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宋时期高丽对宋朝政策的变化 对宋邦交断绝

 思明居士 2019-04-13

南宋时期高丽与宋朝的关系受到高丽与金朝关系的牵动。直到1141年,宋金达成“绍兴和议”后,高丽便与金更加亲近,与南宋基本上只保留了经济文化上的交流。宋金与高丽的三角关系渐趋稳定。

南宋时期高丽对宋朝政策的变化 对宋邦交断绝

宋高宗即位,建炎元年五月,“虑金人通于高丽,命迪功郎胡蠡假宗正少卿为高丽国信使以间之”。试图离间金丽关系,史料并没有记载此次出使的效果,但从高丽在靖康前后的态度及以后的事实可以推知,高丽并没有积极响应南宋的意图。

迫于金朝的压力,高丽更加疏远宋朝。建炎二年(1128年),两浙东路马步军副总管杨应诚假道高丽入金谈判,迎请二圣。三月,以应诚假刑部尚书充大金,高丽国信使。其上司浙东安抚使翟汝文反对派应诚出使,以为“若高丽辞义大国假道以至燕云,二金人却请问津以窥吴越,将何词以对?”并檄明州,不许应诚出海。杨应诚等从杭州“登海舶以往”。至高丽说明来意,高丽君臣果然如翟汝文所预料的那样予以回绝,其中书侍郎崔琪宰甚至更明白地说“金国虽纳土与之,二圣亦不可得,大国何不练兵与战”。应诚留高丽两月,反复交涉,终无结果。此后高丽又派使入宋解释不能借道的原因,高丽的拒绝对宋朝来讲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上百年来宋朝对高丽优礼有加,赏赠不计其数。

宋高宗对高丽“负恩”感到愤怒,尚书右丞朱胜非劝道:“彼国与金为邻,而与中国隔海,远近利害甚明,此乃曩时待之过厚,安能责报”。马端临也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他对杨应诚出使时间评论得甚为中肯:“若高丽奉命导应诚以往,而金人有假道于虞之谋,则扬帆直指误会,更无顾忌矣。然则翟汝文所料与王楷所以答使者之语,皆可訾也。朱丞相言:彼与金为邻,与中国隔海,远近利害甚明,曩时待之太原,今安能责报。此语固得之。然政和之求医而献忠谋,建炎之肃使而不奉诏则丽人固能报恩而未尝负恩矣。过手,此则难以责之也”。正如朱胜非和马端临所言,高丽疏远宋朝的真正原因就是担心招致近在咫尺的金朝的威胁。然则高丽拒不奉诏影响了当时与宋的关系,尽管杨应诚走后高丽立即派礼部侍郎尹颐奉表如宋谢罪,但宋君臣已对高丽产生了不信任感,惧其为金充当间谍察看宋之虚实。1129年8月,“闻上皇遣内臣、宫女二人随高丽贡使来,朕闻知悲喜交集。吕颐浩曰:‘此必金人之意,不然高丽必不敢,安知非窥我虚实以报’”?于是诏之止之略曰:“……如行使之果来,恐有司之不戒,俟休边警,当问聘期”。高丽和宋朝两国的不信任感日剧,距离也越来越远。1129年11月,高丽向金“奉誓表”,正式向金臣属。

但正如在北宋时期高丽对宋的政策深受辽宋关系变动的影响一样,高丽对南宋的态度也受到南宋与金朝关系的影响。绍兴元年(1131年),高丽得报宋大破金兵,这个消息令高丽国王不安,因为一直节节败退的宋军突然有了起色,金强宋弱的局势似乎有所改观,而高丽此前在外交上采取的离宋亲金的态度,宋朝曾几次求援,都被高丽拒绝。史载:“王以荣所奏状示宰辅曰:‘前者侯章,归中孚来请援,不能从。又杨应诚欲假道入金,又不从,自祖宗以来,与宋结好,蒙恩至厚,而不从命,其如信何义?’崔弘义皆言:遣一介行李告奏便”。次年(1132年),高丽派礼部员外郎崔惟清、閤门祇沈起入贡,“欲伸归向之勤”,并称“念祖宗以来与宋结好,蒙恩至厚,而再不从命,其如信义何?”主动与南宋修好。宋朝对此并不热情,只是“答以温诏遣还”。

由于高丽与宋朝的交往,引起了金的猜忌。高丽西北面兵马使奏金主将率兵3万至东京。引起了高丽的高度戒备,并于同年连续4次使金朝贡。可见高丽的政策是宋和金两边都不得罪。

但是绍兴五年(1135年),宋朝迪功郎吴敦礼出使高丽,擅自提出假道高丽,出兵金朝,使高丽对宋朝的猜疑和隔阂进一步加深。此时正值高丽发生西京之乱,敦礼趁势说:“近闻西京作乱,倘或难擒,欲发十万兵相助”。再加上吴敦礼又有假道高丽兴师伐金之语,令高丽深感不安。因为如果同意助兵平乱,假途伐金,宋兵都要在高丽国土上进行集结战斗,这样做不仅会招致金朝的报复,把高丽拖入战争,把战火引到自己的国土上。更重要的是,宋朝实力难与金为敌,但与高丽相比仍很强大,宋兵一旦登陆,对本国的安全也是很危险的,高丽政治地位的自主性就会被断送。考虑到这种利害因素,假途也好,助兵也好,只能带来不利的后果。因此吴敦礼还,高丽王附表曰:“虽上感大朝字小之意,但理有不便,难以承当。况海洋万里,险不可测,天兵东下,恐非便宜,所下指挥,乞行追寝”。

次年,高丽派金稚规,刘待举持牒往宋,牒云:“又上国因兴师取道于我,则彼亦由此行,然则沿海诸县必警备之不暇矣……优望执事熟计之,无使小国结怨于金,上国亦无唇亡齿寒之忧……”。明州“奉行在枢密院札子”回牒云:“兴兵应援,假途徂征,皆敦礼等专对之辞,非朝廷指授,宜深见谅,无致自疑”。高丽遣使释疑,而宋廷却“惧其与金人为间”,两国互生猜忌之心,交往逐渐减少,以致最终断绝了外交关系。但以后的24年间,双方仍然保持着经济文化方面的往来,并借由商人互通消息。1141年11月,宋金达成“绍兴和议”,宋以向金称臣岁贡为代价,换取了宋金停战。高丽也倾向于金朝一方。1142年5月,金朝“遣大府监完颜宗礼、翰林学士填毂赴高丽,正式册封高丽国王。七月高丽始行金皇统年号,命有司告于太庙及上二陵”。高丽对外政策又一次转变,与金建立了宗藩关系,在这个秩序下,高丽也保住了自身的独立地位。

正当高丽与宋金关系趋于稳定时,1149年,金海陵王完颜亮弑主自立。1161年,完颜亮撕毁绍兴和议,南下侵宋。1161年10月金朝内讧,完颜亮被部将所杀。就在宋金交战之时,高丽再一次对宋的态度发生了转变。1162年“遣宋都纲侯林的等四十三人来。明州牒报云‘宋朝与金举兵相战,至今年春大捷……’”。毅宗虽然认为此举是炫耀宋朝国威,但是高丽对宋的态度却发生了一些变化。1162年6月,“高丽通过宋商徐德荣诣宋明州言,本国欲贺使”。但是南宋对高丽仍然有很大戒心。殿中侍御史吴巾奏曰:“高丽与金接壤,昔稚圭来,朝廷惧其为间,亟遣还,今两国交兵,德荣之请,得无可疑?使其果来,犹恐不测,万一不赖,贻笑大方”。随后,高丽与宋朝断绝了往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