为“奴隶社会”,而把广泛实行郡县制的两千年,称为“封建社会”。

这些利用“反封建”来破坏中华传统文化的行为,给中国造成了许多无可挽回的损失。

“迷信”的含义与歪曲

中国教育数十年不断给“封建”打上负面的标签,灌输无神论、唯物论,并将宗教信仰、占卜预测归为”迷信“,这是极不公平的一件事情。所谓“迷信”,顾名思义,即指人对事物盲目的相信。它并非与科学对立,与”封建“一词一样,“迷信”只不过沦为某些有心之人的工具罢了。

我们还要被骗多久?

如果没有受到歪曲,其实“封建迷信”一词中,恰恰有许多我们本该继承的文化精髓。新时代下的中国应该正本清源,拨乱反正,找回我们真正的文化,新时代下的中华儿女,应该以复兴中华为己任,驱除变异思想,还原中国文化本来的面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