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水至清则无鱼”,下一句鲜为人知,做人不要太绝对!文/一休道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一项流传于民间的文化,它通俗易懂,简单押韵,更方便人们的记忆,我们通常称它为俗语。俗语在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的简单,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却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察的,在这些俗语中融入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各种生活经验以及他们的人生阅历,这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智慧,也让我们受益一生! 有许多的俗语还被人们当成了人生的至理名言,就像在《俗语》一书中所提及的一句俗语,“水至清则无鱼”,下一句鲜为人知,但却非常经典,“人至察则无徒”就道出了古人的做人之道,接下来一起来细细品味这句俗语的含义吧! 水至清则无鱼如果一潭溪水太过清澈,你就不会看到鱼儿的存在。只要是有生命的存在,就一定会需要呼吸以及食物的供给,鱼也不例外,如果溪水太过清澈,没有任何杂质的存在,海藻类的生物就无法在此生存,而鱼儿也就无法呼吸,没有食物,最终导致的就只有死亡。并且,如果水太清澈,水中的鱼儿也就没有了藏身之处,捕鱼之人就会更加容易逮住他们,所以无论是哪一种原因,在水过于清澈的地方,就很少会见到鱼儿的踪影。 人至察则无徒一个人活的太精明,就会对事情要求非常严格,不仅会让自己受累,更会让身边的朋友无所适从,凡事都要适可而止,否则终会物极必反,你的知心朋友也会离你而去。难得糊涂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做人做事有原则有方向固然是好,但若活的太过严肃,就会让身边的朋友感到压力巨大,会给人一种难以相处的错觉,这样的人是很难交到知心朋友,凡事都要有个度,否则只会孤独终老。 水太清澈就会无鱼,人太精明就没有伙伴,古人的做人之道讲述的就是做事不要太绝对,每个人都会犯错,你不能严格的要求别人一举一动都得符合自己的标准,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更没有性格完全一致的两个人,即使再志同趣合的两个人,也难免会发生摩擦,倘若没有一颗宽容的心,最后只会闹得不欢而散,众叛亲离。对此,你有什么其他的想法吗? 参考文献《俗语》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存在侵犯版权问题,请联系原创作者删除。 |
|