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天津卫——天津那些外国人建的中小学(四)

 泊木沐 2019-04-13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五大道地区原是天津城南一片坑洼塘淀。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散落着一些窝棚式的简陋民居,当时有“二十间房”、“六十间房”、“八十间房”等似是而非的地名,后被划为英租界。从1919年至1926年的七年间,英租界工部局利用疏浚海河的淤泥填垫洼地修建道路。1929年,大理道、睦南道、常德道、重庆道、成都道先后建成;但当时却被命名为英国街名———大理道当时叫新加坡路,睦南道当时叫香港道,常德道当时叫科伦坡道,重庆道当时叫爱丁堡道,成都道当时叫伦敦路。

1880年,英国圣公会设立华北教区。此后随着天津英租界的扩张发展,大批英国军人、官吏、商人涌入天津租界,因此史嘉乐决定为天津的英国侨民修建一座教堂。当时主教史嘉乐常从北京到天津来为英国圣公会信徒举行礼拜,地点在合众会堂。

1893年,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将咪哆士道(今泰安道)与马厂道东北端(今浙江路)的一片沼泽地赠予教会,当时这还是一块泥塘,光推平泥塘当时就花费了白银1500两。教堂的建设不是很顺利。开始,这里只是先修建了一座小教堂,但最多能容纳60人,远不能满足当时的需要,后决定扩建,只到1900年6月大教堂才奠基。但是当时天津的义和团运动正风起云涌,工程被迫停工,直到1901年才重新开工,至1903年完全落成,前后竟然经历了十年时间。1935年,教堂遭受严重火灾,教堂建筑大部分被烧毁,1936年6月,教堂才重建完成,现在的教堂其实已经是重建过后的样子了。

天津诸圣堂又名安里甘教堂、浙江路教堂,建于1936年,是为天津英国侨民服务的圣公会教堂。位于原天津英租界马厂道(今和平区浙江路2号)。因为是基督教圣公会专门为在津的英国人建造,因此又有“天津的英国教会之称”。天津诸圣堂为明显的哥特式风格,由砖木结构建成,有高耸的钟楼和细长的门窗,教堂建筑面积858.36平方米,能容纳300人。

租界中外国儿童的教育问题,长时间未能得到解决,有些侨民为使孩子获得适当的教育不得不解职回国,也有的侨民孩子还小时就送回国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19世纪90年代初,在马场道安立甘教会的一座房子里开办了一所小型学校,通称安立甘教会学校,后因义和团运动爆发而停办。光绪二十八年(1902)又利用旧天津俱乐部开办了一所私立的无教派的学校,光绪三十一年(19 05)建成,这就是天津高等小学(即天津学堂的前身)。

天津高等小学,即英国公学,亦称天津英国文法学校。经天津学校会,决定在安立甘教会学校基础上,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十月在英租界设立了一所公立学校——天津高等小学,地点在怡丰道(今湖北路20中学)。该校初由英国租界学校委员会管理,教员4名,学生约40名,光绪三十二年(1906)学校支出经费9700元。1918年春季,转交英国工部局管理。校中分幼稚园、初等小学和高等小学,课程与普通学校规定相同。1923年,学生总数为204人,其中男生101人,女生103人。翌年学生总数为226人,其中男生110人,女生116人;130人为英国籍,96人为其它国籍。教职员12人,教师皆由工部局从英国最有学识和经验的教师中选派。著名记者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即毕业于该校。

该学校建筑建成于1928年,由英商永固工程司库克和安德森设计,主楼全部建筑面积4967平方米,教学大楼总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建筑主体为二层砖混结构,局部三层,部分带半地下室。砖墙和柱子承重,现浇钢筋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小肋空心砖楼板,木屋架,多坡筒瓦屋顶,雨水暗排。该建筑坐北朝南,其正面和背立面均为对称式,外檐高级装饰,首层窗户为拱券形,二层以上的窗户为矩形。底部为基座,采用仿青石的斩假石,显得稳重、坚实。基座之上外檐是仿花岗石的水刷石大块分格,石头的质感很强。钢筋混凝土檐口,饰以水平线脚奔驰外檐四周两种不同形式的壁柱相间排。

天津英国文法学校主楼全楼共设有五个出入口,在各出入口附近设置了大台阶和不同形式的楼梯,上下极为方便。主楼平面俯视呈“飞机形”,其中,“机头”部分也就是正中门厅为主入口(正门),内部设有八棵双排塔司干式圆柱支撑上层平台,形成门廊,大厅内两侧采用爱奥尼克式列柱,形成富于变化的空间。门厅上层的阅览室设有大开间、大型的拱券窗,阅览室正面还装饰有大型的柱券、山花。建筑首层房间沿丁字形内长廊设置,两翼设有柱式山花的小门厅。二层中间为门厅和大厅,大厅内高台阶,水磨石地面。局部三层设放映室等。

建筑二楼“机身”建有大礼堂,大礼堂设两层看台,600多个座位。前设舞台,后有放映室,舞台两侧设有上下台口,可不经过礼堂到达舞台,设台口楼梯直达三层演员化妆室。舞台上配有钢板制做的安全防火幕,靠两台卷扬机带动。大礼堂还设有折线形天花板,护墙板及二层看台的U形回廊和栏板,均采用全包镶高级木装修。这些设施在当时相当先进。“机身”其余部分设有校长室,接待室、工作间、物理和化学实验室、阶梯形讲堂及光学室等。“飞机”的东西两架“机翼”部位分为两层,朝南的部分是八间教室,北向是助理校长室、男教师办公室、女教师办公室、医务室、衣帽间以及男、女卫生间等。

其中,教室内部设有可升降黑板,向阳面外檐窗采用法国进口深绿色玻璃使室内光线柔和,为中轴旋转开启式外檐窗,外檐窗底部设小活扇,以利通风。办公室内设有衣帽间和卫生间。“机尾”部分左右各设柱式门厅,既是一楼的次要出入口,又是通往楼梯间到达二层,作为礼堂的附助楼梯和安全疏散口。该建筑是一座具有西洋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和英国地方传统建筑风格的西洋建筑。该建筑虚实变化强烈,气势恢弘,具有仿希腊古典复兴建筑风格。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军队开始驱逐和逮捕租界内的英美籍侨民,将这里改为日本宫津女子学校。日本投降以后,英国当局曾恢复重建“英国文法学校”。抗战胜利后,被改为天津训练团。1949年1月天津解放后,为天津市民政局办公所用。1955年8月,经市政府批准二十中学迁入市民政局办公用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