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众号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辗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冷冷的月光、贴着冷冷的墙,身体上再大的痛苦也不如失眠的夜这样难过,而失眠的痛苦又远不如害怕失眠来临时的恐惧那样痛苦。“失眠”,相信对于大多数成年人来讲,这,绝不是一个陌生的词眼,或多或少,我们都曾因某件事情而失眠过,偶尔的一次失眠并不可怕,但如果夜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那绝对是一件极其恐怖的事情。长时间的失眠往往会导致人们的精神行走在崩溃的悬崖之边。 现代医学认为:失眠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失眠按病因可划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失眠通常缺少明确病因,或在排除可能引起失眠的病因后仍遗留失眠症状,主要包括心理生理性失眠、特发性失眠和主观性失眠3种类型。原发性失眠的诊断缺乏特异性指标,主要是一种排除性诊断。当可能引起失眠的病因被排除或治愈以后,仍遗留失眠症状时即可考虑为原发性失眠。心理生理性失眠在临床上发现其病因都可以溯源为某一个或长期事件对患者大脑边缘系统功能稳定性的影响,边缘系统功能的稳定性失衡最终导致了大脑睡眠功能的紊乱,失眠发生。继发性失眠包括由于躯体疾病、精神障碍、药物滥用等引起的失眠,以及与睡眠呼吸紊乱、睡眠运动障碍等相关的失眠。失眠常与其他疾病同时发生,有时很难确定这些疾病与失眠之间的因果关系,故近年来提出共病性失眠(comorbid insomnia)的概念,用以描述那些同时伴随其他疾病的失眠。失眠药物治疗的短期疗效已经被临床试验所证实,但是长期应用仍需承担药物不良反应、成瘾性等潜在风险。大多数患者应用帮助睡眠的药物后可勉强入眠,但次日晨起后多自觉“云雾迷蒙”,停药后往往再次陷入“昭昭素明月,晖光烛我床。忧人不能寐,耿耿夜何长”的困境!这,正是失眠的恼人之处! 刘吉祥教授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工作,在本病的治疗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体会,他认为:中医药治疗失眠有独特的疗效。“失眠”隶属中医“不寐”范畴,在《内经》中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其病位在心,其主要病机不外心胆脾肾的阴阳失调、气血失和,以致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失眠实证多由心火炽盛、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引起心神不安所致;失眠虚证多由心脾两虚,心虚胆怯、阴虚火旺,引起心神失养所致。但今日之人,因社会生活节奏较快、生活压力较大,多长期欲求不满,郁郁寡欢,长此以往,则肝气郁结,肝郁化火,心火炽盛,同时由于长时间熬夜、纵欲过度,多肾阴不足,不能上奉于心,水火不济,心火独亢,相火妄动,故今日之人失眠多虚实兼夹,以心肝火旺,肾阴不足,相火妄动之证多见。其治疗应以平肝潜阳、滋阴降火、清心安神为主。临床治疗过程中,按此思路辨证论治,失眠顽疾多可获益。现临证举例如下: 刘某某,女,51岁,于2017年10月17日就诊于刘吉祥教授门诊诉:失眠4-5年,入睡困难,每夜仅睡1-2小时,眠浅,多梦,伴口干、口苦、口酸、多食易饥、头昏、耳鸣,面赤眼热、视物模糊,烘热、出汗,大便正常,小便烧灼不适,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滑。辩证为:心肝火旺,肾阴不足,相火妄动。治以:平肝潜阳、滋阴降火、清心安神。处方:甘菊花15g,决明子15g,黄连10g,黄芩12g,知母10g,黄柏10g,生地黄12g,赤芍15g,白芍15g,女贞子25g,泽泻15g,麦冬10g,桑寄生15g,天麻15g,地龙10g。七剂,水煎服,日一剂,煎300ml,分早、晚两次服用。1周后复诊诉:入睡较前略好转,每日睡眠可延长至3-4小时,睡梦较前略减少,口干、口苦、头昏、耳鸣、面赤眼热、视物模糊等症均明显减轻,烘热、汗出较前减少,头昏症状缓解不明显,小便仍有轻度烧灼不适,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滑。继予前方+生地黄3g,黄芩3g,钩丁15g。七剂。1周后复诊,喜诉诸症均减,入睡时间明显缩短,每夜睡眠5-6小时,头面部不适症状基本消失,病情明显好转,后坚持服用辨证施治所得中药浓缩丸,每半年调整一次浓缩丸方剂,至今1年半时间已过去,患者 20天前复诊时喜诉睡眠完全正常,已彻底摆脱了失眠的困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